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额度紧张与“囤钱”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进入2011年以来,市场上到处弥漫着紧缩的气氛,加上各种渠道和途径的渲染,这种气氛让人无时无地都能感觉得到。在银行方面,直接表现为信贷额度空前紧张。为了保证今年生产经营正常运转,许多…
进入2011年以来,市场上到处弥漫着紧缩的气氛,加上各种渠道和途径的渲染,这种气氛让人无时无地都能感觉得到。在银行方面,直接表现为信贷额度空前紧张。为了保证今年生产经营正常运转,许多企业开始大量“囤钱”,即使暂时不需要资金,也囤积以备后患,其结果是导致银行信贷额度进一步紧张,于是企业进一步“囤钱”……如此恶性循环。
其实,如果客观冷静地分析一下市场资金面,本不该出现如此紧张的局面,贷款额度紧张和“囤钱”是恐慌造成的。
政策面是造成恐慌的直接原因。首先,央行提出2011年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回归稳健,让市场首次感到我国政府开始逐步退出应对金融危机的刺激计划。市场向来有矫枉过正的习惯,你说适度宽松,市场往往解读为极度宽松,你说稳健,市场就解读为紧缩。在这样一种惯性思维模式下,市场普遍认为2011年货币政策应该是紧缩。二是到目前为止,央行已连续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19%,市场上还有进一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三是在市场对2011年信贷总量心里没底的情况下,央行又未对外明确2011年信贷投放目标,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四是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贷款增量实行逐月控制加剧了恐慌。
恐慌的直接后果就象前一阵市场出现的“海豚”族一样,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囤钱”族。“囤钱”族的大量出现,必然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一是导致市场资金需求扭曲,信号失真。企业大量“囤钱”会放大资金需求,导致市场资金需求信号失真,有可能给决策者传递失真信息,即如果继续收紧流动性,就有可能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转,很显然,决策者是不愿意看到这一点的。因此,在出台进一步调控政策时就会举棋不定,从而影响调控效果。
二是增大社会融资成本。资金需求的扭曲,必然导致资金价格的扭曲,“疯抢”资金的结果,必然导致市场资金价格的整体上扬。
三是导致商业银行利润的不正常增加。市场出现恐慌以后,一方面市场贷款利率不断走高,谁能接受的利率高,商业银行就把贷款贷给谁,与此同时,存款利率并没有提升,其结果是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既然是“囤钱”,企业贷到款后,并不是马上使用,而是以备不时之需,于是就形成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商业银行有了存款以后,又可以进一步做大贷款,如此往复。因而在企业恐慌“囤钱”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商业银行,无论规模还是利润都得到了保障。
- 上一篇:调控更严厉 楼市“拐点”真要来了? 下一篇:中国应该提前预防人民币升值过头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