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50亿减持股价跌停是谁的错

来源:兰格钢铁|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资本市场的增持减持回购不能以单纯的道德来衡量,作为理性经济人,资本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 相近时间,伊利股份发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天量回购,公司拟以不超过35元/股的价格回购公司A股股…

资本市场的增持减持回购不能以单纯的道德来衡量,作为理性经济人,资本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

   相近时间,伊利股份发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天量回购,公司拟以不超过35元/股的价格回购公司A股股份,回购数量不低于1.52亿股(占总股本2.5%)且不超过3.04亿股(占总股本5.0%)。回购股份的实施期限为自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方案之日起的12个月之内,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作后期实施股权激励。按照当时股价28.62元计算,涉及资金下限是43.5亿元和上限87亿元。股价迎来了大涨,两天上涨超10%,投资者收获满满,心里自然乐开了花。

   同花顺则是迎来令人伤心的减持,而且减持金额不菲,甚至称得上天量水平,4月9日晚同花顺公告,董事叶琼玖、于浩淼、王进及股东石狮市凯士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计划15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7.76%。以4月9日同花顺收盘价127.8元/股估算来看,上述股东涉及到预减持的最大金额将达到53亿元,占同花顺最新流通市值304亿元的17.43%。

   面对数十亿元的减持,市场不再淡定,周三股价低开跌停,虽然几度撬开跌停,但最终还是被封死跌停,封单14237手,投资者损失颇大,心里自然是凄惨的很。

   从走势看,伊利股份是破位下跌的崛起,而同花顺则是良好上升通道的断崖刀砸盘。回购和减持对股价的影响还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对股价影响截然不同,面对走势的迥异,笔者认为不能单纯以道德来评判这一事件,而是应该从公司基本面来分析。

   伊利股份公布回购方案之际市盈率是27倍左右,业绩增长虽然不高,但还是相对稳健的,18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95.53亿元,增长16.89%,净利润64.52亿元,增长7.48%,目前市场崇尚白马股龙头,伊利股份作为液态奶龙头还是被市场看好的,因此公司进行回购股份作为股权激励,目的是推动全体股东的利益一致与收益共享,增强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提升公司整体价值。如果伊利股份的市盈率达到100倍,伊利股份还会回购股份用作股权激励吗?即使退一步,市盈率达到50倍,恐怕伊利股份也不会回购股份,甚至会出现股份的减持。

   同花顺是今年大牛股,股价涨不停,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已达236%,股价已经快逼近2015年牛市的最高点,股价涨不停对应的是市盈率也是不断攀升,减持公告之日市盈率是108倍左右,公司披露2018年年报,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13.87亿元,同比减少1.6%,归母净利润为6.34亿元,同比减少12.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98亿元,同比减少11.6%。108倍市盈率18年利润还是减少的,估值有没有泡沫成分,市场心中应该有一杆秤,108倍市盈率也就是说不考虑业绩增长因素,持有股份需要108年回本,有几人能够活到108岁呢?逢高减持股份锁定收益是一种理性的投资行为,公司就发布公告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同花顺公告称,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较大,存在回调风险。公司特别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谨慎、理性投资。

   如果同花顺市盈率像伊利股份一样只有27倍,股东们会减持股份吗?应该不会,不仅不会减持,反而有可能增持股份或者回购股份,27倍市盈率相当于目前股价的1/4,股价大约是32元,东方财富和同花顺是竞争对手,可是股价如果低估的话,也会吸引竞争对手增持股份的,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东方财富董事长其实(原名沈军)的妻子陆丽丽2017年底买成了同花顺第十大股东,此后还在一直“买买买”,截至2018年6月底,陆丽丽连续3季度共买进了350万股。按照各季成交均价,血拼了近1.9亿元。笔者测算了一下,增持均价大约是54元。

   伊利股份股价因回购上涨,投资者收获意外的惊喜获得了财富增值;同花顺股价因减持跌停,投资者吃了一记闷棍损失颇大,我们不要去指责同花顺股东的不道德,而是要反思自己的投资行为是不是非理性,让同花顺股价暴涨出现泡沫,这种过度投机的炒作行为,导致某些个股短期泡沫膨胀,引发股东减持的不只是同花顺一家,还有东方通信等等股票,只要过度投机不改变,股价泡沫成分巨大,泛滥成灾的减持就不可避免,最终伤害的总是二级市场投资者。

   截至4月4日,上市公司已发布2210份股东减持公告。有797家上市公司出现重要股东减持行为,减持总额达526.35亿元,净减持市值366亿。其中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等行业减持市值均超过50亿元。减持背后往往是股价非理性上涨带来的短期巨大泡沫,面对重置成本远低于目前股价,理性经济人都会选择落袋为安。

上一篇:科创板定价须理性防利益输送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