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不宜急松急紧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在中国信贷增量屡屡超出预期,美联储不断量化宽松的双重刺激下,中国资产市场在一片欢腾中度过了美好的后危机时代前半段。然而,近期欧债危机风云再起,美元升势不断,这些因素让资产泡沫前景…
在中国信贷增量屡屡超出预期,美联储不断量化宽松的双重刺激下,中国资产市场在一片欢腾中度过了美好的后危机时代前半段。然而,近期欧债危机风云再起,美元升势不断,这些因素让资产泡沫前景凄凉。
尤其是中国货币政策的快速收紧。短短十日内两次上调准备金率,目前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高达19%,处于历史上相当高的水平。这一下子让资产泡沫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大有风诡云谲之势。
虽然从2009年天量信贷政策实施之初,收紧货币政策的呼声就不绝于耳,但是直到今年10月份之前,依然还没有人敢于想象央行会迅速收紧货币政策。这对于银行系统的流动性势必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今年1月到9月,四大行新增人民币贷款分别为9276亿元、8742亿元、6751亿元和6448亿元。工行年度投放目标在9000亿元左右,农行行长张云3月曾表示全年新增贷款目标为7600亿元,建行设定了全年7500亿元的投放目标,中行上报的年度信贷投放目标为1万亿元。
如此一来,四大国有银行在四季度可用的信贷额度仅剩2900亿元左右。加上近期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上提,意味着11月和12月新增信贷投放将相当紧张,这对于前段时间不断上升的股市,还有实体经济都将产生不小的压力。
其实,中国的货币紧缩过程只是刚刚开始起步。在近两年“强心剂”式经济增长政策的实施下,货币泛滥处于十分严重的水平,这是以短期货币刺激,超支未来经济增长的历史必然。尤其这一过程还伴随着美元货币之水的不断“外侵”,就使得流动性泡沫的膨胀程度看起来更加离谱。
曾经,大多数人都认为依赖货币超发,让股市和房地产泡沫双双起舞,就能够自然地带动实体经济复苏和繁荣。在经历了两年多的货币注水之后,各国央行都明显意识到了未来恶性通胀的风险。尤其是下半年以后,中国经济的CPI通胀趋势日渐明显,普通居民的生存状况堪忧。这些或许是货币政策提早收紧的主要原因。
但是货币政策收紧速度过快亦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这有可能导致经济的“硬着陆”。
更为糟糕的是,美元量化宽松也有结束的可能。随着美国财政赤字的不断上扬,美元流动性的持续膨胀,这一切并未带来实体经济的明显改善,这都使得伯南克和奥巴马政府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再进行更大规模的数量宽松可能性越来越小。在可预期的时间内,美元中期反弹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如果美元走强趋势得以确立,那么届时中国货币政策势必会在现有的基础上,跟随美联储的政策而动,紧缩周期会更为猛烈。但同时,我们会面临着货币政策的急速收紧,可能导致的经济增长停滞。到时候如果资本回流欧美的趋势过于明显,中国经济因为猛踩刹车而“硬着陆”。
届时“保增长”压力再次出现是否会再次面临启动“强心针”的方式刺激经济。天量信贷、极度宽松是否会再重出江湖?
这些年,中国货币政策承担了太多的使命。抑制通货膨胀,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增长,惠及民生事务,都在一定时间段内成了货币政策的任务。再这么下去,中国的货币政策看起来无所不能,到最后可能就是什么都完不成。
延伸阅读
- 上一篇:深入理解当前的通胀机理 下一篇:额外印花税吓住热钱 香港楼市成交量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