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板块重新定位 陕西勾勒“两型社会”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依靠充沛的资源能源,西部地区取得长足发展,但却与生态环境之间产生日益突出的矛盾。这一直成为阻碍西部地区良性发展的“资源魔咒”。
依靠充沛的资源能源,西部地区取得长足发展,但却与生态环境之间产生日益突出的矛盾。这一直成为阻碍西部地区良性发展的“资源魔咒”。
陕西省作为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增长极,开始重新审视这种发展模式,并力图寻求突破。
5月16日,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针对资源开发与生态脆弱的矛盾问题,亲自撰文,要求陕西的发展要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
但这并不简单。陕西省内部经济结构复杂,陕北、关中和陕南几乎是三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且面临着各不相同的制约瓶颈。为加快在发展中促进转型,赵乐际要求“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
很少有一个省份如陕西这般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但这也预示着陕西在开发与保护之间所做的努力更具有借鉴性。
三分陕西
“十一五”期间关中地区被陕北反超
陕西经济格局上“三分天下”的局面长期存在。此前,陕西针对三个不同区域确定的发展战略是“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但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实践,三地在各自的发展当中分别遇到了不同的问题。
陕西发展最快的是陕北,原因显而易见资源丰富,也实现了对陕北“跨越发展”的要求。
以榆林为例。据记者了解,榆林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43万亿元。2002至2008年,榆林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七年以年均19.3%的速度增长,增速连续七年保持全省第一。而陕北的另一座城市延安的工业增加值,也已经超过了陕西原来的第二大工业城市宝鸡。
但陕北在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也显而易见。
一方面,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已经在陕北造成了大面积采空区。至2010年,榆林市煤炭采空区达499.41平方公里。而且,地方政府每年要在环境问题消耗巨大的资金。另一方面,贫富差距在陕北也日益明显。陕西10强县中,有7个县位于陕北,但最穷的县也在陕北。
关中是陕西省会西安的所在地,并且是国家确定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来自国家和省上的双重政策支持。但在“十一五”期间,关中地区不仅没有起到率先发展的带动作用,反而被陕北超过。
“关中实际上面临着来自沿海地区的强有力竞争。”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说,“关中与沿海地区在经济上有很强的同构性,但在竞争力上显然要弱于沿海地区。”
陕南地区本身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关中和陕北而言就相对落后,需要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突破。但实践中,这种突破并不明显,而且陕南遇到的问题相对较为复杂。
一方面,陕南地区汉中、商洛、安康三市地处秦岭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另一方面,陕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地。丹江口水库的两条主要水源丹江和汉江,分别发源于陕南地区的汉中和商洛。当地为保持水源的质量,不得不放弃部分项目的开发。
在针对三个区域确定的新战略当中,率先变成了创新,跨越变成了持续,而突破则变成了循环。张宝通认为,这可以看作是对原有战略的一次调整,而且这也更符合这三个区域目前发展的实际需要。
重新定位
启动240万人的大规模的移民搬迁
发展战略重新确定后,三大区域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也已经明确。
在国家“十二五”整体规划的背景下,陕北地区仍将坚持以能源为主的发展战略,但重点是调整发展方式。
赵乐际要求,加快实施煤向电力、煤电向载能工业、煤油气盐向化工“三大转化”战略,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载体推进集聚集群,加快石油化工精细化发展,努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据记者了解,“十二五”期间,陕北地区将建设现代煤化工综合利用基地、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工程、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工程等若干项目,争取到2015年实现煤油气盐综合循环利用,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
“陕北若要实现持续的发展,除自身的循环发展外,更重要的是要融入环渤海,努力将京津冀和环渤海的资金、项目、技术、市场等资源为我所用。”张宝通说。
在关中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确定了“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辐射大西北”的战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成为重点。西咸一体化的进程,则对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成败至关重要。
但西咸一体化推进多年,却进展缓慢。今年两会期间,陕西省长赵正永表示“推进西线一体化实质性的发展”。
“陕西省正在酝酿成立西咸新区管委会,来统一开发和管理西咸新区。”一位接近陕西省决策层的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个管委会的级别不仅将提高到副省级,而且其所管辖的西咸新区的面积也有可能比已有规划面积大很多。”
为实现在陕南地区的循环发展,陕西省一方面启动了240万人的大规模的移民搬迁,改善陕南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另一方面,陕西省启动了十年来规模最大矿产勘查项目。
截至目前,在小秦岭西部已探明具有经济价值的金属矿产近20种,探明矿产地20余处。两个整装勘查项目,预期至少可为陕西省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百亿元以上。
“我们现在希望将陕南的绿色产业基地升级为国家级。”张宝通说,“单凭陕南和陕西省的力量,很难实现循环经济的建设,必须要依靠国家对该地区的政策支持,否则循环经济很有可能只成为一个空洞的说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陕西省作为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增长极,开始重新审视这种发展模式,并力图寻求突破。
5月16日,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针对资源开发与生态脆弱的矛盾问题,亲自撰文,要求陕西的发展要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
但这并不简单。陕西省内部经济结构复杂,陕北、关中和陕南几乎是三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且面临着各不相同的制约瓶颈。为加快在发展中促进转型,赵乐际要求“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
很少有一个省份如陕西这般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但这也预示着陕西在开发与保护之间所做的努力更具有借鉴性。
三分陕西
“十一五”期间关中地区被陕北反超
陕西经济格局上“三分天下”的局面长期存在。此前,陕西针对三个不同区域确定的发展战略是“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但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实践,三地在各自的发展当中分别遇到了不同的问题。
陕西发展最快的是陕北,原因显而易见资源丰富,也实现了对陕北“跨越发展”的要求。
以榆林为例。据记者了解,榆林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43万亿元。2002至2008年,榆林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七年以年均19.3%的速度增长,增速连续七年保持全省第一。而陕北的另一座城市延安的工业增加值,也已经超过了陕西原来的第二大工业城市宝鸡。
但陕北在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也显而易见。
一方面,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已经在陕北造成了大面积采空区。至2010年,榆林市煤炭采空区达499.41平方公里。而且,地方政府每年要在环境问题消耗巨大的资金。另一方面,贫富差距在陕北也日益明显。陕西10强县中,有7个县位于陕北,但最穷的县也在陕北。
关中是陕西省会西安的所在地,并且是国家确定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来自国家和省上的双重政策支持。但在“十一五”期间,关中地区不仅没有起到率先发展的带动作用,反而被陕北超过。
“关中实际上面临着来自沿海地区的强有力竞争。”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说,“关中与沿海地区在经济上有很强的同构性,但在竞争力上显然要弱于沿海地区。”
陕南地区本身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关中和陕北而言就相对落后,需要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突破。但实践中,这种突破并不明显,而且陕南遇到的问题相对较为复杂。
一方面,陕南地区汉中、商洛、安康三市地处秦岭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另一方面,陕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地。丹江口水库的两条主要水源丹江和汉江,分别发源于陕南地区的汉中和商洛。当地为保持水源的质量,不得不放弃部分项目的开发。
在针对三个区域确定的新战略当中,率先变成了创新,跨越变成了持续,而突破则变成了循环。张宝通认为,这可以看作是对原有战略的一次调整,而且这也更符合这三个区域目前发展的实际需要。
重新定位
启动240万人的大规模的移民搬迁
发展战略重新确定后,三大区域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也已经明确。
在国家“十二五”整体规划的背景下,陕北地区仍将坚持以能源为主的发展战略,但重点是调整发展方式。
赵乐际要求,加快实施煤向电力、煤电向载能工业、煤油气盐向化工“三大转化”战略,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载体推进集聚集群,加快石油化工精细化发展,努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据记者了解,“十二五”期间,陕北地区将建设现代煤化工综合利用基地、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工程、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工程等若干项目,争取到2015年实现煤油气盐综合循环利用,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
“陕北若要实现持续的发展,除自身的循环发展外,更重要的是要融入环渤海,努力将京津冀和环渤海的资金、项目、技术、市场等资源为我所用。”张宝通说。
在关中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确定了“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辐射大西北”的战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成为重点。西咸一体化的进程,则对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成败至关重要。
但西咸一体化推进多年,却进展缓慢。今年两会期间,陕西省长赵正永表示“推进西线一体化实质性的发展”。
“陕西省正在酝酿成立西咸新区管委会,来统一开发和管理西咸新区。”一位接近陕西省决策层的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个管委会的级别不仅将提高到副省级,而且其所管辖的西咸新区的面积也有可能比已有规划面积大很多。”
为实现在陕南地区的循环发展,陕西省一方面启动了240万人的大规模的移民搬迁,改善陕南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另一方面,陕西省启动了十年来规模最大矿产勘查项目。
截至目前,在小秦岭西部已探明具有经济价值的金属矿产近20种,探明矿产地20余处。两个整装勘查项目,预期至少可为陕西省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百亿元以上。
“我们现在希望将陕南的绿色产业基地升级为国家级。”张宝通说,“单凭陕南和陕西省的力量,很难实现循环经济的建设,必须要依靠国家对该地区的政策支持,否则循环经济很有可能只成为一个空洞的说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