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筹办银行 温州资本转投海外金融业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核心提示:来自温州、投资触角遍布全球大热点领域的商人们认为,温州不可能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但可以成为温州人的金融中心。 1月22日,温州锦绣某大厦1001室,20多名温商领袖汇聚于此,商谈…
核心提示:来自温州、投资触角遍布全球大热点领域的商人们认为,温州不可能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但可以成为温州人的金融中心。
1月22日,温州锦绣某大厦1001室,20多名温商领袖汇聚于此,商谈“世界温商联盟促进会”筹建计划。
“以后,这里将作为我们的据点。”席间,欧洲温州华人华侨联合会,兼中国书画家协会主席王寿松先生说。这些聚集的温商不仅是商界精英,同时也是侨界领袖。
王寿松另一个身份是荷兰王氏企业发展集团董事局主席。这次座谈会并不是一个公开式会议,20多人中,有迪拜上海岛“岛主”的投资者胡斌,希腊华侨华人总商会会长徐伟春等等。
实际上,他们联合的最大要素,是资本联合。这批投资触角遍布全球各大热点领域的华商,借此岁末年初之际,聚集家乡温州,协商成立世界温商联盟促进会。
据透露,此次他们力图促成投资机构成立,以基金形式操作。此外,有人要在国内争取设立侨汇银行,更有温州商人合伙在境外开设银行。
个人直投激活
这场座谈会,并非是完全的民间形式的活动,政府色彩同时贯穿整个过程。参与其中的政府官员有浙江设侨联主席王成云、温州统战部副部长潘一新。
温州资本抱团,是具有区域特色的商业文化之一。但之前,由于境外温商所在区域比较疏散,这种特色大多体现在境内温州人的投资抱团。然而,随着境外温商的资本累积,他们前些年投资触角境内外融通密集化。
目前,温州有80万华侨、8000多亿的民间资金,他们的投资热情很高,希望走出去投资。据温州市外经贸局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底,温州企业境外投资项目635个,总投资额4.54亿美元,其中去年投资额1.44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69.4%。
虽然,之前有不少温州商人通过个人、地下金融、企业等不正规渠道,实现自己对外直接投资的迫切需求。
而温州政府,疏导民资的意愿恰恰与此产生对接。
近期温州政府发布的《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他们认为,这起码传递了地方政府鼓励民资出境投资的一种信号,他们愿意观察这试点的运行效果。
“之前,个人出境资金每人只有5万的额度,而现在却提高到了300万额度,这是个好事。”罗马侨商代表人物刘光华闻此深感喜悦。
爱琴海畔的“饰品王国”
徐伟春,这名70后的温州商人,希腊华侨华人总商会会长,帅气里透着精明。徐伟春透露,欧债危机时刻,他启动了逆向逆势抄底,改变以往中国制造卖到希腊,调整为希腊的东西卖到中国。比如希腊优势产品橄榄油、大理石、红酒和废铜。他举红酒为例,希腊有一种出厂价40欧元一瓶的红酒,如果卖到中国,却可以卖到上千元甚至数千元人民币。考虑到欧元正在不断贬值,用等值的人民币可买到更多的货品。
走这种逆向逻辑的不止徐伟春一个。刘光华与其在温州的亲友,联手启动了类似于徐伟春的商业逻辑。
刘光华比徐伟春年长了一个时代,生于浙江温州下属的瑞安市仙岩镇河口塘村。但他们的共性就在于,刘光华和刘伟春在资本积累到一定的份额后,开始了金融冲动。
这实际上也是温州区域内资本阶层精英们比较统一的触角。
凭借资本的底气,刘光华多了几分意气风发:“温州不可能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但可以成为温州人的金融中心,鼓励股权投资基金是个很好的突破口。”让关注者记忆深刻的是,去年的温州两会上,面对当地市领导,刘光华“指点江山”。
从一个初到海外的洗碗工到一名成功的商人,这样一条路,大多数海外温州人都走过。刘光华被人称为“罗马的角斗士”。
他14岁涉足商业,17岁成为老板,21岁只身闯荡欧洲,如今刘光华在世界著名时装之都意大利创立了自己的时装品牌。
时尚之都罗马,有一条飞利浦大街,它位于罗马火车站附近。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走进这条大街就像走进了中国南方的一座城镇。
刘光华打算让自己拥有的资本在此起航。刘光华发现很多发迹的同乡都是从摆地摊卖家乡的衣服开始的。
“一是我知道市场上(中式衬衫)已经有销路了,第二个是他们(同行)要想去中国进货,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我就先把这些衣服全部吃下去,觉得这个肯定有市场。”
刘光华以温州商人特有的精明和冒险,将手头仅有的资金,回乡一次性订购同类衣服,结果几万件服装全部卖光。
“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看,温州市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温州对外直接投资已具备了资本输出的基础经济条件”,温州一政府官员称。
而且,温州市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和个人外汇收支双向增长。截至2009年底,经政府商务主管部门批准“走出去”的我市境外企业和机构达558家。每年有许多海外投资项目来温推介,这些项目在招商上,面向的客户90%是中小企业或个人投资者。
而且,这种趋势在趋热。
走向金融
同时,危机重洗了他们的既成模式。在这商业境内外的对流中,温商资本境内外大融通提速。金融领域的投资冲动,无疑在商业运行的基础上瓜熟蒂落。
人行温州中心支行为此在去年5月间,对资金去向方面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截至今年5月,温州11家法人机构,1360家法人企业,有超过39亿元资金已经投资到本地金融机构。其中还不包括5月以后的金融机构增资扩股,或者本地法人在区域外金融机构及区域外的温商资本投资。
这种迫切的“情绪”成因主要来自温州日渐累积的民间资本。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曾经在2004年做过一次推算,主要前推10年的民间资本累积,截止到2003年底,达到了3000亿元人民币。去年上半年,时任温州市委书记的邵占维先生在一次“温州民间资本论坛”上也有过透露,温州民间资本已经达到了8000亿。
刘光华和徐伟春即是这批“冲动”群的成员。刘则是境内金融领域的投资者之一。
借着人民币升值之势,温州的侨汇从危机后,涌入的态势更显激越。据外汇监管机构人士透露,以瑞安市丽岙镇为例,截至2009年底,侨汇达到了50亿元以上。而且,这些侨汇基本处于“睡眠”状态。
“温州应该建立专门的华侨银行,以引导来自华侨的外汇资金更好地服务于温州经济。”温州市华商会会长、温州市人大代表陈国华称。并且,他还向人大议案组提交了《关于创办“温州华侨银行”的建议》。而这项建议,刘光华也是参与者之一。但是,似乎审批并非如意料中艰难。
与刘光华等人投资银行的想法虽然类似,徐伟春等人则选择了在境外投资银行。
徐伟春告诉记者,他们共有9名温商代表的资本参与了意大利开设银行,“与其侨汇如今‘睡眠’,还不如直接在境外发挥更强大的威力。”
“我们已经买了筹建银行的办公大厦,也在意大利获批了部分‘准许证’”,毕竟,股东中拥有的资金实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意大利开设银行的标准。但是,此事目前却前途未卜。“这可能是跟‘华人’身份关联。”
来源:21世纪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