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6月10日电(记者桑彤 陈云富 何欣荣)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大力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在实现“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目标之后,上海没有片刻止步、正在快马加鞭。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新起点上,上海推动双向开放、绿色发展、科技赋能,国际金融中心再攀高峰,大步迈向新征程。
在6月10日开幕的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表示,上海确定了今后5年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举措,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全球资管中心 上海的新愿景
6月7日,星展集团宣布,其合资证券公司——星展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已获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成为首家来自新加坡的合资券商。
“中新合璧,融通亚洲。”星展集团中国区总裁葛甘牛在提出这一口号的同时表达了对中国在岸市场的看好。
回顾这一轮金融开放,从首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公司贝莱德,首家外资绝对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上投摩根,到首批新设外资控股券商野村东方国际、摩根大通,首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汇华理财,再到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安联保险,首家合资基金投顾先锋领航投顾,上海已诞生多个第一。
“在设立控股券商后,近期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商业银行业务,服务总部位于中国的中型跨国企业。”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介绍说。这家已经根植中国100年的企业希望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
完备的要素市场、门类齐全的金融机构、较高的开放程度是金融机构首选上海这片热土的重要原因。
202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位居全球第三,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上海黄金交易所场内现货黄金交易量、上海期货交易所多个期货品种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价格影响力日益扩大。
在陆家嘴这一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交银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等一大批银行理财、基金公司、保险资管机构加速落地。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数量占全国总量的近1/3,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33家外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中,有25家落户在此。
日前,上海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力争到2025年,把上海打造成为资产管理领域要素集聚度高、国际化水平强、生态体系较为完备的综合性、开放型资产管理中心,打造成为亚洲资产管理的重要枢纽,迈入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城市前列。
央行行长易纲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定是基于人民币资产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将成为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风险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优质营商环境示范中心和金融人才中心,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
聚焦绿色金融 上海的新机遇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正式提出,碳排放权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碳市场将成为与权益、固定收益、商品和外汇同等重要的要素市场。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周小全表示,全国碳市场一旦启动,国内碳市场规模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上海是全国碳排放交易平台的承载地,是国内唯一7个履约年度均实现100%履约率的试点地区,这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全国碳市场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之中,开市鸣锣在即。作为日常交易运行地,上海目前在交易系统上已做好了准备。
如何利用碳交易和金融市场形成合理有效碳价格,引导企业减排?如何更大力度发展气候投融资?如何更好开展国际合作?不少金融机构已加快布局。
上海清算所推出了我国首只碳中和债券指数,为境内外金融市场提供优质的碳中和债券指数化投资标的;中行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签订合作协议,首批实体经济企业碳配额质押创新融资正式落地,中行将从碳登记、碳结算、碳清算、碳托管等业务需求入手,制定综合性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上海证券交易所率先加入联合国可持续交易所倡议气候信息披露咨询工作组,参与制定全球发行人气候信息披露指南……
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贺青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事关中国未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国际影响力,是一场涉及清洁能源、生产技术、社会治理和金融服务的革命,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表示,上海已经将碳金融列入“十四五”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以全国碳交易市场为基础,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
数字化转型 上海拥抱新浪潮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中国也在积极拥抱这一趋势。在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9)报告中,上海在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方面排名第二,仅次于纽约。
一方面,中外资金融科技公司纷纷成立。汇丰金科在临港新片区成立,成为全国首家外资金融科技公司。建行、中行等多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落户上海,成为推进传统金融数字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
建信金科已助力建行与31个省,130多个城市签订了智慧政务合作协议,办件量超过16.8亿笔,支持各类百姓办事数量近300万项,助力提升政务服务及社会治理。
另一方面,在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成为扩大消费需求、激发投资活力的关键点之一。中国银联总裁蔡剑波说,数字支付的广泛应用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加速了资金循环和市场流通。银行卡渗透到了经济的“毛细血管”,成为居民和企业使用最频繁、范围最广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在金融科技不断升级的同时,数字人民币也悄然进入居民日常生活。6月11日,上海35万份数字人民币红包将启动,为“五五购物节”添彩。
目前,上海已在消费、交通、医疗、数字人民币保单、长三角跨区域支付等领域创新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显示出上海在应对金融数字化转型浪潮时的自信、坚定与敏锐 。
与此同时,经济金融的数字化发展也带来网络安全、市场垄断、数据权属不清、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提高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金融监管、探索数字化转型中的国际协作,意义重大。
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看来,金融科技正重塑金融体系,包括金融机构的形态、金融行业的业态以及金融体系的生态,因此金融科技必须要纳入监管,但不能按照传统方式去监管,要考虑公平竞争、防范风险与消费者保护三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