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董登新:2007-2017年中国经济降速提质

来源:兰格钢铁|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2017年,中国GDP总量首次突破80万亿元,达827122亿元,同比增长6.9%,这一速度不仅远高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也超过了金砖国家。 据测算,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2017年GDP约为19.55…

 2017年,中国GDP总量首次突破80万亿元,达827122亿元,同比增长6.9%,这一速度不仅远高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也超过了金砖国家。

   据测算,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2017年GDP约为19.55万亿美元;中国GDP折为12.72万亿美元,排列世界第二;排在第三位的日本GDP为4.34万亿美元,仅为中国的1/3;排列第六的印度GDP只有2.60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中国GDP的一个“零头”。从经济体量来讲,这是令人振奋的,中国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大国”,而且我们正在步入“经济强国”的征程。

   一、中国经济体量十年三次跨越

   (1)中国经济体量超过德国。2007年中国GDP现价总量增长14.2%,达到257306亿元人民币(33800亿美元)。以2007年的平均汇率计算,数字超出了德国的24238亿欧元(33200亿美元)。中国首次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2)中国经济体量超越日本。2010年中国GDP现价总量为40151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2010年中国GDP首次超过日本,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是自1968年以来日本经济体量首次退居世界第三。中国GDP在2000年仅为日本四分之一。

   (3)中国经济体量超过德英法意四国之和。2016年中国GDP增长6.7%,达到11.2万亿美元,超过了德英法意四国GDP总和(10.45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的2.27倍。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报道称,中国经济规模2017年已经达到美国经济总量的2/3左右,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测算,中国GDP可能在未来10年内超过美国。

   不过,从表一数据比较不难发现,虽然中国GDP总量排列世界第二,但代表经济发达程度的最重要指标,我国人均GDP水平偏低,仍不及美国的1/7,也不及日本的1/4。因此,在经济总量扩张到一定程度后,“降速提质”成为必然选择。

   事实上,中国GDP增长的“基数”已变得日益庞大。以2017年82.71万亿元的GDP为基数,今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8271亿元,也相当于欧洲多个小国之和。中国GDP增速从10%左右降至7%左右,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降速提质”,也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客观需要。

   2007-2017年中国经济降速提质

   二、从高能耗、高污染、高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改革开放头30年,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尤其是1999年之后,中国房地产大开发拉开序幕,以钢铁、煤炭、水泥、石化、汽车为代表的重化工业,产能快速扩张,正是这一系列因素,强有力地驱动了GDP“狂奔”,1978——2007年期间,我国GDP保持了年均10%的高增长,并创造了世界奇迹。为此,我们也付出了高能耗、高污染的代价,水、土、空气等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2007年我国GDP达2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4.2%,这一增速仅次于1984年15.2%,成为改革开放30年间第二高增长率。2007年是改革开放30年“高增长”的最后冲刺年,至此,中国重化工业产能扩张也走到了尽头。从表二中不难发觉,2007年高增长背后,正是以重化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的超高速增长。这一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高达14.7%。

   很显然,2007年,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增速高达14.7%,其中,以钢铁、煤炭、水泥、石化、汽车为代表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更是高达18.5%,远超GDP增速,这是支撑GDP高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与此相反,2017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降至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6.6%,二者均低于GDP增速(6.9%)。这是中国重化工业“去产能”的成效,也是中国经济“降速提质”的必然结果。

   2007-2017年中国经济降速提质

   十九大报告全文42次提及“生态”一词,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很显然,这也是终结高能耗、高污染经济增长模式的政治宣言。

   其实,早在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在化工、造纸、印染、制革、制药等产业集聚区,通过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规定:在近年来淘汰落后煤炭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适度减少煤矿数量,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

   钢铁产业是名副其实的耗煤大户、排放大户。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该意见也明确规定: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行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能利用率趋于合理。

   三、“三驾马车”让位于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头30年,我国GDP高增长的不竭动力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投资拉动;二是出口导向。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24.8%,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投资增速更是高达29%,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甚至超过了30%;与此同时,全年出口增速高达25.7%,而进口增长为20.8%,明显低于出口增速。高投资、高出口必然导致三个后果:一是重化工业产能扩张走到尽头,产能过剩问题暴露无遗;二是高能耗、高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引起社会、民众高度关注;三是大规模低附加值出口,吃亏不讨好,反而遭遇国外反倾销、反补贴制裁。

   2007-2017年中国经济降速提质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既是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冲击,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的检验或考验。同时,它也将工业产能过剩及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暴露了出来。这一切都标志着粗放式、外延型、总量扩张的高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截止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7.2%,略高于GDP增速,更令人吃惊的是,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投资增长仅为3.2%,远低于GDP增速,而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却达到9.5%,远高于GDP增速,尤其明显的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仅为7%,与GDP增速基本一致。很显然,这既是投资“挤水份”、“去泡沫”的过程,同时,也是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近十年来,我国工业GDP的重要性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其中,第二产业GDP比重从2007年的48.5%降至2017年的40.5%;相反,第三产业GDP比重则从2007年的40.4%升至2017年的51.6%。这是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重要标志。

   与此同时,2017年我国出口增长为10.8%,明显高于GDP增速,而进口增速反超出口,高达18.7%,这是出口导向政策的转向,也是我国进出口平衡发展的重要表现,这是一种更加自信的国际贸易格局。此外,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也是颇有成效。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外投资迅猛增长,成为国际经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改革开放的头30年,中国一直是“单边”引进外资,在引进外资政策上,也一直是“多多亦善”,然而,今天中国资本开始走出国门、对外投资。

   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突破100亿美元;2008年首破500亿美元;2013年首破1000亿美元;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创下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8.3%,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截至2015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10978.6亿美元,位居全球第8位,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达4.37万亿美元。

   2016年中国对外投资飙升44%,达到1830亿美元,这是中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2016年FDI流入量1340亿美元,仍居全球第三位,我国引进外资已连续26年位居发展中国家的首位。

   十年间,我们从资本输入大国变成资本输出大国,这是40年改革开放、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例证,中国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正在前所未有的得到大幅提升。这是中国自信、中国道路自信、中国制度自信的动力之源。

上一篇:陈立峰:现在可以抄底血液制品行业吗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