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6月16日电(记者沈寅飞杨溢仁)6月以来,债券市场的活跃度下降,随着资金面边际收敛,部分前期做多的机构止盈离场,而前期踏空的机构又担心高位接盘,1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震荡回升至3.1%关口,国债期货同步走弱。
业内人士指出,从5月金融数据和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可以看到,货币政策或仍将保持稳健和中性。对于债市而言,全年债市可能难以摆脱震荡格局,短期内配置盘可继续操作,而交易盘则需静待机会。
社融下行债市进入阶段性休整期
近日公布的5月金融数据显示,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5万亿元(前值1.47万亿元),新增社融1.92万亿元(前值1.85万亿元),社融同比增速为11%(前值为11.7%),M2同比增长8.3%(前值8.1%)。
“上述金融数据主要传递出信号是,政策分部门调控下企业和居民部门信贷需求出现结构性分化,企业中长贷一枝独秀、居民中长贷回落至季节性水平。”兴业证券分析师黄伟平说,在“稳增长”压力不大的背景下,今年“防风险”和“调结构”的优先级可能更高。社融下行方向已然确定,短期内债市进入阶段性的休整期但大幅回调的风险不大,中期而言利率下行的方向可能尚未结束。
纵观上半年行情,债市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震荡格局,上半年在资金面偏松,以及基本面走弱的影响下,市场出现了两轮交易机会,10年国债、国开债收益率一度突破震荡区间下限至3.04%和3.48%。
虽然6月以来债市出现持续回调,但平安证券分析师刘璐认为,当前债市基本面韧性犹在。本轮经济增长的高点已于去年四季度出现,经济修复过程中呈现不均衡的特点,地产、出口增长相对强势,而消费、制造业表现偏弱。与此同时,通胀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央行或加大资金面波动。
“央行加息的概率不大,全年债市可能难以摆脱震荡格局。”刘璐说,一方面,上游工业品涨价更多是因为境外传导和供给因素导致,并非经济过热的体现,因此加息效果有限,反而不利实体经济修复。另一方面,历史上加息是央行多目标考虑下的综合决定,当前多目标可通过MPA和宏观审慎工具实现。
市场或暂时进入“垃圾”时间
6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6月15日MLF到期的续做)和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4月以来,MLF利率已经连续15个月维持在2.95%水平。
远东资信研究员简奖平认为,5月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不包含CBS)和MLF均为等量续做,月内实现零投放、零回笼,货币市场流动性边际收紧。
如果央行不额外增加流动性投放,资金面是否就会一直紧张?江海证券认为并非如此。当前几乎每个月外汇占款还在持续流入,而财政支出也是在滚动进行。所以,即使央行不额外投放流动性,流动性也会逐步宽松,只是需要市场自我修复的时间会更长一点。
简奖平也表示,预计接下去一段时间,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和中性,政策收紧预期不高,未来货币资金价格中枢上行空间有限。
本周高频数据显示,近期经济不温不火。业内人士指出,需警惕后期经济下行速度加快。如钢材厂库超2020年同期,汽车轮胎生产节奏依旧偏慢。6月以来钢材社库基本持平,去化速度明显放慢,并逐渐接近2020年同期水平,钢材厂库累积量已超2020年同期,在生产有所放缓的背景下,更显出需求的疲软。
“由于资金面还不算特别宽松,大宗商品的扰动依然存在,所以目前利率下行趋势还难确立。但经历了前期的调整后,目前利率债也具备配置价值。”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认为,整体而言,市场或重新进入窄幅波动的格局,暂时进入“垃圾”时间。
震荡格局中静待机会
5月份以来,国常会连续三次“点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问题,五部门联合约谈大宗商品相关重点企业,或使得国内生产性物价过快上行压力有所缓解,进而推动了利率债收益率的回落。
华创证券分析师周冠南认为,本周黑色系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继续偏强运行,工业品终端需求开始步入淡季,而欧、美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出行、零售贸易等需求持续释放,出口有望维持较强韧性,基本面对于债市难言利好。目前,地方债发行节奏加快,叠加年中时点临近,资金面波动可能加剧,债市或以震荡调整为主,需持续关注大宗调控执行情况及地方债供给节奏的变化。
“目前这一阶段市场对于资金信号的敏感度加大,但实际影响较小。对于债市我们依然认为需要耐心等待,配置盘可继续操作,交易盘静待机会。”屈庆说。
刘璐认为,全年债市难以摆脱震荡格局。待利率二次探顶后,可期待基本面数据配合利率冲破区间下沿。点位上:1年国债、国开债震荡区间(2.1%-2.9%)、(2.2%-3.2%);10年国债、国开债震荡区间(2.9%-3.3%)、(3.3%-3.8%)。投资者可以等待收益率回调后再进行交易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