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货币“紧箍咒”陷两难 继续加码还是提前收兵?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矛:宏调政策收紧

矛:宏调政策收紧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从4月份数据来看,通胀压力并没有明显缓解,预计未来几月物价还将保持高位,央行有必要进一步保持调控力度,巩固成果。

盾:宏调政策放松

日信证券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在经济下滑风险上升而通胀压力下降的背景下,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超调”之嫌,管理层对经济形势变化的滞后反应将加剧宏观面的风险。

继5月12日发行400亿元3年期央票后,央行当日傍晚再次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而就在此前一天,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4月CPI上涨5.3%,继续高位运行。

为此,分析人士预测,前期密集出台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频率或将有所放缓,不过,仍不能排除未来还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加息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央行已连续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每月一次”的调整力度堪比2008年上半年。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从4月份经济数据来看,感觉到整个物价上涨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国家关于物价调控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银行持续紧缩银根也使得一部分企业融资受到严重影响,这使得目前宏观调控的紧缩政策陷入“两难”境地。

货币政策持续收紧

早在去年11月初,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就公开表示,“今年(2010年)物价指数会超过年初国家制定的3%的调控目标。”

而面对严峻的通胀形势,央行副行长马德伦也明确指出,“央行不会放任通货膨胀的出现。”

实际上,从去年2月CPI上涨2.7%,超过1年期存款利率水平,到去年10月CPI上涨4.4%并创下24个月的新高,国内通胀形势愈演愈烈。尽管去年12月CPI数字比11月有了明显下降,但是2010全年CPI仍然超过了政府之前确定的3%的目标,甚至由此引发市场对通胀失控的担忧。

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若干发达经济体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过去一两年来累积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也比较多,再加上2010年给2011年带来的翘尾因素约有2.6个百分点,还有劳动力、土地资源成本上升等因素,使得2011年中国物价确实有上涨的压力。

于此,控物价,防通胀也成为宏观调整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

事实上,在2008年下半年连续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结束12个月以后,央行去年1月18日、2月25日和5月10日再次启动货币收紧政策,率先对大型金融机构连续3次定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中小型金融机构暂不调整。

随后,在CPI节节攀升、通胀加剧的过程中,又从去年11月份开始连续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一举突破存款准备金率的最高历史纪录至目前的21%,比2008年上半年最后一次上调后的17.5%还要高出3.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在2008年12月22日最后一次降息之后,央行去年10月20日起至今连续4次加息,其中去年10月20日、12月26日连续两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今年春节假期刚刚结束的2月9日再次启动年内首次加息,并于4月6日年内二度加息0.25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25%。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主要经济运行数据的次日,暂停近半年之久的3年期央票重新出炉,年内又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也随之上调。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从4月份的数据来看,通胀压力并没有明显缓解。预计未来几个月物价走势还将保持高位,此时,央行有必要进一步保持调控力度,巩固成果。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指出,尽管货币供应量、工业增加值、投资等关键数据增速出现了下滑,但只要物价形势没有明显好转,稳健货币政策的操作就不会放松。

调控催生“双刃剑”效应

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5.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5%,非食品价格上涨2.7%,消费品价格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9%。1~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

对此,盛来运表示,从4月份经济数据来看,感觉到整个物价上涨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国家关于物价调控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CPI的价格同比涨幅已出现回落,另外,相关的细类价格虽环比还在上涨,但是涨幅出现缩小趋势。

尽管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但是盛来运同时强调,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比较大,因而未来国家政策还将不会松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一些宏观调控紧缩产生的效果在4月份的PPI中已经得到反映,比如说蔬菜价格开始持续回落,国际市场一些大宗商品价格回落。PPI的回落和工业增加值的回落相对比显示,一个可能是外部经济环境,比如说日本地震对经济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就是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在逐步释放。

但是,严厉的调控是把“双刃剑”。它既彰显了决策层应对通胀压力和流动性过剩的坚定决心,有效控制了通胀失控的风险,却又对大量融资渠道有限、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带来负面冲击。

就在紧缩政策不断累积,通胀势头得以遏制的同时,银行持续紧缩的银根也使得一部分企业融资受到严重影响,民间借贷利率大幅攀升,甚至还出现“温州企业主出走”等极端现象。

据中国网报道,银行信贷趋紧,部分小微企业贷款更加困难,民间借贷已成为一些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据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的调查,在今年一季度,民间借贷比重已升至13.7%,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银行贷款利率的不断上浮,民间借贷机构的利率也“水涨船高”。据相关媒体调查,目前省会民间借贷机构的放款利率约月息4%左右(含手续费率),但个别公司的月息已超过10%,远高于国家规定的“警戒线”,甚至还出现了非法吸储、吃息差、放高利贷等现象。

市场人士表示,实际上民间借贷比重可能要比官方统计的数据更高,借贷利率也存在比统计数据更高的可能。

十字路口:政策加剧OR放松?

对于未来,是继续加码紧缩政策对抗通胀,还是应该及时放松收紧措施已经成为各界争论的焦点,持续发力的宏观调控政策又将何去何从呢?

据央行数据,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396亿元。巴曙松表示,4月份的人民币贷款比3月份的6794亿元有温和上升,信贷增速从3月份的17.9%温和回落到4月份的17.5%左右,M2的增速从3月份的16.6%回落到15.3%。目前情况看,“相对均衡”会成为今年信贷投放的一个重要特点。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则表示,4月新增的信贷中,主要是短期贷款增加了136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不多。这表明中小企业短期流动资金需求较大,经营压力明显增加。这从进口增幅大减,M1增速降至12.9%及工业增加值回落至13.4%等均可印证,未来企业投资意愿将进一步下降,紧缩货币政策有望在下半年提前收兵。

同时,也有多位专家表示,货币政策并非治疗我国目前复杂通胀形势的唯一手段,如果将治疗手段单纯地放在收紧银根上,可能导致政策的被动和滞后。

专家们还预测,在今年的第三季度,宏观政策应该有所微调,尤其是信贷政策。

日信证券也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在经济下滑风险上升而通胀压力下降的背景下,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超调”之嫌,管理层对经济形势变化的滞后反应将加剧宏观面的风险。

但招商证券在最新报告中再次重申,货币政策出现实质性放松有如下条件:1.货币增速稳定在合理水平(16%以下);2.通胀水平有明显的趋势性下降;3.通胀预期出现两个季度的回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述条件无法同时具备,因此紧缩政策难有实质性放松,预计流动性偏紧的状况仍将持续。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延伸阅读
上一篇:2020年西部沿海港口通过能力将超3亿吨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货币 紧箍咒 两难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