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高温延塑性避免连铸坯裂纹缺陷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1 前言 通常采用铸坯热装或直接轧制工艺,以节省能源、减少工序、降低成本。但其前提是铸坯无缺陷而不用清理。供轧厚板和管线钢板的低C和低合金钢铸坯在弯曲和矫直时表面易产生横向裂纹…
1 前言
通常采用铸坯热装或直接轧制工艺,以节省能源、减少工序、降低成本。但其前提是铸坯无缺陷而不用清理。供轧厚板和管线钢板的低C和低合金钢铸坯在弯曲和矫直时表面易产生横向裂纹,从而成为实施热装和直接轧制工艺的大障碍,故(业界)迫切希望能从根本上防止铸坯横裂的产生。
研究表明,铸坯表面横裂是在γ→α相变温度区间伴随低应变速率变形的高温脆化而产生的。薄膜状α相会伴随着γ→α相变而向其晶界析出,应变就集中于此α相中。在(铸坯)产生低应变速率变形时,NbC、AlN等(质点)的动态沉淀则因晶内硬化而加速了应变的集中,从而引发了沿γ晶界的无析出带或薄膜α相中的界面剥离,多个剥离空隙相连就构成了γ晶间的塑性断裂。
进一步的试验研究表明,只有将坯表温度快速地从高温区冷至γ→α相变点以下,并在极短时间内再加热至γ区域,即能抑制坯表组织中薄膜状α相的生成,从而防止坯表横裂。为了查明采用此法后铸坯表层的高温脆化行为,本研究采用冷坩埚式加热高温拉伸试验法—可以再现实际铸坯表层组织的方法,研究了铸造组织对高温延性的影响。
2 防止坯表横裂的温变过程
以含Nb低C低合金钢(0.07%C—1.50%Mn—Nb)作为对象,在连铸过程中铸坯弯曲时进行了以下两种条件的冷却:一种是模拟现有连铸生产的缓冷,即铸坯在大致20min内从1500K缓冷至900K;另一种是铸坯出结晶器后在约1min内从1500K快冷至1080K,再在约2min内快速升温至1300K,然后在约16min内从1300K慢冷至1050K。结果表明,铸坯的快冷方式使铸造二次组织发生了变化,并能防止铸坯横裂。
控制冷却(SSC cooling:Surface Structure Control cooling)之所以具有明显防止铸坯表面横裂的效果,是因提高了其高温延性的结果。为了查明铸态组织的高温延性,采用以下的拉伸试验进行了评价。
3 试验方法
拉伸试样的加热采用冷坩埚外围的高频线圈加热方式;而且,利用磁场浮力将试样的熔化部保持在悬浮状态;然后,通过其后的冷速而重现了实际连铸时的铸坯凝固过程。本法的特点是试样长度为一般拉伸的4倍(达37mm),可形成φ10.2mm的均匀熔融和凝固部位;且因其处于悬浮状态而消除了采用石英管产生的缩孔问题,还能准确评价其塑性。
试验采用Ar气保护以防试样的高温氧化;用感应线圈输出功率和He(氦)气强冷调节试样冷速。
钢试样的代表性成分(%)为C0.06、Si0.15、Mn1.5、P0.01、S0.001、Ni0.8、Cu0.3、Nb0.01、Ti0.02、Al0.03、N0.006。
为了调查温度及凝固过程对铸坯高温塑性的影响,试验采用了3种冷却条件即按预先设定的3种不同的冷却曲线冷却试样。
4 试验结果
从熔融试样凝固过程的温度变化、试样拉伸温度与其R.A.(断面收缩率)的关系可知:与缓慢冷却相比,在快速冷却条件下,即使在相同的温度区域,钢的塑性值也能大幅度提高,如在γ→α相变附近的脆化温度区域,其R.A.值也高达60%以上,即消除了脆化。
对拉伸断裂试样的断面组织观察表明,在缓冷条件下,其显微组织中的薄膜α相沿γ晶界生成,且沿着该膜状α晶界产生塑性断裂;而在SSC冷却条件下,却未发现沿晶界的膜状α相生成,断裂形态为穿晶塑性断裂。
5 铸坯高温塑性改善的机理研究
试验研究表明,塑性提高的原因,是通过抑制膜状α相向γ晶界的扩展可减少晶界脆化,或者细化快冷时的γ晶粒度也可提高塑性。连铸过程中的铸坯弯曲试验之所以能防止坯表横裂的产生,是由于控制了可抑制铸坯表层组织内薄膜状α的高倍结果。这样一来,即使在低应变速度变形时,也能确保高的R.A.,并消除组织脆化。
为了查明高倍组织的生成机理,采用TEM(透射电镜)对析出物进行对比观察的结果表明,在缓慢冷却而生成了薄膜状α相的组织中,析出物质点较少,在晶界中呈列状排列;在SSC即快速冷却中,α相的产生受到抑制,析出物质点较多且分散于晶内。根据分析结果,析出物为Ti、Nb的C、N化物;而且,在连铸坯弯曲试验时的坯表析出物观察中,尽管析出状况因生成组织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但析出形态相同。
根据以上结果推定的显微组织生成机理是在快速冷却条件下,当温度低于α相的析出温度时,很多α晶粒在晶界和晶内析出;在其后的回热中,α相一旦消失,虽然再度变成了γ单相,但从溶度积的角度考虑,一度析出的Ti、Nb的(C、N)化物也不会再固溶,并以其原来的分散状态残存下来。当α相再析出时,不仅晶界会变成α相析出的形核点,分散于晶内的(C、N)化物也会成为这样的形核点,从而可以抑制薄膜状α相沿晶界生成。
6 结 语
为了评价连铸坯发生横向裂纹的敏感性,制作了冷坩埚式熔融凝固拉伸试验装置,以改变试样熔融后凝固阶段的温度变化过程,再现连铸坯的铸态组织,从而查明了生成组织与铸坯高温塑性的关系并结论如下:
(1)通过控制凝固结速后的冷却速度,在可以抑制γ晶粒细化的同时,也能抑制薄膜状α相的生成。由于这种抑制了薄膜状α相组织的生成,即使在原来伴随有γ→α相变的脆化温度区域内,也能消除脆化而获得高达60%的R.A.值。
(2)因凝固后的快速冷却,钢中的碳氮化物(即C,N化Ti、Nb)在γ晶内弥散分布。由于快速冷却一直进行到γ/α两相温度区域,弥散的Ti(C,N)和Nb(C,N)质点具有析出形核点的作用,α晶粒在γ晶界和晶内析出,并能在再加热至γ单相区域的条件下残留下来;当α相再次析出时,这些细小质点再次成为形核点,从而抑制了膜状α相沿晶界析出。
(3)只要在连铸二冷区的设备和工艺上满足上述冷却曲线(SSC曲线)要求,就能提高铸坯高温塑性,抑制其表层横裂,为铸坯的热装和直接轧制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