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副总理韩正3月1日主持召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韩正强调,要抓紧深化“双碳”重大问题研究,形成可操作的政策举措。要研究构建推动“双碳”的市场化机制,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等。
2022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财联社记者获悉,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将在今年的两会上提交与“双碳”目标有关的建议和提案。此外,从今年民主党派公开的提案来看,多项提案亦涉及“双碳”。
其中,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副首席执行官蒋颖建议,结合我国实际破解技术难题,将碳税作为落实推进“双碳”目标的政策工具,加快研究和立法进程,完善我国“双碳”政策法规体系。民进中央建议,完善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加强碳核查数据的质量监管。
加快碳税立法,可考虑将碳税纳入环境保护税
2021年7月我国正式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碳定价政策,即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设定价格,已经成为全球层面控制碳排放主流的、有效的方法。碳定价政策主要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两种形式。从国际上来看,不同国家因处于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于是否设立和征收碳税存在分歧。
据世行统计,全球已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碳税,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一些发达国家。“2021年7月,欧盟又正式提出《碳边境调节机制》法案,即跨境碳税。”蒋颖介绍,这一变化演进说明碳税有可能会直接嵌入到国际贸易体系,对中国出口导向的产业会形成新的贸易和技术壁垒。
“但我国碳税政策相关法规尚未出台。”蒋颖指出,因此,我国要顺应世界碳税政策潮流,加快碳税立法,积累实践经验,推动碳税政策的国际谈判,争取碳税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尽管中国的碳排放仍属于生存排放和发展排放,但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降速提质的新常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已经深入人心,征收碳税时机逐渐成熟。”蒋颖如是表示。
对此,蒋颖建议,加快研究和立法进程,完善我国“双碳”政策法规体系。具体来看,结合我国目前的税制情况,蒋颖认为,将碳税作为环境保护税的一个税目是现阶段可以考虑的税制设计方向。此外,碳税政策属于环保政策,因此将碳税作为环境保护税的一个税目具有合理性。从碳税立法效率看,我国已有完整的环境保护税法体系,将碳税纳入环境保护税,难度低于为碳税单独立法。
在碳税税率方面,蒋颖建议,采取渐进式提高的方法。另外,从时间安排上可以先启动对企业征税,再逐渐将征收对象扩展至个人层面。从征税范围上,建议先对碳排放密度高的产品征税,再逐渐过渡到其他相关产品。
完善碳核查机构监管,设定退出机制
碳排放数据核算直接关系碳减排政策的合理性、管理与运作机制的有效性,并最终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首例碳排放数据造假案例曝光。业内人士分析,碳排放数据存在失真情况。利益驱动下有些企业通过修改碳核算数据,使得其碳排放量降低,从而减少配额缺口,为企业减少巨额支出。另外,第三方核查机构核查能力有限、独立性受到挑战,也导致制作虚假排放数据核查报告行为出现。
碳核查数据不准确直接影响科学决策的出台,不利于“双碳”目标达成。民进中央今年将提交“关于完善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加强碳核查数据质量监管的提案”,建议完善碳核查行业标准,提升碳核查数据精度。进一步完善碳核算体系,针对不同核算主体,完善碳排放数据核算相关技术标准。
同时,民进中央建议,建立碳核查数据责任制,健全碳核查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完善违法违纪行为防范机制,强化碳核查有效监督机制,加强违法责任的追究力度;提升第三方核查机构能力,加强第三方核查机构管理。
除当前的机构自查和监管部门的抽查方式外,蒋颖也建议,进一步完善核查机构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和监督核查机构行为,设定退出机制,将不良好的核查机构排除在外。同时,更广泛地纳入有公信力和专业能力的核查机构,提升数据质量,助力全国碳市场建设;通过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CCER第三方审定与核证机构,推动中国与国际碳市场机制的接轨。
民盟中央在相关提案中亦提及,为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争夺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长期话语权,亟需加快构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温室气体监测体系和碳监测、碳核查科学评估体系,实现温室气体多指标综合监测和碳排放自主定量评估。
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全国人大代表、迈科集团董事局主席何金碧建议加快构建我国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市场,促进中国碳交易市场数量和质量的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