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鞍钢1700ASP连铸生产超低碳钢异钢种连浇过程铸坯增碳研究

来源:张 文, 张洪峰, 姚伟智, 赵爱英, 刘振中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要:钢中的碳对超低碳钢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针对鞍钢ASP中薄板坯连铸生产超低碳钢异钢种连浇过程中铸坯增碳的问题,通过理论计算和取样分析,对异钢种连浇过程铸坯增碳进行了研究,并对工艺进行改进。

关键词:ASP;中薄板坯连铸;超低碳;增碳

1 前言

超低碳钢(w(C)小于0.005%)由于其优质性能,在国际范围内取得飞速发展,逐渐取代铝镇静钢成为第三代深冲钢。超低碳钢的成分特点主要包括:超低碳、微合金化、钢质纯净。

鞍钢ASP中薄板坯连铸连轧1700线于20065月开始生产超低碳钢,现已成功规模化生产超低碳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超低碳钢与其他钢种(低碳铝镇静钢)连浇时,第一块铸坯增碳严重,头坯碳超标率达到56.3%,为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保证超低碳钢钢水收得率,有必要对超低碳钢连浇过程中铸坯增碳进行研究。

2 热换过程铸坯增碳理论计算

超低碳钢与其他钢种连浇时,在结晶器内超低碳钢钢水与其他钢种钢水混合,钢水中的碳由浓度梯度的作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即产生渗碳。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超低碳钢连铸坯表面的渗碳过程可近似为薄膜源在无限大介质中的一维非稳态扩散传质。传质微分方程为:

采用置换变量法,求解该微分方程。

上式中:X―距离/m

W0薄膜源初始含碳量/kg•m-3

WC铸坯表面X处含碳量/kg•m-3

t―反应时间/s

βC薄膜源含碳总量/kg•m-3

WC0铸坯初始含碳量/kg•m-3

DM―碳在铸坯中的扩散系数/m-2•s-1

将式(2)转化得:

因此,如果确定铸坯初始含碳量与铸坯表面X处含碳量,就可以计算出距离X

取铸坯宽度1060mm,厚度135mm,连浇前钢水中[C]0.015%,连浇后钢水中[C]0.0030%,已知碳在铸坯中的扩散系数,将以上数据转换后带入(3)式可计算出不同反应时间铸坯中的碳含量曲线如图1

3 异钢种连浇过程铸坯增碳实验测定

3.1 实验方案

连浇前钢种为低碳铝镇静钢([C]=0.015%),两次连浇过程工艺、操作参数均相同,按表1所示数据,进行实验。

1 实验方案表

实验序号

连浇前[C]/ %

连浇后[C] /%

端面尺寸/mm

中包温度/

1

0.015

0.0030

1060×135

1550

2

0.015

0.0030

1060×135

1560

两次实验浇注过程由爬行至铸机目标拉速时间均为10min,过程曲线如图2

3.2 取样方案

在连浇后第一块铸坯上,分布从接痕处开始每300mm取宽度方向200mm,轧制方向100mm的长方体铸坯样,每块铸坯样取三点进行碳含量化验,取平均值。实验取样方案如图3所示。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对铸坯样进行碳含量化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2 铸坯样碳含量[C]化验结果

Table 2 Carbon content of samples

取样位置(mm

实验1/%

实验2/%

0

0.0163

0.0150

400

0.0108

0.0147

800

0.0107

0.0153

1200

0.0065

0.0137

1600

0.0074

0.0115

2000

0.0061

0.0095

2400

0.0051

0.0091

2800

0.0042

0.0075

3200

0.0038

0.0060

3600

0.0036

0.0037

4000

0.0033

0.0042

4400

0.0040

0.0035

4800

0.0033

0.0034

5200

0.0035

0.0034

将实验结果绘制趋势图,得到不同温度下连浇过程中铸坯碳含量分布情况。由图5中可以看出,中包温度1550时,铸坯距接痕处3.0m左右平均[C]0.0036%,且处于比较稳定状态;中包温度1560时,铸坯距接痕处3.6m左右碳含量开始处于平稳阶段,[C]0.0039%,考虑到由于浇注过程中保护渣等耐火材料造成的增碳,此时两者均处于铸坯渗碳过程的结束阶段,实际所得结果与理论计算所得铸坯中碳含量分布曲线基本一致,理论计算结果验证了实验结果,证实了计算的正确性。实验结果也表明,反应温度对超低碳钢铸坯表面渗碳的影响非常显著,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超低碳钢铸坯表面的渗碳深度逐渐增加。

4 工艺改进及效果

4.1 工艺改进

通过实验,对超低碳钢异钢种连浇操作规程进行了改进:

(1)超低碳钢异钢种连浇时,采用隔离板,抑制其他钢水中碳渗透到超低碳钢中,造成超低碳钢钢水增碳。

(2)控制连浇操作中铸机拉速由爬行提升至目标拉速的时间,缩短渗碳反应的时间,减少超低碳钢铸坯增碳。

(3)降低超低碳钢中包过热度,降低渗碳反应温度,最大程度上缩短渗碳距离。

(4)对不同规格超低碳钢连浇后第一块铸坯进行切头优化,将超低碳钢头坯碳含量超标部分切除,保证整块铸坯成份合格。

4.2 取得效果

工艺改变后,连浇后超低碳钢头坯平均碳含量降低了0.0014%,碳超标率降低了42.8%。

3 工艺改进前后效果对比

Table 3 Effect of experiment after improving

项目

平均碳含量/%

碳超标率/%

改进前

0.0052

54.30

改进后

0.0038

11.50

5 结论

(1)对鞍钢ASP中薄板坯连铸生产超低碳钢异钢种连浇过程铸坯增碳进行理论计算,得到了铸坯在不同反应时间下的渗碳曲线,曲线表面,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碳在铸坯中渗透深度也增加。

(2)对超低碳钢异钢种连浇过程铸坯进行连续取样,通过对不同位置坯样碳含量化验分析,得到了实际的渗碳曲线,与理论计算的渗碳曲线趋势一致,实验结果得到了理论计算的证实。实验结果也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超低碳钢铸坯表面的渗碳深度逐渐增加。

(3)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分析,可得到超低碳超低碳钢铸坯表面渗碳规律: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超低碳超低碳钢铸坯表面渗碳的影响非常显著,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

反应时间的增加,超低碳钢铸坯表面的渗碳量和渗碳深度逐渐增加。要控制渗碳深度,必须尽量降低反应温度,缩短反应时间。

(4)超低碳钢异钢种连浇过程工艺改进后,超低碳钢头坯平均碳含量降低了0.0014%,碳超标率降低了42.8%。超低碳钢头坯增碳问题得到了解决。

上一篇:包钢高速铁路重轨钢生产工艺及质量水平
下一篇:双流中间罐内夹杂物运动轨迹及去除效果研究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