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中信证券明明:短期无需担忧“滞胀”

来源:新华财经|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新华财经北京5月6日电 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GDP增速不及预期,PPI涨幅大超预期,似乎呈现出类滞胀的状态。中信证券明明发布的研报认为,短期内不必担心类滞胀的风险。中信证券明明认为,一…

新华财经北京5月6日电 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GDP增速不及预期,PPI涨幅大超预期,似乎呈现出“类滞胀”的状态。中信证券明明发布的研报认为,短期内不必担心类滞胀的风险。

中信证券明明认为,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不及预期主要在于服务业增速(两年几何平均4.7%)比去年四季度回落较多,核心因素是低估了就地过年政策的负面扰动。当这一因素的影响消失后,可以从3月的各项经济指标中看到非常显著的边际改善,五一的出行数据也显示服务业景气大幅提升。往后看,二季度服务业或将顺利回暖,GDP的结构将更加均衡,增长也会更加稳固。

PPI通胀尚未传导至核心CPI,并非全面意义上的“胀”。202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及“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说明政治局会议关注的通胀更多以核心通胀为主。因此,未来政策转向的关键在于高涨的大宗商品价格是否会向核心CPI传导,如果没有发生核心CPI层面的显著通胀,则其对于决策层的压力相对有限。目前来看PPI与核心CPI的分化依然比较明显。

“碳中和”政策导致滞胀的可能性不大。碳中和政策如若导致滞胀,那么逻辑链条是:“碳中和”推高通胀,宏观政策大幅紧缩,最终导致滞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逻辑下的通胀上行,不是由需求上升导致,因此本身不存在经济过热,若通过紧缩性的政策来压制通胀,则会将经济压制到自然增长率以下,从而出现滞胀的情况。中国政府的宏观政策思路往往以稳健和平衡为主,对于“碳中和”也是“有序推进”的态度。若“碳中和”导致的物价上涨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增长,那么政策大概率也会进行动态调整和适应。从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的经验来看,国内经济政策组合导致滞胀的可能性不大。

中信证券明明指出,未来会不会出现类滞胀情形还要取决于疫情的变化,若局部疫情扩散超预期,供给端压力仍然不减,也不能排除局部国家滞胀和全球类滞胀出现的可能性。

延伸阅读
上一篇:申万宏源:本轮经济复苏至下半年有望重回二次高峰
下一篇:国常会:切实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修正草案)》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API handler does not exist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