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土地出让金大幅增长说明什么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史称“最严厉房地产调控”的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居然会大幅攀升。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额达2.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70.4%。这是从1月7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史称“最严厉房地产调控”的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居然会大幅攀升。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额达2.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70.4%。这是从1月7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传递的最新信息。透过这一信息,我们从中能获得什么有价值的判断?
第一,地方经济发展对土地的依赖有增无减。尽管都说“土地财政”不可持续,但目前看来“土地财政”模式短期内难以消除。
据统计,2006年至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分别为0.7万亿元、1.3万亿元、0.96亿元、1.59万亿元和2.7万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十一五”期间全国土地出让金总收入约为7.25万亿元人民币,而2010年这块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却达到37.24%。而且,目前土地出让金收入已占到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如果没有这部分土地出让金收入,很难想象地方经济今后将如何发展。足见地方经济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呈逐年提高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4万亿刺激计划收尾年,需要各地方政府继续落实相应的配套资金。同时,今年又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方“十二五”规划都提出了较高的GDP增长目标,也需要大量的地方财政投入。那么,钱从哪里来?从目前来看,继续提高土地出让金收入,可能是地方政府唯一可以信赖的收入来源,这意味着短期内“土地财政”模式在中国将难以消除,甚至还可能会不断得到强化。
第二,“土地财政”模式将继续危及房地产调控,可能使“最严厉房地产调控”再次陷入困境。
很明显,“土地财政”是导致目前地价不断高涨的根本原因之一。在现有政策下,地方政府是“土地财政”的最大受益者,通过卖地可以获得巨额利益,客观上刺激了它们的卖地冲动。遗憾的是,卖地行为进而刺激地价的不断攀升,最终导致房价的持续快速上涨。从这个角度看,只要“土地财政”模式一天不改变,地价上涨就很难遏制,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期望很可能会落空。
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7%,涨幅虽比10月份缩小0.9个百分点,但环比仍上涨0.3%。在如此密集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和措施的背景下,国内主要城市房价依然能“不跌反涨”,主要原因之一是地价仍然在涨,这从去年年末各地“地王”不断出现的现象中可略见一斑。去年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大幅增长则证实了这一点。这说明,“土地财政”模式已经“挟持”了当今最严厉房地产调控,是使房地产调控陷于困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第三,未来中国经济脆弱性的潜在风险,主要体现为经济结构转型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无法及时完成。而主动或被动维持“土地财政”模式,已经导致国内地价和房价的持续、过快上涨,高房价进而将影响当前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
因为,中国经济正处于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增长方式转型过程中,高房价已经严重抑制了国内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随着包括“土地财政”模式在内的各种影响因素导致房价不断上涨,高房价已使更多的人因为购房而由储蓄者迅速变为负债者(或言“房奴”)。也就是说,高房价大大削减了购房者的可支配收入,其继续储蓄几无可能,部分中国家庭有可能进入高负债率时代。当高房价使他们陷于高负债率时,这部分人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基本的消费能力。
一旦居民的消费能力受到抑制,中国将难以走出倚重投资和出口带动的经济增长老路。因为,消费受到抑制,使得国内消费依然无法吸纳过剩的国内投资,结果是仍需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这意味着中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目标将遇到困难,也凸显了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增长推升地价和房价对中国经济转型的较大负面影响。
透过分析去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增长的三大不利影响,足见“土地财政”模式对当今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有多大。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