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江浙IPO在审企业超北上广深
来源: 兰格钢铁|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江浙IPO在审企业超北上广深,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可以认为是中国股市IPO的融资大年。实际上,回顾2017全年的IPO情况,完成IPO并登陆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多达438家,…
江浙IPO在审企业超北上广深,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可以认为是中国股市IPO的融资大年。实际上,回顾2017全年的IPO情况,完成IPO并登陆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多达438家,募资规模超过2300亿元。不过,在这一年中,因再融资新政以及减持新规升级版的配套出炉,由此起到减缓市场抽血压力的积极影响,但即使如此,依旧难以改变中国股市重融资的真实写照。
值得一提的是,回顾2017年IPO的具体数据,实际上不同地域之间完成IPO的数量存在着显著地差别,有的高达近百家企业完成了IPO的任务,而有的仅仅实现1家企业完成IPO,这种分化的持续加剧,其实也反映出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而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前经济发展环境的巨大差距。
根据数据统计,在过去一年的时间内,完成IPO数量最多的地域,分别是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福建、北京等。其中,对于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域更是完成了60家以上的IPO数量,完成IPO的势头非常迅猛。但,与之相比,对于部分地域而言,其全年完成的IPO数量却不足3家,与前者数十家IPO的完成量相比,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其中,就包括了宁夏、陕西、吉林、西藏、黑龙江、云南、海南等地域,而在此其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部分加大扶贫力度的地域。
一方面是部分地域完成IPO数量的水涨船高、势头迅猛;另一方面则是部分地域IPO完成量的持续低迷,甚至处于徘徊不前的发展状态。事实上,从IPO完成数量的变化情况来看,也可以或多或少反映出不同地域之间的发展差异化。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2017年IPO完成量排行靠前的地域,如广东、上海、江浙等,都是具有较强经济基础的地域,整体经济发展条件比较完善与成熟,而在如此配套环境下,却容易走出不少颇具当地影响力乃至世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与此同时,对于不少企业而言,在其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融资渠道的畅通与否、融资成本的高低无疑影响着企业发展壮大的结果,而当企业获得了较为畅通的融资渠道以及偏低的融资成本优势,那么对于企业的腾飞创造出积极性的刺激影响,进一步助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一来,实际上也加剧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
近年来,江浙地区的发展势头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实际上,从近年来的IPO发行情况来看,江浙地区基本上处于较为领先的状态。以最近一两年为例,在2017年完成较高的IPO数量之后,2018年以来,目前的IPO在审企业名单中,仍然有大量江浙地域企业的身影。其中,以证券时报的数据显示,目前IPO在审企业中,江苏有70家企业,浙江有51家企业,甚至超过了北上广深的数量,而这一数据变化情况,足以体现出江浙地域的发展势头确实迅猛,而随着企业IPO进程的加快,融资渠道的持续拓宽,实际上也给未来地域的发展带来了积极性的影响。
近年来,无论是不同交易所之间,还是不同地域之间,都可能上演着IPO资源的争夺热潮。对于江浙地域而言,随着当地对中小企业的加快培育,加快畅通当地企业的融资渠道,未来完成上市的企业规模有望持续增长,而这也可能成为未来地域发展的后续发展力量。
IPO完成数量的多少,IPO通过率的高低以及拟IPO排队企业的上市快慢,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地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才流动的速度等。或许,在IPO常态化发行的背景下,不同地域之间也将会开启不一样的IPO资源竞争模式,而这似乎影响到不同地域之间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会或多或少影响到未来政策的支持力度。
继2017年中国股市实现融资大年之后,2018年中国股市的融资需求依旧不轻。从支持实体经济的角度出发,加大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对地域的发展、对企业的崛起确实具有积极性的影响,并有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打造出百亿级别乃至千亿万亿级别的大企业。但,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过于注重IPO融资,且不扭转中国股市融资定位的特征,则对于他们来说,却并非有利。或许,随着越来越多知名企业的引入,投资者也可以参与到部分优质企业的投资游戏之中。但,换一种角度思考,如果不从发行定价环节、限售股解禁减持环节以及持股成本信息披露不对称环节等问题上下功夫,那么优质企业上市也未必可以给予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投资回报预期,而企业获得高溢价、高市值目标之后,难免也会存在较为强烈的减持套现需求,而持股成本不具优势的普通投资者,依旧处于劣势一方。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