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经济转型期待跨越“三道坎”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最近在各地调研时了解到,“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由于传统思维、传统模式的惯性作用,一些地方的工作仍存在着“过度追求GDP、过度依赖投…


最近在各地调研时了解到,“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由于传统思维、传统模式的惯性作用,一些地方的工作仍存在着“过度追求GDP、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政府过度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三大问题。有专家指出,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跨越这“三道坎”。

GDP:焦虑在心实难改

“省里确定GDP目标后,市县都要高出一截制定本地目标,但这需要大的项目拉动才能实现。干部们很发愁啊!”记者在西部采访时,一位县负责人说。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GDP增长目标存在一种金字塔现象中央确定的增速是塔尖,到省、市、县则逐级增大。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干部心里存在强烈的“GDP焦虑”。

黑龙江省发改委常务副主任王冬光对记者说:“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发展如果再跟不上,就会掉队。我们现在位居全国中游,如果不加快发展,排在后面的省份很可能超过我们。”

分析部分地区“十二五”规划可以发现,除了少数发达省市的GDP增长目标低于10%,大多数省份的增长目标仍在两位数,还有青海、广西、四川、贵州、黑龙江等10个省份提出未来5年“总量翻番”,年均GDP增长近15%。

记者调研时,一些地方的负责人坦言,“十二五”期间必须加快发展,背水一战,没有退路。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向记者表示,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仍存在过度追求发展速度的惯性,“转变发展方式”主题不突出,具体举措不明确。

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指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7%,其背后需要多少能源、资源、运力支撑,需要投入多少货币等,都是经过科学测算的。而在一些地方,发展目标用什么支撑,尚存疑问。如果一味强调增长速度,就有可能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投资:一招鲜难再吃遍天

增长靠投资、投资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靠卖地……对于一些地方来说,驾驭“投资”这驾“马车”显然要轻松一些,轻车熟路,而驾驭“启动消费”这驾“马车”则办法不多。

记者在调研时了解到,“十一五”期间,一些地区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继续追求“投资拉动”带来了惯性。辽宁省统计局的有关数据表明,2010年辽宁地方生产总值为1827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1%,而同一时期辽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43亿元,比上年增长30.5%。最近3年,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都在1万亿元以上,这给提高投资的效益和质量带来较大的“惯性困扰”。今后几年,投资仍是这个省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同时,为追求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部分中西部省市的投资冲动也很明显。如有的省提出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要在25%以上,并提出“投资是第一拉力,项目是发展基石”的口号;有的省则明确提出,要确保“十二五”期间投资成倍增长,具体实施方法则是“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以大投资带动大发展”。

据调查,高投资率已经造成部分产业出现过剩苗头,纺织、建材、五金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将更加突出,部分新兴产业也存在产能过剩风险。如汽车行业,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09年底我国整车产能1359万辆,在政策刺激下实现销售1364万辆,基本实现供需平衡。而至2015年,全国规划汽车产能达3124万辆,这远远大于中国汽车协会预测的2500万辆的市场需求。

投资的快速增加不仅意味着更多的资金和各项投入,也伴随着大量的土地等资源消耗。西部一个县的国土局局长说,去年省里批给这个县新增用地指标35公顷,实际去年这个县上报了300多公顷。最后,这位国土局长往返省城100多次,争取到了212公顷。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等分析认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一批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将集中开工,加上前几年大规模开工项目投资增长惯性较强,局部地区、个别行业投资过热的可能性非常大。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认为,投资过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从信贷看,今年1月份新增1.04万亿元,仅第一周的新增信贷额就达5000多亿元。信贷高企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投资的贷款需求强劲,虽然二三月份有大幅降低,但预计全年可能会突破8万亿元。

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要求,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依赖投资拉动的倾向仍十分明显。东北某省的发改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地方政府由于无法制订刺激内需、拉动消费的宏观政策,也没有货币发行、调整利率等市场手段,要搞经济、出政绩,只能依靠投资和压指标。投资想慢都慢不下来。

有专家提出,过度依赖投资将对我国抑通胀、调结构、稳增长、开好局的经济工作大局带来压力,需加大投资引导力度,优化投资结构,同时挖掘消费潜能、搞好出口,以扭转投资依赖惯性。

政府:能否该出手时才出手

在过度追求增长和投资饥渴的双重推动下,一些地方政府在经济运行中深度介入,“有形之手”频频显形,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配角”。

辽宁省建昌县在去年10月通过招商引资与河北一家企业签订了干红葡萄酒生产项目合同,想在县里的11个乡镇发展酒葡萄20万亩。为此,今年4月初,这个县的有关乡镇出动大型机械,在农民的田里犁出来一道道深沟,强迫农民种植酒葡萄,引起部分村民强烈不满。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当地政府调整了原来的工作方法,让农民自主选择春耕作物。

不少地方制订了明确的投资计划指标,下级政府不得不祭出“有形之手”。据记者了解,有的省以责任状的形式,规定省长和10多个地级市的市长今年将共同完成“十大产业”900多亿元的投资额。

为完成经济增长和投资目标,一些地方政府搞“全员招商”,一些地区通过“零地价”“左手进、右手还”等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个别地区甚至出台“培训补贴费”“企业开办费”等名目繁多的财政补贴政策吸引投资。在一些外商投资的项目中,政府的隐形财政补贴额甚至占到投资总额的5%至10%。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地方在进行产业规划时,乐于投入财政资金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但由于思路不清,只是把基础设施建了起来,却没能引进好项目和企业,园区出现产业空心化苗头。中部地区某市花4亿多元建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至今只引进了一些规模极小的项目和企业。当记者问“对于投下去的成本怎么收回”时,园区负责人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文化产业未来必然是朝阳产业。

南京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陶磊认为,政府的职责主要在制定产业政策,剩下的事应由企业去做。在实际工作中,南京市没有简单地建立产业园区,而是注重设定主导功能区,至于项目、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引进主要通过市场来完成。

不少企业界人士和专家认为,政府应认真收集、梳理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共性问题,把精力放在单个企业解决不了的外部环境创新上。上海信息中心主任王思政举例说,现在企业没有统一代码,税务一个,工商一个,一共十几个,造成了各部门信息无法共享,影响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他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快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给经济发展创造制度红利。

在向记者谈起如何建立创新型社会时,上海市虹口区一位政府负责人认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政府不能包办、代办。“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技术的突破、制度的创新需要市场的力量去推动。因此,政府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营造一个鼓励和保护创业创新的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建立一个促使知识有效、有序转化为社会财富的机制。”

来源:新华网
延伸阅读
上一篇:新疆“十二五”纲要:固定资产投资将达3.6万亿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经济转型 期待 跨越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