节能减排将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来源:苗治民 杨婷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节能减排将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苗治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 100804)
杨婷
(冶金工业信息标:隹研究院 北京 100730)
摘要: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节能减排目标,实现这样大规模的节能能力,主要依靠三个途径:一是结构节能,二是技术节能,三是管理节能。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清洁环保的创新产品拉动内需,用循环经济的思维构筑区域经济结构,用低耗环保的行为构建新的生活模式,已成为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引领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关键词:节能减排钢铁行业
0 前言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还在蔓延,世界经济加速下滑,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相互交织,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中国的节能减排目标并没有改变。全国单位GDP能耗在逐年降低,2006年下降1.79%,2007年下降4.04%,2008年下降4.59%,近三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0.1%。节能3亿t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7.5亿t。2009年l季度,全国单位GDP的能耗同比下降了2.89%,降幅同比提高了0.27个百分点。2005年中国单位GDP能耗为1.22t标准煤/万元(2005年不变价),按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2010年单位GDP能耗应该降到0.98吨标准煤/万元,节能6.28亿t标准煤。实现这样大规模的节能能力,主要依靠三个途径:一是结构节能,二是技术节能,三是管理节能。有关研究表明,技术节能对全社会的节能贡献约为l/3。
在年前中央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中,节能环保投资占据3 500亿元。这一巨大投入无疑为提振我国经济起到助推作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做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行严格问责制,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清洁环保的创新产品拉动内需,用循环经济的思维构筑区域经济结构,用低耗环保的行为构建新的生活模式,已成为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引领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长期来看,我国的能源消费仍将稳步上升;短期来看,扩大内需过程中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仍将保持一定的刚性增长,加上节能准人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仍相当艰巨。
l 结构节能是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
每一轮大的经济危机都会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带来一轮新的产业技术革命,谁抓住了机遇,谁就抢占了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危机时刻,也是结构调整的契机,特别是重化工业更要加快调整结构,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
1973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后,由于石油价格暴涨带动了各种能源和矿产品的价格上涨,这对能源和原料基本依靠进口的日本钢铁工业是个很大的冲击,加上石油危机一度使世界经济发展停滞,对于钢材30%左右需要出口的日本钢铁工业十分不利,以致钢产量由1973年的1.2亿t回落至1亿t以下,之后虽通过加大石油储备等措施来维持生产,但接下来的第二次、第三次石油危机,迫使日本钢铁公司为保持竞争力而采取了结构重组、淘汰落后的节能措施,终于使吨钢能耗快速下降。以新日铁公司为例,在此期间通过四次合理化的结构调整,先后淘汰了7座落后的高炉产能,不仅有利于集约化生产节能,还有利于精简机构以节约辅助用能,并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从而保持了新日铁公司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大中型钢企的吨钢能耗仅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0%~15%,而地方中小型钢企的吨钢能耗则比先进水平高50%左右,且能耗占钢铁业总能耗的近40%。为此,要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不仅要按现行规定淘汰300 m。高炉和20 t的转炉、电炉,而且应把淘汰落后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坚持实施。2005年日本运行的高炉共28座,平均炉容约4 000 m。,最小炉容在2 000 m。左右;而我国同年的1 131座高炉中,大于1 000m。的仅81座,产能仅占总量的32%,而应淘汰的小于300 m。的小高炉则多达710座,产能比达26%,如果将这部分落后产能淘汰,在结合产业布局的调整,提高钢铁企业的集中度,实现集约化生产,就可以取得更明显的节能效果。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如果不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在这个问题上,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道路。
2 技术节能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扩大内需、产业调整和振兴等一揽子计划,并强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强调在保增长的同时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这是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手段。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要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要把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能源浪费严重,很多地方仍然存在着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模式,严重制约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依靠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这方面我国的钢铁企业应借鉴日本钢企技术研发的相关经验。日本的钢产量在1996年虽然被我国超过后退居世界第二位,但其钢铁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稳居世界首位,其中,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对此起了重大的支撑作用。比如:日本钢铁公司通过提高连铸比以取消初轧、开坯工序,简化了生产工艺,从而达到大幅度节能的目的;另外通过引进干熄焦、高炉顶压发电、热风炉余热利用和烧结机余热利用及电炉废钢预热等重大节能技术,并在改进后加以推广应用;同时还通过改善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来节能,如高炉通过喷煤代喷油后不断扩大喷煤比来节焦,提高白发电和制氧机效率以节能。
为了降低原料消耗,须降低增加值能耗。日本钢铁业通过超级钢技术的开发,采用大压下快冷使钢的晶粒微细化以提高钢材强度的新工艺代替过去添加合金元素来提高强度的工艺后,节约了铁合金原料用量,降低了增加值能耗。另外,日本的新炼焦法可使廉价的非黏结性煤的配比由20%扩大到50%,降低了炼焦成本。此外,日本还推动含铁粉尘等废物的利用,如新日铁君津厂每年有30万t高锌含铁粉尘作为废物填埋处理,后来采用环形炉脱锌,制成直接还原球团加入高炉后节焦效果明显,由于是利用粉尘废物代替了矿粉,按增加值计算的节能效果更大。
我国沙钢在节能减排的技术投入方面已超过了40亿元。企业内部实现“四全一闭路”,即:全干熄、全煤气发电、全煤气加热、蒸汽全回收、工业用水闭路重复利用。主要能耗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08年吨钢综合能耗为603 kgce/t,吨钢可比能耗为5.59 kgce/t,每年节能降耗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占企业总效益的20%.以上。企业竞争力得到稳步提升,也为从容渡过当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钢铁行业是高耗能行业,必须要采取全面强化和持续的节能减排措施。全面深化和普及先进、成熟的节能环保技术。对推广中的干熄焦技术、高炉TRT技术、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以及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等重大节能环保技术应加大推广力度,同时对加热炉应用自身预热式燃烧器和电炉预热废钢等重大节能技术亦应纳入重点推广计划。对于C0REX等新炼铁法,可节能20%的新炼焦法和薄带连铸等国际上正在实现中的重大节能技术,应重点扶持示范应用。
3 管理节能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
加强节能减排的管理工作,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又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我国在现阶段存在着高消耗、高污染的问题,这固然与我们的发展阶段有关,但根本上还是对高耗能、高污染的成本核算和约束不到位,违反经济发展自身应有的客观规律。因此,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都在研究制定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保障机制,发挥政府引导市场的作用。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节能政策和措施,以指导行业、企业的节能工作。制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长效节能政策,以及正在酝酿出台的燃油税、能源税、节能产品增值税抵免等财税激励政策,下大力气解决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补偿机制,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机制保障。
长期以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成本重视不够,造成经济活动在资源和环境的低价格、低成本下运行,使经济的总产值中虚增了一块本应扣除而没有扣除的发展成本。如果这部分成本能够纳入日常的核算,在经济活动中有所体现,我们的节能减排的管理就有据可循。目前从政府方面已经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科学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加强政府监管,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健全法律法规,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
◆完善财政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
可以说,从行政监管的强化,到法律法规的健全,再到相关经济政策的完善,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初步形成了一个以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节能与环保相结合、财政税收和金融相结合的立体节能减排政策体系。同时各个用能行业都在加紧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指标体系,为推动企业节能减排责任制的落实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积极推广应用行业成熟的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推广应用节能、环保、适用的先进技术。另外,有些企业已经推行问责制,把节能减排指标一项一项地分解到每个工序,与企业领导者晋职、收入相挂钩。对此,许多钢铁企业已经在实践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莱钢的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完善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四大功能(钢铁产品制造功能、能源转换功能、内部废弃物消化功能、社会废弃物消纳处理功能),抓好“三个支撑”(是指管理创新支撑、技术创新支撑、工艺装备支撑);并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考核分为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月度经济责任制考核、日考核、单项考核3类,考核结果与相关领导业绩直接挂钩。
为实现控制、协调企业能源管理,目前已经有多家钢铁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精确的计量是企业高效能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节能目标、考核节能成本的必要条件。科学的能源管理可以提高各类能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各类能源介质的优化调控,促进节能降耗。通过能源管理实现提高工作效率和能源管理水平,确保能源系统安全顺行等能源科学管理的目标,以达到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的节能减排投人动力在减弱,不少地方政府面临着保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选择,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要避免少数地方和部门将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对立”起来,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长远效果看,节能减排能为经济发展腾出更多的资源和环境容量,能为地区和企业的发展增添持续的后劲。因此,节能减排对于企业来说不是负担,而是应尽的社会责任。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把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变为推进社会技术进步、实现科学发展的动力。
- 上一篇:日本炼铁资源再利用和节能技术 下一篇:电炉用废弃塑料和轮胎炼钢新进展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