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增速倍超GDP 各地新兴产业投资“抢跑”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两倍于GDP的年均增速!随着各地“十二五”规划陆续浮出水面,各省(区、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胃口也逐一明晰。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多个省(区、市)将“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
两倍于GDP的年均增速!随着各地“十二五”规划陆续浮出水面,各省(区、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胃口也逐一明晰。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多个省(区、市)将“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年均增速定在20%以上,相比普遍定调8%-12%的GDP年均增速,新兴产业无疑被赋予了“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新动力的使命。
然而,比对各地“十二五”规划不难发现,各省(区、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仍以投资为主,十余个千亿元产业园区呼之欲出,新一轮投资竞赛已抢跑上路。
年均增速定调20%以上
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一个发展重点,各地纷纷在“十二五”规划中划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5年间的发展目标。
上海就要求全市在未来5年间,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预期为8%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3.3%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到2015年,浦东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50%左右,力争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引领区。如此算来,上海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5年内的年均增速将在20%左右。
无独有偶,福建、湖南两省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年均增速定下了20%的增长率。
根据福建省的规划,“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超过2.5万亿元,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2%;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突出抓好17个领域,主攻新型平板显示、新一代网络和高端通信设备、生物医药、半导体照明(LED)和太阳能光伏、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5个重点,力争产值年均增长20%,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以上。
而湖南省则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总量达到5000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20%。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总量达到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5%左右。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速要求最高的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根据该区的“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该区将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增加值年均增长30%。而“十二五”末,该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9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左右。
当然,并非所有省份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年均增速作出要求,不少省份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制定了总量方面的发展目标。如计划“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河北,就为省内的新兴产业定下了“到‘十二五’末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的发展目标。根据该省的规划,到2015年,河北省生产总值预期将突破3万亿元、年均增长8.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600亿元,增长25%以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内蒙古自治区则希望“十二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8%。计划“十二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在12%的山西省,预期5年后省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以上,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6%以上。贵州省则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新兴产业的总产值达到500亿元,确保占其“十二五”末全省生产总值8000亿元的6.25%。安徽省则计划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形成若干支撑该省未来发展新的支柱产业。
千亿级园区遍地开花
虽然“十二五”期间,全国各省区工业发展的重点从传统行业转向新兴产业,但各地政府工业发展思路却仍然延续着发展传统工业时的老路———园区式集群式招商引资,集中发展。在这种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全国千亿量级的产业园区遍地开花。
以雄心勃勃的重庆市为例。该市不仅规划了国内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和国内最大离岸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两大基地,产值目标分别定为6500亿元和1500亿元,同时还规划了10大产业集群,其中通信设备、高性能集成电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环保装备4个产业集群的规划产值目标均为1000亿元,轨道交通装备、风电装备及系统、光源设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的规划产值也达到了500亿元以上。也正是在这种集群式发展思路的引导下,重庆所规划的龙盛功能板块(鱼复功能区、龙石功能区)计划建成万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框架,该框架下包括建设长安千亿汽车城,打造“中韩产业园”,引进和发展汽车、高端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核心产业。
老东北工业基地———黑龙江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建立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计划在区内做大做强装备、化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扶持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广阔的疫苗、诊断试剂等生物新药产业化,积极谋划汽车制造、轨道交通、核电装备、风电装备、燃气轮机等新项目,形成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产业集群。其中,重点园区———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将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七大产业,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产值1200亿元。此外,同样定位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划产值目标也双双被设定为500亿元。
地处中原地区的湖南省也给“十二五”期间省内新兴产业的发展设定了一个宏伟的目标。根据规划,该省将围绕整机产品和核心技术,发展配套企业,推进建设现代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先进储能材料、现代中药、节能环保等10条千亿元规模的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和一批新兴产业园区,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到2015年,力争培育1个销售收入过5000亿、2个2000亿、3个1000亿、4个500亿元的园区。
此外,浙江提出了———引导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聚,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个千亿产值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徽省则表示,建设合肥平板显示、合肥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芜湖光电及光伏材料、蚌埠生物、马鞍山新材料等10个左右国内领先、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基地。天津市则要在航空航天、重型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等多个领域建设国家级的产业基地。上海市也计划在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或国内综合实力领先的产业基地。
从各省(区、市)不小的新兴产业发展胃口来看,所谓国家级的新兴产业基地规模恐怕都将是千亿量级的水平。
不均衡迹象明显
从各地公布的“十二五”规划来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都被放在了突出位置,且制定规划时大多立足于本地优势,而东部经济强省几乎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细分行业实现了全覆盖,中西部省份则多是选择部分重点细分行业进行突破。
此外,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中,由于各大产业所处的成熟度不同,各地在制定规划时也多是选择容易短期见效的行业,而对于需要进行基础性研发及重大专项的项目,则描述不多。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的提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次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细分后的子行业在三十个左右,各地在制定规划时各有侧重,广东、上海等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大多实现了全覆盖。
广东已选出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LED)、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核电装备、风电、生物制药等1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启动了财政和税收扶持政策,“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100个亿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而上海则提出了有舍有取,深度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政策。“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聚焦“5+2”的重点领域,即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两大先导产业。
第一创业证券研究员任文杰指出,根据美国经济学家W·W·罗斯托教授对主导产业的定义,上海提出重点发展五大主导产业,意味着这五大产业将有着足够的资本积累、充足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并有着足够的扩散效应;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两大先导产业将是未来的朝阳产业,两种不同的提法,反映了上海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同定位与发展方向。
而地处中部的湖南、湖北、安徽等省份,则在发展上更加有侧重,与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全覆盖完全不同。湖南将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3大产业列为全省经济的支柱产业,并提出把装备制造业打造成湖南的超级产业。
安徽省发改委负责人提出,安徽省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为八大产业,即上述七大产业加上公共安全产业。“目前国家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我省都有一定基础,但覆盖面较小。安徽省明确提出了我省在发展七大产业时的不同侧重点。如电子信息产业着重于平板显示、信息家电、半导体照明;节能环保产业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为主;新材料突出高性能金属材料、硅材料等。增加公共安全产业,主要考虑到它是我省特色优势产业。”
此外,甘肃、贵州等西部省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上进一步聚焦,大多对新能源十分热衷。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明确表示,近几年甘肃省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取得了重大突破,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开始启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建设全国新能源基地条件优越。
这种不均衡性的另外一个具体体现就是,七大战略性产业投入苦乐不均,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受到各地热捧,而生物、新能源汽车则是具有传统产业优势的省份正大干快上,新材料由于技术瓶颈短期内难突破,各省对此着墨不多。
根据国信证券对各地2010年前7个月战略新兴产业的项目投资情况来看,发展新能源及相关设备的省份高达25个,是投资热度最高的一个行业,规划投资总额更是高达4400亿元,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的规划投资额都在500亿元左右。
对于生物、新能源汽车两大产业来说,规划投资力度较大的省份都是以往在传统医药行业、传统汽车行业具备优势的省份,正借助国家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实行产业的升级。比如,生物产业规划项目较多的北京、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湖北等省份,都制定了大力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规划。而对于新能源汽车十分热衷的吉林、湖北、山东、天津等省份,均是传统汽车工业较好的省份。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