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扩大消费需出台财政金融配套政策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这为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我…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这为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我国一直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把培育国内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但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消费率低,最终消费增长慢于GDP增长,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不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培育强有力的消费主体,那么,扩大消费的主体是谁?这个群体怎样扩展?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消费理念?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消费的有效扩大,从而影响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型。

扩大消费需求需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

从消费的社会分层情况看,一般的规律是: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属于“先导型”。他们生活需求已基本满足,取向新潮,讲求精致的生活享受和消费品位,在消费群体中起示范和带动作用。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属于“升级型”。他们的消费重点集中在教育、文化、交通、通信、住宅等方面。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则属于“温饱型”。他们消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生存,解决温饱。由于高收入阶层占有的比重很小,消费的绝对数量不是很大,而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有限,因此市场消费的主体是中等收入阶层,他们的消费行为对我国整体消费状况的影响是最大的。

在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概念,基本上近似于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概念。根据财政部有关专家的分析,中国城镇人口户(一般按3口之家计算)均税前收入6万元-20万元,就是中国比较标准的“中等收入者”。

中等收入者一般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烈的消费倾向,同时消费的领域表现得十分宽广,改善消费结构和提升消费层次的愿望明显,容易形成消费规模和市场需求热点。只要加以科学的引导和调节,中等收入者的消费能量就会发挥出来,从而形成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由于中等收入者消费需求处在社会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之间,他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还具有较大的联结性和兼容性,这对于促进消费市场的多样化,延长现有产业发展周期和实现产业结构的相对均衡,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是扩大消费需求最有效的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这一阶层的消费需求,还可以通过其消费需求的增长,带动低收入阶层收入的增长。

如何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当前的金融政策支持以及未来的发展对策

近年来为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政府及金融机构出台了支持性和刺激式的宏观政策和金融政策,保证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增加,为整体社会形成“橄榄型”结构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明年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针对性和灵活性,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面对当前的金融环境,各金融机构不断将新的消费理念,通过加大资金支持社会就业、创业,加大居民消费信贷投入,支持中小企业贷款,推广信用卡消费等举措加以展现和宣传,在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的同时,也发掘和释放了更多消费潜力。在未来发展中,各金融机构应在此基础上,抓住国家出台的各项促进居民消费政策的有利时机,密切关注中等收入居民的各种需求,努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消费信贷平稳较快增长。

具体措施包括———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控制或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对中低收入者的即期消费形成“挤压”效应。因此,缩小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各群体之间消费均衡、协调增长,将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应有针对性地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强化对收入分配结果的监管,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保证中低收入者工薪的稳定增长。

2、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创业和自谋职业,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创造就业岗位中的作用。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或下基层工作。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将农民进城就业和城镇居民就业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就业率,努力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3、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覆盖面过窄、资金筹集渠道单一、资金管理混乱等方面的问题,这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客观需要极不适应。社会保障政策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弱势群体保障制度的制定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绝大多数人口的生活质量,使之有可能进入中等收入阶层。

4、加大教育投入,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全民素质。规范初次教育的平等机制,保证所有新生劳动力都能接受平等有效的培育。建立失业人员的人力资本转型和升级机制,将教育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保证所有公民都有能力接受终身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提高中等收入比重。


来源:河北新闻网
延伸阅读
上一篇:陈伟:8%与4%目标的深意
下一篇:上海新购房者名下房产超200平米将征税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扩大 消费 出台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