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战略推动产业转型 浙江开启蓝色盛宴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高度关注。在全国上下“谈海”之势日益高涨的局面下,拥有全国最长海岸线的浙江,又将如何…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高度关注。在全国上下“谈海”之势日益高涨的局面下,拥有全国最长海岸线的浙江,又将如何再度作出表率?带着这个问题,记者今天走访了浙江几个“涉海”代表,用他们的思考组成了一幅“蓝色浙江”的宏伟画卷。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全球贸易的90%左右通过海上运输完成。来自浙江省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根据规划,到2015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区内GDP突破2.6万亿元,海洋生产总值近70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6:41:53,占全国比重提高到15%,基本实现海洋经济强省目标。
在全球海洋新竞争中,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场蓝色经济盛宴已开启。
资源小省汇聚国际物资助力世界经济
拿着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政府秘书长王仁洲看了一遍又一遍。王仁洲想得更多的,是海岸线背后的“物流”能量。
浙江拥有6696公里海岸线,全国最长,其中规划可建万吨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506公里,占全国30.7%,大多数集中在宁波——舟山港域,是中国建设世界级深水港群的最佳选址。
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中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被纳入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定位。根据规划,这一战略的推手主要是:由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组成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和集装箱干线港建设。这些,最终为中国战略物资供应和经济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浙江有条件、有基础、有优势。目前,有一些大宗资源的物流、交易已初具规模,原油、铁矿石、煤炭、塑料、液体化工等市场交易量位居全国第一,贵重金属镍的交易额位居亚洲第一。”王仁洲提出建议,以宁波、舟山两市为重点,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与物流中心。“宁波、舟山一直在大宗物流领域做大文章,并且正在谋求从运输装卸港向贸易物流港转变,从装卸运输中心向资源配置中心转变,从国际大港向国际强港转变。”
王仁洲也建议:“必须做好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与物流中心创新和提升的这篇文章。一方面,对老的要进行整合提升,对新的要合理布局;另一方面,要适应国内外贸易新模式的发展趋势,推进金融创新,加快离岸金融的服务与创新,增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集散配置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港集团董事长李令红同样是这场“蓝色盛宴”的积极参与者。
有数据显示,“十一五”时期,宁波—舟山港,吞吐量已经达到6.3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综合港、第六大集装箱干线港。“目前最头疼的是项目建设还跟不上发展需求。以集装箱为例,以往是增幅30%。2010年,增长27%,今年开年后又是2位数增长,但是码头建设没有那么快。”然而令李令红兴奋的是,依托于国家战略,这个东方大港将再上一个台阶。
“‘十二五’期间,宁波港预计投入400亿。未来,宁波港将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全力打造深水化、大型化、专业化码头群,做强港口主业。构筑以宁波港口为基础,与相关港口及‘无水港’紧密衔接,有效配套的多层次港口码头网络体系;强化物流枢纽功能,大力发展中转运输,形成铁路、公路、水路,江海河全面的多式联运;扩大战略合作,建立广泛、多元、新型的客户联合体,稳固和拓展货源;加强科技投入,加快信息化步伐,创建高性能物联网信息平台。”李令红说。
浙江是资源小省,但依托这个大平台,国际物资都将在此汇聚,并为世界经济源源不断地输送能量。
海洋经济新样本千岛之岛先行先试
提到浙江,人们总是最先想到杭州、宁波和温州,想到蓬勃发展的民营资本。然而,全国人大代表、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却并不甘愿“寂寞”。
“舟山将是海洋经济的排头兵。”面对中央的十二五规划,梁黎明难抑内心的激动。
舟山是中国最大的群岛市,也是中国大陆唯一直接深入太平洋的战略要冲,千岛之岛正是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重中之重。作为中国唯一的群岛型设区市,舟山将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这个曾经远离大陆的海岛,将成为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梁黎明告诉记者,舟山将充分利用海岛及其深水岸线优势,积极有序建设一批深水泊位、航道和锚地。打造全国重要的铁矿砂中转贸易、煤炭中转加工配送、油品中转贸易储存、粮食中转加工配送等基地。建设舟山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推进沿海运输、海进江和国际航运业务发展,推动舟山港口由中转储运向综合物流港转变。
舟山同时也有志于建成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梁黎明表示,围绕国际物流岛建设,推动国家和省级重大现代海洋产业项目落户。加快船舶工业整合提升,打造全国船舶检测中心和中国(舟山)船舶交易中心。建设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国际佛教文化旅游胜地和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加大对远洋渔业和国内海洋捕捞业转型升级扶持力度,健全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综合开发风能、潮汐能、波浪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成为中国海洋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重地。
然而,挑战与机遇总是相生相伴。
有数据显示,中国海岛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数据显示达806个。在海岛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无序、粗放式开发,以及由人类开发活动(围填海、挖沙、炸岛)导致海岛消失等问题,并有逐年加剧的趋势。舟山又该如何破题,让海岛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舟山发展海洋经济,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民生,用先进理念来引导。其次,科学合理利用空间,尤其要在目前土地利用的承量上做文章,把已经供应出去的土地,加强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真正符合节约利用的,使得投入有正面的产出效应。加强对区域产业的调控,对附加值高的进行有效奖励,对于浪费滥用资源的,采取相应措施。”梁黎明回应,希望通过长远努力,争取在全国海洋海岛保护开发建设上走在前列,成为综合典范。
海上台州托起新希望掘金“沿海产业带”
在浙江南端,以温州、台州沿海产业带及其近岸海域中心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南翼,同样有着深深的海洋情结。
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市委书记陈铁雄说,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摇篮,它的发展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沿山沿路沿海。经过沿山、沿路时代,台州跨入沿海时代:掘金沿海产业带,将托起台州人民的新希望。
“沿海产业带是台州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陈铁雄介绍,台州将重点规划建设总面积760平方公里的台州沿海产业带,加快产业布局东移,努力使沿海产业带成为国家沿海开发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成为该市循环经济的示范区、吸引外资的集聚区、体制创新的先导区和滨海新城区。
如果说浙江海洋经济是一只鲲鹏大鸟,那这个沿海产业带就是坚强而有力的“南翼”。在海洋经济上奋力前行的台州,将让浙江在海洋时代加速翱翔。
政府大力整合资源招揽高端人才一同看海
发展海洋经济,浙江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新契机,浙江人已是蓄势待发。如何让这一步伐更为华丽?
作为分管教育的副省长,郑继伟有自己的看法:“对浙江而言,海洋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在这其中,人才是重中之重。”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告诉记者: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有高端人才、高端科研院所、高校去支持,浙江现有的基础是比较薄弱的。“我们现在研究通过整合浙江的教育、科技资源来支撑海洋经济。有好大、更好、更新的平台,吸引更多人才到浙江来。”
全国人大代表、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代表也赞同这一观点。她说,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舟山的地位举足轻重。舟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已经通过当地院校培养培训海洋类人才,并在学科设置中加大对实用性海洋技术门类的倾斜,为舟山发展海洋经济打造坚实的人才基础。
据悉,根据规划,舟山将建设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高水平推进建设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加大中国科学院舟山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舟山研究中心、摘箬山科技示范岛等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以及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舟山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浙江海洋开发研究院等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力度。支持国家重大海洋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构筑中国新兴海洋科技研发转化重地。
“发展海洋经济是缓解浙江资源环境要素制约、拓展发展空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将引领浙江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再出发。”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表示,他对浙江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