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在《财经前沿——2021:全球经济强劲复苏?》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呈现较好的复苏态势,消费不振可能会成为一个长期风险。
蔡昉从三个方面做出了阐释。首先,美国经济的复苏和中国经济的复苏有诸多不对称性,这些不对称性,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可能对某一个国家更有利一些,在另一个特定时刻,可能又变成不利因素,但总的来说,是给我们带来挑战的,我们要防止美国经济复苏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外溢效益。第一,从时间上看,中国最先战胜疫情,经济率先复苏,这是我们的一个机会,美国迟滞了很长时间,可以说差不多一年才开始复苏,时间上有一个巨大的差异。但这个差异在一定时间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机会窗口。但是,随着其他国家的复苏,我们的时间窗口可能就会关闭。世界经济还会回到它本来的常态,一是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或仍将处在长期停滞的状态,基本特征就是低通胀率,低利率,低增长率,或许可以加上“两高”:高龄化、高负债。二是从金融危机以后,我们看到了一个逆全球化的趋势,这个趋势由于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展示出了供应链的脆弱性,以及人们对原来的盟友、同一个集团成员国之间关系的不信任,经济发展的内部倾向也会加强,所以逆全球化还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第二,从复苏的促动因素上看,也有一个不对称性。中国更多的是靠生产率先复苏,需求侧的复苏比供给侧的复苏滞后一些,消费不振可能会成为一个风险,而且是长期的风险。
第三,就业复苏上看,也有很大的不对称性。当我们说就业复苏的时候,要退回到正常失业率,经济学家叫做自然失业率,是结构性的、摩擦性的,在任何时候都会有。但是,一般有一个规律,在一次大的衰退、大型冲击之后,恢复的时候自然失业率会上升。和美国相比,中国提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就应对技术变迁的挑战、应对产业结构飞速变化的要求、应对经济增长动能的转变等等一系列要求来说,中国的紧迫性更强,美国总体上处在长期的稳态过程中,同样遭受一次经济冲击,我们受到的影响会大一些。因此,相对于变化了的自然失业率,事后的恢复难度就更大,人们回到那个就业岗位上的机遇可能小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