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枯竭论”需要哲学思考
来源:兰格钢铁|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石油作为一种能源,对人类太重要了;石油作为一种基础化工原料,产业链延伸和渗透到经济社会中的各个领域,目前还没有可以替代这种物质的东西。但是,从资源角度分析,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
石油作为一种能源,对人类太重要了;石油作为一种基础化工原料,产业链延伸和渗透到经济社会中的各个领域,目前还没有可以替代这种物质的东西。但是,从资源角度分析,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人类社会最终要将其消耗殆尽似乎又符合基本常识。
正因为如此,石油既重要又有限,因此人们对其越来越关注,越担心,人们总是在思考“石油资源是否会枯竭?”“何时石油会枯竭”?“石油一旦枯竭了,人类社会怎么办?”,等等。
在我看来,人类有此思考当属正常,对这些问题需要回答也无可非议,但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思考,是静态思考还是动态思考,是乐观思考还是悲观思考,是形而上学的方式思考还是唯物辩证法的方式思考,这些思维方式不解决,思考的结论当然就会出现“偏废”,甚至有些荒唐。
从历史上看,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国际上就曾经流行“石油枯竭论”,一些人曾经悲观地预言“石油工业将很快穷途末路”,其主要理由包括:1950-1970年,20年世界石油年消费量增长了3倍,由40亿桶增到165亿桶,平均年增长率达15.6%;如果按7.5%的历史平均年增长率计算,1971-2000年,20世纪最后30年世界石油总需求将达到1.75亿桶,其中2000年的需求就有1300亿桶;1850-1970年,全世界共消费了近4000亿桶石油,而到1971年的累积探明储量仅为5200亿桶。
按照上述预测,即使不考虑全球石油资源的最终潜力,也很难想象人类社会如何去寻找如此庞大的石油资源以保证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石油储量增长希望将十分渺茫,因此悲观论调盛行于世,油价也在这种悲观气氛中迅速上扬。
然而,果真如此吗?历史发展告诉我们,上述预言被完全否定。1971-1996年,在26年里世界石油总产量仅为5760亿桶,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48%,而且在石油勘探工作量增加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新增石油储量达到1.154万亿桶。直到目前,世界石油探明储量还在增长,储采比没有减少,石油不但没有进入短缺时代,反而进入稳步平衡的发展阶段。
从辩证角度看,知识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人类认识地球的能力在提高,因此必须以动态思维来看待石油资源问题。
人类技术不断进步,老油田评价技术让石油储量增加,使石油可采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石油工业不但没有黯然失色,反而是青春活力不断焕发。
在地球上,人类没有发现的东西不等于就没有那种东西,认识过程是逐渐完善的,认识程度是逐渐加深的,世界上还有许多沉积盆地基本上未经勘探,广阔的海洋石油勘探还是有巨大空间和潜力,我们没有理由以静态的思维来分析未来的动态变化,之所以还有诸多勘探“死角”,不是因为知道那些区域没有石油,而是基于现实比较丰富的石油储量和技术、资金等约束而缺乏勘探动力。
另外,石油替代能源也在持续发展,例如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快速上升。非常规石油资源还有待于开发,如加拿大阿萨巴斯卡超重油砂和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等资源潜力十分巨大,石油工业回旋余地十分广阔。
还有,其他新能源如核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也在全面开发,对石油需求压力起到环节和释放作用。因此,人类社会不需要悲观,面对石油资源人类绝对不会步入需求旺盛而供应枯竭的尴尬境地,或许在今后几十年,石油工业也可能陷入消费需求不足的局面,因为人类社会正在逐步有效地将石油消费控制在合理水平。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