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替代高炉熔融还原仍需技术创新

来源:张京萍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替代高炉熔融还原仍需技术创新

 

替代高炉熔融还原仍需技术创新

张京萍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北京 100730)

要:鉴于高炉炼铁工艺存在的一些缺点,炼铁工作者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熔融还原炼铁工艺,试图替代高炉。从炼铁的基本原理出发,对这些熔融还原炼铁工艺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要想替代高炉,熔融还原工艺只有通过大量的技术创新,才能完全解决存在的问题,达到安全、可靠和经济的运行。

关键词:炼铁 熔融还原 高炉

0 前言

高炉炼铁工艺以技术完善、设备大型化、长寿化及高生产率而成为现代钢铁生产的主要流程。然而这种工艺流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必须使用焦炭,而炼焦煤越来越少,焦炭价格高涨;环境污染严重,特别是炼焦和烧结工艺,污染物排放严重;另外从整个工艺路线看,存在重复加热、降温、增碳、脱碳等,资源、能源的循环使用率低,热能利用不合理。

鉴于高炉炼铁工艺存在的这些缺点,许多炼铁工作者一直在研究新的炼铁工艺来取代高炉工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出现了很多新的炼铁工艺。所有这些都宣称与高炉工艺相比,具有低消耗,使用未经处理的原料,对环境污染小以及投资低等特点,其研发目标都是要使原料和能量的消耗最小化。

1 直接还原与间接还原

根据炼铁理论,氧化铁被还原成金属铁的过程,首先是将Fe3 部分还原成Fe2 Fe3O4,其中铁以Fe3 Fe2 形式存在。通过进一步还原,所有铁离子以Fen形式存在。在最后的还原中,Fe2 被还原,形成金属铁。金属铁和总铁含量的百分比被定义为金属化率。最后,熔融的铁通过渗碳反应生成Fe3C,其中碳含量约67%。高炉和大多数熔融还原工艺产生的铁水的碳含量在4%~5%。

通过碳热还原获得金属铁有两种形式,即直接还原和间接还原。如果所有的还原反应都是由碳元素进行的,则被称为直接还原。

Fe2O33C2Fe3CO

如果所有的还原反应是由还原性气体,如一氧化碳或氢气来进行还原的,则被称为间接还原。

3Fe2O3 CO2Fe3O4 CO2

Fe3O4 CO3FeO CO2

FeO COFe CO2

由于用氢气进行还原只生成水蒸汽,不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对环境保护非常有利。间接还原时,还原性气体的流动方式对气体的有效利用率有很大影响。

通常采用还原竖炉进行的是间接还原。竖炉中气流的方向可以与矿石的流向相同,称为同向流动。如果气流与矿石的流向相反,称为逆向流动。

从化学计算的角度看,以上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与还原性气体和矿石的流动方向无关。这样,所有的矿石都应被还原成海绵铁,金属化率应达100%。

实际上,气体利用率是不可能达到100%的。根据一氧化碳气体和矿石之间的反应平衡方程,还原过程中,不是所有的一氧化碳气体都能被利用。间接还原需要比通过化学计算得出的量多得多的气体。这是因为还原到一定程度,不能进一步发生还原反应,在FeO阶段停止,不能产生金属铁。

逆向流动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因为可以在一氧化碳含量较低的条件下,100%还原矿石。这样,气体的利用率比同向流动时要高。如果降低还原率,气体的利用率能升高到接近90%。这显示出在预还原阶段,逆向流动的重要性。

炼铁工作者为将氧化铁还原成金属铁,试验了大量方法,但结果证明只有很少的方法在技术上可行。可以将这些方法概括为用碳作为主要还原剂的方法,还原过程或者是直接还原或者是间接还原,或者是两者兼有。

直接还原——这过程没有预还原发生,氧化铁被熔化后,被碳直接还原。这一过程要消耗大量的碳,以提供矿石,铁和渣的还原能,加热和熔融,产生的一氧化碳在熔融反应器里留下大量的化学能和显热。

间接还原——100%预还原发生,此过程需要碳为间接还原生成足够的一氧化碳,而且比化学计算的要高。此外,还要为熔化海绵铁和渣提供热量。气体的显热只能部分利用。

直接还原和间接还原——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能将矿石部分预还原,获得一定的金属化率,终还原是直接还原。

高炉炼铁工艺是目前将间接还原和直接还原相结合的最佳工艺,还原气体的利用率相对较高。还原剂的消耗量大幅降低:铁水的质量很高。此外,高炉炼铁工艺采用的是逆流操作,这有利于传热和传质的进行。

不过,高炉炼铁工艺需要使用焦炭,需要块状的含铁料,如烧结矿,球团矿或块矿等。

为了减少焦炭的用量,采用了高炉喷煤或喷其他替代料等方法。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仍在试验之中,如用纯氧或高炉煤气循环进一步改善高炉效率,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到最少。

尽管如此,一些炼铁工作者并不认为高炉工艺是最佳的炼铁工艺,他们认为最佳的炼铁工艺应满足以下要求:直接使用未处理的粉矿;使用块煤或粉煤,煤压块,生物还原剂,如木炭,以及其他未经处理的燃料;逆流操作,以获得最好的传热和传质;有效利用排出气体具有的能源。

2 熔融还原工艺

为满足以上要求,炼铁工作者试验了许多新的生产铁水的工艺,有些还进行了中试并建立了示范厂,其中有些取得了成功。其中所开发的许多工艺应用了预还原技术,只是还原程度不同而已。可以将这些熔融还原工艺分为一步法和二步法,以下进行简要介绍。

21 一步法工艺

ROMELTAusIronHIsmeltHisarna工艺是采用一步法的典型工艺。这些工艺几乎都没有预还原过程,不能实现理想的逆向流动,而且由于压力有限,要求气体量要大,设备的容积要大。

在这些工艺中,矿石、熔剂和燃料被装进同一反应器。所有的反应及矿石和熔剂的熔融都在这一反应器中发生。所需的能量大多数是通过含碳燃料气化获得。在反应器中矿石被还原,渣和铁水靠重力分离。由于采用的是单一反应器,熔化和还原反应及气化反应是发生在反应器的不同位置的。由于矿石被连续加入反应器中,渣中会含有很高的FeO,这抑制了脱硫,造成铁损。渣中FeO含量高,对耐火材料的侵蚀也很严重,由于采用水冷却板,导致了热量损失,这些都是这类工艺的缺点。

1)Romelt工艺。

Romelt工艺是将粉粒状的含铁料,熔剂和煤从反应器上部装入。与煤气化反应发生的同时,氧气、铁水和渣靠重力分离并连续排出。过剩的气体在第二级烧嘴处二次燃烧,显热被回收。

该工艺采用两种造渣制度。主要的冶金反应和煤气化反应发生在反应器上部,产生泡沫渣。在氧气烧嘴的下面,形成高密度的渣,渣中会发生脱硫和FeO的终还原。印度国家矿山开发公司(NMDC)Bailadila矿山曾建了一座30ta采用Romeh工艺的装置,采用粉矿和尾矿生产。该装置由于技术原因于2005年停产。

2)AusIron工艺。

AusIron工艺也是采用一步法,与Romelt工艺类似,将原料从反应器顶部装入渣池,所有反应一起发生。为利用反应的化学能,应用了气体的二次燃烧,显热也被回收。由于耐火材料经受不住渣的恶劣侵蚀,同Romelt工艺一样,反应器上部装备了水冷板。还开发了特殊的烧嘴,该烧嘴有两个出口:较低的一个浸入到渣里,较高的一个用于二次燃烧。

3)HIsmelt工艺。

HIsmelt工艺是20世纪80年在德国开始研究的。1991年,在澳大利亚建了第一个中间试验厂,采用的是水平放置的反应器,1997年建了一个立式的反应器,类似于现在示范厂里的反应器。目前,HIsmelt反应器装的是预热的但未预还原的矿石。粉矿,非炼焦煤和熔剂通过水冷枪被直接喷入铁水/渣熔池,在熔池里几秒钟之内发生反应,实现下部铁水区的还原和上部区域的二次燃烧(采用富氧热风)。这些反应产生的热在该区域被渣捕集,并被传导到铁水/渣熔池,维持反应的进行。铁水从前炉连续排出,渣是定期从炉钢上部的渣口排出。

在西澳大利亚的奎纳纳工厂于2003年动工建设,20054月开始热调试,涉及产能是80ta。现正计划建一个200ta商业化工厂。从投产到2007年底,产量总计大约225t。由于改进了设备,产量能从开始的350 td提高到近期的1000 td。但是该工业作业率低,铁水含硫量高。由于众多原因,现在该厂处于“停炉维护”阶段,预计将持续到2010年。

4)Hisarna工艺。

20089月,宣布了所谓的Hisaina工艺,这是将以前的IsarnaHIsmelt反应器进行组合的新工艺。

这一新的工艺将在“超低二氧化碳排放(ULCOS)”项目下进行开发,将在德国的撒斯特建一个产能为65ta的中间试验工厂,计划于2010年初投产,预计将进行为期3年的小规模试验阶段。

该工艺起源于以前的Isama工艺。Isarna是基于熔池熔融的技术,在反应器中结合了煤预热和部分高温分解。南于该工艺的用煤量相当少,所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减少。而且,工艺过程灵活,允许用生物燃料,天然气或氢替代一部分煤。

22 二步法工艺

这些工艺生产金属化率达100%的海绵铁,然后在一个独立的熔化炉里或一个整合的熔融段将海绵铁熔化。这些工艺中以FastmeltITmk3Redsmelt和以前的KR工艺较典型。采用的是逆向流动操作。

1)Fastmelt工艺。

Fastreelt工艺是由Midrex开发的,是基于生产直接还原铁的Fastmet工艺。所有的原料都被磨成粉,制成球。在转底炉将球团干燥后,球团在15min内被金属化成海绵铁。在之后的熔炼炉里,使用电能熔化成铁水和渣。

据报道,该工艺铁水的质量与高炉炼出的铁水类似。碳含量在3%~45%之间。显热被回收再利用,如用于蒸汽发电。

2)ITmk3工艺。

这一工艺是Midrex与日本神户公司联合开发的,被称为第三代炼铁法(Iron making Technology Marlk Three)。该工艺采用的是与Fastmet,工艺相同类型的转底炉,主要原料是铁矿和煤,其他装入料作为补充。将料混和成团块和喂料的步骤是一样的,但转底炉的操作不同。在转底炉的最后一个区域,升高温度,使矿石熔化并使其很容易地与脉石分离。产品为粒铁,含96%~97%的铁,25%~3%的碳,尺寸为525 mm

现在,神户制钢和美国钢动力公司正在美国MinnesotaHovt Lakes采用ITmk3技术建一座产能为50ta的炼铁厂,为钢动力公司生产粒铁。总投资预计达235亿美元,计划于2009年中期试运行。

23 理想的熔融还原工艺

KawasakiXRSumitomo SCCorexFinex等工艺被认为是理想的熔融还原工艺。在这些工艺中,只有两种实现了商业化运行,即CorexFinex工艺。只有Finex工艺能使用未经处理的粉矿。这在KawasakiXR工艺中也计划了,但该工艺从未实现商业化运行,这是因为川崎加入了JFE集团,而JFE集团开发了DIOS工艺。DIOS工艺的示范厂在1995年以前运行过。

1)Corex工艺。

Corex工艺突出的特点是使用传统的煤替代炼焦煤。由于不使用焦炭,因此也就不需要焦化厂,减少了一大污染源,所以与高炉相比,具有环保优势。

Corex工艺分为两步。首先是一个还原竖炉,矿石在竖炉里被一氧化碳还原成海绵铁,矿石和气体是逆向流动。其次海绵铁的终还原是在熔融气化炉内进行。在熔融气化炉内,也发生碳的气化反应。由于熔融气化炉的较低部分温度高,被还原的矿石熔化,出铁,之后炼钢。

2)Finex工艺。

Finex工艺使用的是块煤,粉煤和未经处理的粉矿,如烧结料。粉矿和石灰石,白云石等熔剂一起被装进一系列流化床反应器。粉矿沿向下的方向通过四个反应器,在这一过程中被加热,并被与之逆向流动的由煤气化产生的还原性气体还原成直接还原铁。从最后一个反应器出来的热的直接还原铁被压缩成热压铁(HCIhot compacted iron),之后热压铁被运到熔融气化炉顶,装进熔融气化炉,被熔化。出来的铁水质量与高炉和Corex厂生产的铁水质量相媲美。

压成块的煤或块煤被从熔融气化炉顶部装入,而煤粉和氧气一起被喷人炉内。煤被气化,产生的还原性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从熔融气化炉顶部出来的气体被引到流化床反应器,还原矿粉。从流化床反应器顶部出来的燃烧后的一部分还原性气体,被除去二氧化碳后,又被循环利用,就有较高的气体利用率。煤与氧的气化反应生成的热也被用于将热压铁熔化成铁水,同时形成液态渣。出铁和出渣的操作与高炉一样。

Finex工艺产生的富余煤气能内部循环,也是有价值的副产品,可以用于各种工业用途,如给钢厂供热,发电或生产DRIHBI

3 结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出现了很多试图替代高炉的炼铁工艺,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连续可靠生产。这些熔融还原炼铁工艺的目标之一是不使用焦炭,但目前还难以完全实现。很多土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耐火材料的问题,以及装备和原燃料消耗问题,由于不能实现逆向流动,所以消耗的原燃料与开发初期的设想相差甚远。同时证明,不可能通过低投资和低运营成本实现理想的生产。

HIsmelt工艺的可靠性仍有待验证,目前还未能实现商业化运行。转底炉工艺存在的问题是冶炼环境恶劣。实现了商业化运行的两种工艺中,Corex被认为是最成熟的熔融还原炼铁技术,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对精料要求高,燃料比高等。Finex工艺由于满足了最佳熔融还原工艺的要求而具有很高的潜力。将来,还要尝试直接将DRI粉装入熔融气化炉。这将省去将从流化床反应器出来的热的DRI压缩成块的成本。

所有开发的熔融还原工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比高炉炼铁多。2008年日本提出COURSE50研究项目,核心内容是对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的处理和有效利用,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两种方法脱除高炉煤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焦炉煤气进行改质,增加氢含量,再用于还原铁矿石。或许这才是今后炼铁工艺的发展方向。

上一篇:长钢1080m3高炉喷煤系统设计及应用
下一篇:太钢4350m3高炉强化冶炼操作实践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