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中国经济该从“忧通胀”转向“忧增长”了吗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5月以来,国际原油连续遭遇大跌,对于国内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的同时,却引来国际舆论关于中国经济“忧增长”的声音。先是5月6日,FT中文网刊登评论文章《中国经济:大拐…


5月以来,国际原油连续遭遇大跌,对于国内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的同时,却引来国际舆论关于中国经济“忧增长”的声音。先是5月6日,FT中文网刊登评论文章《中国经济:大拐点即将到来》,文中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放缓;5月12日,路透社发表评论《中国市场将从忧通胀转为忧增长》指出,市场对中国的看法,正从担忧通胀失控转向经济成长意外大幅下滑。

此前,全国工商联耗时2个多月对广东、浙江、江苏等16个省份进行的系统调研发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状况,可能比2008年金融海啸时更为艰难。而4月份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13.4%,较3月增幅下降一个百分点以上,也印证了经济放缓的步伐似乎在加快。虽然实体经济放缓迹象明显,可5.3%的通胀数据也并不让人轻松。围绕目前我国经济是对通胀的担忧更多,还是对增长的担忧更甚,以及下一步的宏观调控走向何方?我们近日邀请4位来自学界和业界的经济学家进行探讨。

通货膨胀压力未解?

NBD:4月份的CPI增速比3月份要低0.1个百分点,目前是不是对通胀不必太过担忧了呢?

何志成:5.3%的CPI增速显示我国通胀依然保持在一个高位,未来通胀也不会下降太多。降价的因素有,但涨价的因素更多,政府控制物价的能力越来越会受到考验。

首先说资源性产品。由于电价与煤价的机制没有理顺,二季度许多地区出现电荒,直接影响生产,所以电价开始出现松动,发改委分批次地开始上调一些省市的电价,这是一种无奈调整,但它预示着随之而来的涨价不可避免。随着经济发展,我国资源需求正在数以倍计的增长,但供给只是百分之几的增长。现在的情况就是企业经营现状倒逼电价机制改革,同时也为未来物价上涨埋下伏笔。

再来看农产品的问题。我认为后续不排除农产品价格报复性上涨的可能,菜价波动本来就很大,而南方的小麦和北方的水稻由于今年的旱情会有减产的可能,我们对农产品价格走势不能掉以轻心。

NBD:通胀还是宏观调控的首要议题吗?

谢国忠:通胀还会持续,未来4~5年,中国CPI指数都会处在较高水平,利息继续上升不可避免。通胀的一个重要效应是财富重新分配,是把财富从劳动者身上转移到投机者身上,它会进一步拉大社会不公,影响社会稳定。这必须是宏观调控的首要问题。中国的通胀正在进入危险领域,很多商品和服务消费价格正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通胀预期仍很高,囤积货物现象已时时可见,当囤积货物成为普遍现象时,就很可能爆发危机。

刘煜辉:经济能否平稳过渡,关键在是否能抑制通胀,让价格回复均衡,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肯定不在紧缩的宏观政策上,而是在于恶性通胀的风险上。今年上半年通胀呈现上行态势,由于基数效应(翘尾),6、7月份或达到高点6%甚至以上。

经济增长是否堪忧?

NBD:全国工商联的调研显示:在中小企业数量庞大的长三角地区,出现了大量企业停工、半停工局面。有分析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忧增长压力开始凸显,怎么看这个问题?

刘元春:我不同意这种判断。从刚公布的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看,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虽然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放缓迹象,这主要是因为上一轮投资结束,而新一轮投资还没有开始,经济正处于交替阶段,部分企业利润的收窄是阶段性的。在我看来,经济总体上处于健康、平稳运转,出口也在增长,这个时候有所下降的话也是阶段性的,并不代表总体趋势。下一轮地方政府换届又会带动新的一轮投资。

NBD:“中小企业资金链由于货币政策的收紧而濒临断裂风险”,这种说法成立么?

刘煜辉:中小企业叫苦,更多是结构性的问题导致的,而不是政策紧缩造成。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增加了4.19万亿元,同比仅少增3225亿元,单从信贷来说,一季度同比增长17.5%,也并不小。由于财政刺激计划,过去两年政府摊子铺得太大,投资规模是经济总量的1.2倍,而这些项目都需要后续资金支持,放款期达3年到5年,这一部分构成了信贷的刚性需求,占用了很大部分的信贷资源,这才是中小企业贷不到款的原因。

谢国忠:把中小企业停工跟紧缩的货币政策联系起来,那是错误的。如果利润空间足够大,中小企业不会停工。事实上,能够通过银行获得融资的中小企业很少,中小企业通常都通过民间借贷。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中小企业去炒房,因为房地产的利润更高。

控制贷款真正影响到的是有钱人的利益。目前中国的负债主要是国企和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和房企有着紧密的利益关系。央行目前的一系列措施,掐断房企资金的来源,等于间接减少地方政府资金。中国经济现在正处于高位下调的阶段,“忧增长”的说法没有道理。

宏观调控风险何在?

NBD:有分析认为紧缩的政策环境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增长。

何志成: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从货币政策看,收紧的货币环境对于保增长肯定不会有利。目前真实的资金环境紧张程度已经超过了2008年,虽然央行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31%,似乎不是很高,但是企业获取贷款的渠道比较少,实际贷款利率也要高出很多。而且,马上就要进入夏季用电高峰期。根据目前的“煤电荒”情况来看,可能会面临大面积的电荒,电价机制不能理顺,企业生产也面临亏本。有经济学家称今年能保持9%以上的GDP增长率,我也不同意这种看法,即使没有危机出现,今年我国经济也将自然地回落至8.2%到8.3%之间;如果出现危机,很可能跌破8%。

NBD:危机指的是什么?

何志成:最明显的是房地产,外界纷纷预计楼市6月份出现拐点,房价开始下跌,希望是缓跌而不是急跌,但是暴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我们国家在建或者已经完工尚未卖出的房子存量已经非常高,而1000万套保障房又将为市场注入供应,随着货币政策收紧,房地产商很可能会抛售库存,进而导致房价大跌,而房价大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NBD:目前宏观调控风险在哪里?

何志成:4月工业增加值进一步回落,预示二季度经济增速仍将放缓;居民消费数据虽然下降幅度很小,但在高通胀背景下,居民消费没有增加,不仅说明居民消费意愿降低,而且显示企业生产与最终消费之间仍然存在“肠梗阻”进一步加大了库存。之前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也说明,今年前4个月,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在降低,且4月份进口增速下降超预期,说明当前企业补库存的欲望很低,这是库存总量太高所致。

再联想到4月份PMI数据和贷款增加数据,都显示经济增速在回落。总之,中国经济当前最大的问题是高通胀、高库存并存,经济减速趋势形成,货币政策继续紧缩的余地越来越小,宏观调控遇到高库存,处理不好不仅企业受不了,宏观经济也很可能失控,滑入滞胀深渊。

货币仍是调控中轴?

NBD:货币政策该如何灵活变化呢?

刘元春:有观点提出,应利用加息和人民币升值的组合政策对抗通胀。人民币升值和加息对外国资本的影响谁更大有待观察,这种组合型的政策有一定好处,但这对于利率和汇率敏感型行业的冲击较大,另一方面对决策部门的压力也更大。

短期内,“十二五”规划尚未完全启动,地方政府换届还未完成,我认为这段时期还不适合推出这种组合政策;等到三季度地方政府换届完成,将推动新的一轮投资,此时美国的货币政策也已经定调,如果后者不发生大的变化,这时是推出加息和人民币升值的组合政策的较佳时机。

谢国忠:下半年应继续采取收紧的政策,放慢经济增长速度,现在我们面临的不是经济增长要有多快的问题,而是吃药治病的问题。有人说中国经济下滑,紧缩政策已经到头,目的可能是希望房地产再涨一波,从而能从中解套,如果政府听信这种论调,拖延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时间,那么将来会更危险。

刘煜辉:现在大银行的存贷比在70%以下,而中小银行在75%左右,已经接近红线,所以对商业银行放贷会有影响,但货币紧缩政策尚未告一段落,抑制通胀效果不明显就是因为货币收缩依然温和,只有真实的利率水平能表达货币环境的松与紧。2003年以来,真实利率为-0.3%,目前真实利率离1996年到2003年3%的水平还很远,宏观调控的目标应该是结束长期存在的负利率。

结束语:综合各位专家观点,二季度中国经济无疑仍将在高通胀的压力下度过,而实体经济放缓的信号也或许意味着“滞胀”风险加剧。决策层在不放松货币政策的同时,也需要从行政手段、财政政策等多角度入手,以便更好“医治”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潜在风险。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延伸阅读
上一篇:降低物流成本要治标更要治本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中国经济 通胀 转向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