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十二五”开局之年的GDP大比拼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短缺经济学创始人科尔奈在中国的一次演讲中曾指出,过高的经济增长并不值得夸耀,需要防止陷入“经济增长狂热症”,有时候经济增长放慢一点并不是坏事。科尔奈之言仿佛专为中国而讲。在日前…
短缺经济学创始人科尔奈在中国的一次演讲中曾指出,过高的经济增长并不值得夸耀,需要防止陷入“经济增长狂热症”,有时候经济增长放慢一点并不是坏事。科尔奈之言仿佛专为中国而讲。在日前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就表示,根据迄今为止各地已经发布的“十二五”时期GDP增长目标,除少数东部沿海省市出于“转方式”的原因下调了增长目标外,相当一部分省区市定下了GDP总量翻一番的目标。
张平是从能源消耗的角度发出这一忠告的。按照张平的说法,“十二五”我国能源总量大概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实在难以支撑经济翻番的需求。而全国多数省份经济增长目标定得过高,没有充分考虑相关环保、能源、资源的承载能力等问题,从目前能源发展水平来看难以实现。
应该说,张平的这一忠告提醒得非常及时。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恰逢建党90周年,中国向来有所谓庆典经济,各方面、各部门、各地区“大干快上”、发展经济的劲头也就很足,热情也就很高,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不伴以发展方式的转变,还是靠政府投资、靠消耗资源和能源,靠低廉的劳动力,靠现在粗放的这一套,“大干快上”的结果就是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引发经济的全面过热,推高物价,从而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最后使经济的再平衡任务更加艰难,国家的调控努力失效。
这种可能性很大。对于发展仍是第一要务的中国来说,的确有必要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速。但是,这里的问题在于,这个增速一定要与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相适应。也就是说,要在资源、能源、环境以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所能承受的范围内保持一定的增速,这样才是合理和可持续的。超出了这一范围,必会导致经济中各种关系的全面紧张,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要么因能量不足而最后失控,要么因突然刹车而致车损。
现在的情形是,由于追求合法性的需要,某种程度上,我们不得不以GDP作为官员政绩的考核标准和目标,这样也就使得地方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从地方作为局部而言,官员的理性选择就是经济增长越高越好,至于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一系列代价,如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环境被污染和破坏、物价上涨、贫富悬殊等,并不在地方政府的考量内,或不是主要考量目标。从国家来说,在这种考核体制下,也不可能要求、实际也无法要求地方官员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考虑地方的事情。从而,在现实中必然导致各地的投资和GDP憋着劲要来个大比拼,你高我比你更高,完全陷入了科尔奈所讲的“增长狂热症”。
至于GDP本身,它不过是人类至今为止所能寻找到的衡量各国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的一个最不坏的指标而已。诚然,GDP有许多缺陷,如它不能衡量社会成本,不能衡量增长的代价和方式,不能衡量效益、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不能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也不能衡量分配,更不能衡量诸如社会公正、快乐和幸福等价值判断,但在没有更好的指标得到世人的共同认可前,还得用它去衡量经济的发展状况。因而,关键不在GDP增长多高多快,而在通过一种什么方式去达到较高的增速,能否引导官员客观、正确地对待GDP增速。
由此来看,“十二五”开局之年要防止地方出现GDP大竞赛,固然有必要通过某种行政手段,将地方制定的过高的GDP增长目标压低,但根本还在于适时启动收入分配体制等多种体制的改革,以使政府政绩的合法性不只体现在经济增长这一面,从而改变用GDP作为考核官员的主要指标。同时,削减政府职能,缩小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培育和形成一种不依赖外延要素投入而依靠内在可持续的增长机制,以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仅仅在口头上强调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是不可能遏制各地不时出现的“增长狂热症”的。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延伸阅读
- 上一篇:李稻葵:一季度有理由加息 下一篇:任志强预计今年会出台更强力房市调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