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不该继续占据世行IMF“头把交椅”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近年来,外界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治理结构改革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份额和投票权的调整上。但改革中另一个方面也值得重点关注,这就是世行和IMF的“头把交椅”在过去60余年,世…
近年来,外界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治理结构改革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份额和投票权的调整上。但改革中另一个方面也值得重点关注,这就是世行和IMF的“头把交椅”在过去60余年,世行行长和IMF总裁的位置一直为欧美人士所垄断,这已与时代潮流格格不入,确实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
有鉴于此,IMF总裁卡恩近来又一次表示,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美国人担任世行行长、欧洲人领导IMF的传统应该结束了。按照他的说法,在他结束IMF总裁任期和佐利克告别世行行长位置时,这两大国际金融机构的领袖,都应该换成来自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新人选了。
我总怀疑,这不过是卡恩的一厢情愿或公关表演。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卡恩也不过是西方在IMF的代理人,他对继任人选没有建议权,更没有指定权。至少到目前为止,欧美主要发达国家没有一个表态赞成这一建议。
卡恩的设想其实也是国际舆论盼之已久却不可得的。记得2007年时任世行行长的沃尔福维茨因个人丑闻不得不主动辞职时,当时许多西方媒体都认为,美国人现在丢尽了脸面,并给世行带来了危机,应以沃氏丑闻为契机,改改美国人当世行行长的惯例了。
但媒体的呼吁,总是撼不过后台老板的坚持。当时的美国小布什政府仍斩钉截铁地认为这个职位非美国人莫属。美国在世行的投票权超过15%,拥有事实上的唯一否决权。作为老大的美国发了话,原先还颇有嘀咕的欧洲也立刻表态支持,于是佐利克继任世行行长。
我不是说佐利克能力不行,相对于以前的12位世行行长(自然都是美国籍),佐利克可谓是最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在担任美国国务院常务副国务卿时,他就是著名的中美“负责任利益攸关方”概念的提出者;出任世行行长后,他又大力推动世行的治理结构的改革,也首次邀请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出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也就是目前任世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
但美国“包办”了世行行长职位,欧洲人“席卷”了所有的IMF总裁位置,从哪个角度看都不符合欧美人主张的民主精神。美欧经济虽占世界经济比重很大,但还不足以概括所有,中国、印度、巴西等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都在迅速增大。不管是从GDP总量还是从地理面积或是人口因素来说,将广大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排除在世行和IMF的最高层之外,都是不合时宜的。
这种不合时宜,损害的是世行和IMF的权威,体现的则是西方国家对权力的不舍,但长此以往,反而会危及西方国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试想,如果世行和IMF没有了公信力,有多少国家会把西方国家的掌控权当回事。这也正是最近一些西方国家改弦更张、同意世行和IMF改革、增大新兴经济体份额的原因。
但具体到这两大机构的最高领导权,西方国家真能慷慨让位吗?我真的很怀疑。改革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西方国家至少在表面上也不会“螳臂当车”,但“口惠而实不至”。除非西方国家有求于新兴经济体,否则,届时世行和IMF最高领导人位置能有一个给新兴经济体就不错了。
再多说几句,世行和IMF最高领导人来自新兴经济体已经是大势所趋,下届不成,总有一届会成。而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推举自己的代表出任这两大国际主要金融机构的掌门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就需要中国未雨绸缪,加快自己国际化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来源:中国证券报
延伸阅读
- 上一篇:政策稳健比紧缩与宽松更难拿捏 下一篇:南非持续降息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