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推迟CDR发行顾虑是什么
来源:兰格钢铁|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从独角兽企业闪电过会到闪电上市,再到CDR新规的匆匆出炉,这系列现象的背后,实际上也反映出国内资本市场对加快推进CDR发行的决心。与此同时,我们邻近的港股市场,同样加快独角兽企业的引…
从独角兽企业闪电过会到闪电上市,再到CDR新规的匆匆出炉,这系列现象的背后,实际上也反映出国内资本市场对加快推进CDR发行的决心。与此同时,我们邻近的港股市场,同样加快独角兽企业的引进速度,而对独角兽企业尤其是优质独角兽企业的争夺,恰恰是近年来两地资本市场的重要比拼体现。
加快引导CDR发行,或许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性目的。但是,从之前颁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的入围名单显示,入围独角兽企业多达164家,而超级独角兽企业也多达10家左右。与此同时,对于前期A股市场的CDR发行工作,意在先行引导部分互联网巨头企业的回归,并加快优质独角兽企业、优质巨头企业的回归进程,尽可能为它们的回归A股上市,创造出更好的政策环境以及更宽松的准入门槛。
需要注意的是,在CDR发行工作轰轰烈烈推进的同时,CDR战略配售基金也积极筹备,涉及规模达到达到千亿以上级别。但,让市场意想不到的是,对于本来推进顺利的CDR,却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在此期间,部分互联网巨头企业的保荐工作进度受到了影响,而CDR战略配售基金也仅能够通过债券购入维系净值。确实,对于这系列现象的出现,往往让市场感到了无奈与困惑。
在两地资本市场积极争夺独角兽企业之际,国内资本市场却再度传出推迟CDR的发行,这让CDR发行工作身处尴尬的境地之中。但,即使如此,CDR发行放缓并非完全终止CDR的发行,而是择机回归。
或许,站在企业一方思考,在当前极度低迷的A股市场环境氛围下,选择回归内地市场上市,并非一个明智选择。退一步来说,如果真的平稳顺利完成回归A股上市的任务,但却可能被迫压缩募资规模,或对内地市场构成沉重抽血压力,那么最终导致的结果,则是预期目标无法完成反而产生不利的名声,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还是会构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互联网巨头企业的回归,并非选择在前期高速扩张、高速发展的时期进行回归A股上市,而是选择在巨头企业估值与市值膨胀至历史高位的时候进行回归上市,这恰恰给市场产生出一种不好的印象。甚至,对于投资者而言,可能会产生出这样的疑问,即企业高速发展成果无法及时享受,反而要给估值与市值高度膨胀后的企业进行买单,此时此刻选择价值投资很难获得超预期的投资回报率。
事实上,回顾最近一段时期的独角兽企业表现,在港股市场方面,不少独角兽上市公司出现了先后破发的走势,而在A股市场,虽然有着新股不败的影响因素,但新股上市爆炒后,却难逃价值回归的过程。其中,三六零股价已较今年年初最高位缩水近六成。至于闪电上市的药明康德,股价已较前期高点下跌40%以上。除此以外,工业富联、宁德时代等股票表现也并未展现出应有的强势,独角兽企业的投资回报预期让投资者大跌眼镜。
现阶段内再次推迟CDR发行,一方面可能会考虑到国内资本市场的自身承受能力,若继续加快CDR发行,恐怕以当前存量资金作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也难以抵御大规模的募资抽血压力,市场加快下行可能很难避免;另一方面则可能考虑到国内金融市场“防风险、守底线”的政策底线,而过快引导CDR的发行,却不充分考虑市场自身的承受能力,那么金融市场发生局部系统风险的可能性还是会存在的。
此外,站在企业角度思考,回归A股市场上市,需要获得更高的估值与市值溢价,同时也希望在国内资本市场获得更好的呵护。但是,在极度疲软的市场环境下,若任性选择回归上市,最终加快了股市的抽血速度,反而影响到企业的名声,对企业可持续经营与发展还是会构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对于部分互联网巨头企业乃至部分独角兽巨头而言,本身已经享受到美股市场长期牛市的福利,而在科技股大牛市的背景下,其估值与市值规模也发生了显著地改善。但,在估值与市值得到高度膨胀之后,国内投资者却并未因此享受到企业高速发展的成果,反而有可能因此成为高位接盘侠。但,对于CDR的再度推迟,还是更大程度上考虑到目前国内市场自身的承受能力不足,不足以抵御巨头企业的回归上市。或许,出于国内资本市场未来可持续融资的考虑,阶段性放缓CDR发行节奏,待市场投资信心有所修复之际,再行加快放行,可能会是政策层面上的一种考虑。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