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东莞距离"万亿城市" 更近 平均2年实现千亿级嬗变

来源:南方日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趋势观察 新年伊始,东莞就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在1月10日召开的中共东莞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上,市长梁维东介绍,2017年,东莞GDP将突破7000亿。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今年东莞GDP力争…

趋势观察

   新年伊始,东莞就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在1月10日召开的中共东莞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上,市长梁维东介绍,2017年,东莞GDP将突破7000亿。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今年东莞GDP力争破8000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

   对比往年数据可以发现,东莞每次实现千亿级GDP跃升,用时均稳步保持在两年左右。而以今年的新目标来看,1年间,要实现从7000亿到8000亿的突破,其背后,是新动能和高质量大企业带来的强有力的支撑。

   稳中有进

   平均两年实现一次千亿级嬗变

   2017年,中国的GDP万亿城市成员增至14个,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苏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无锡、长沙。

   在这些城市中,除北上广深四地被称为一线城市外,其他城市被很多媒体称为“新一线城市”。能否进入“万亿城市”,是跻身“新一线城市”的一个量化标准。

   据报道,依据最新一年的160个品牌商业数据、17家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和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综合计算得出的结果是:东莞和郑州成为新晋的新一线城市。其中东莞名列15个“新一线”城市的第14位。

   从时间节点来看东莞近年来GDP实现的数次跃升,可以发现,东莞经济增长正在加速:2010年,东莞战胜危机、加快复苏,GDP达到4246亿元,同比增长10.3%;2012年,在国内外复杂形势的严峻考验下,东莞却交出亮眼成绩单,正式迈入5000亿元行列;2015年,东莞加快转型升级,成功跻身“6000亿城市”,出现令人可喜的“莞式反转”,实现五年内连上两个千亿元台阶;2017年,随着“倍增计划”的实施,全市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不少成绩都是“近年之最”,预计2017年东莞全年生产总值将完成预计任务,迈入“7000亿城市”之列。

   突围密码

   高新技术制造业是“主力军”

   虽然“不唯GDP论英雄”已经成为各地共识。但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这个全球通用的指标体系依然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尺之一。在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东莞提出了“2021年超过万亿元”的目标。

   如果按照每年8%的增速,那么,在2021年,东莞将成功跨过万亿城市的门槛。这场城市竞赛,其本质正是一场创新资源争夺战。大家都希望通过做大经济总量,聚合创新资源,以量质并举的姿态,向万亿级城市乃至未来的新一线城市前进。

   作为制造业大市,转型与创新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东莞在城市竞赛中的地位。对于东莞的突围,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给出了七个“密码”——转型、创新、统筹、集约、开放、善治、改革。其中就提到,要牢牢抓住高新技术企业这个“牛鼻子”,要牢牢抓住高新技术制造业这个“主力军”,突出抓好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

   2017年8月28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首次打靶成功,这一科技创新上的重大突破,令东莞的科技创新能力备受瞩目。分析2017年的经济数据可以发现,东莞在创新驱动能力上有了质的飞跃。

   从高企数量的增加来看,在2017年,东莞同样实现了“倍增”。东莞的R&D投入达2.5%,升至全省第三。全市高企数量从2028家增加至4077家,新增高企后备企业数量2400家,总量均居全省地级市第一。2004家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109家企业获得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量13822件,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在东莞,大型的实验室、科研团队也在增加。2017年,东莞材料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进入全省首批启动的4个实验室行列,全市新增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11个、省创新科研团队5个,并与北大、清华等38个知名高校和新型研发机构共建名校研究生院。同时东莞推动金融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发放贷款268.1亿元,企业研发机构全年获省资助达6.2亿元,在全省地级市中大幅领先,金融对科技支撑不断增强。

   万亿城市

   以高质量大企业为支撑

   过去,东莞产业素以“漫天星星、不见月亮”被诟病。而纵观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数据,可以看出,“万亿城市”的目标背后,重大项目、高质量大企业正日渐成为东莞加速的有力支撑。

   从“倍增计划”企业的发展来看,在2017年,预计214家市级倍增试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600亿元,增长30%以上,税收超过80亿元,增长20%以上。其中,1—11月195家规上工业倍增试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1.4%,比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快13.5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增长17.6%,比全市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倍增试点企业中,新增上市企业7家。

   以智能手机为例,作为东莞的新兴战略产业,在这两年,华为等企业作为龙头,带动着电子信息制造业不断高速增长。

   在2016年,东莞智能手机主营收入近3000亿元,增长40%以上。其中,华为、OPPO、vivo手机出货量均进入全球前六、稳居全国前三。2016年,东莞智能手机出货量达3.02亿台,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0.5%。在智能终端产业的带动下,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左右。

   在2017年,智能手机巨头引领作用更为明显,产值均有大幅度增长,龙头企业合计实现增加值277.3亿元,增长了31.2%,拉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7.8个百分点。

   除了现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通过“筑巢引凤”,东莞在2017年也引入了不少重大项目。紫光集团拟投资1000亿元,建设紫光集团芯云产业城项目暨“紫光集团华南区总部项目”,这是东莞历年来引进的投资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项目。

   据统计,东莞2017年新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175宗,协议金额1194.6亿元,增长41.9%;引进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95宗,金额29亿美元,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重大项目投资3136亿元,增长16.9%,占投资计划的119.6%。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市管项目36项,完成投资160亿元,占投资计划的113.8%。

   通过政策扶持,推动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总部经济、产业链整合,东莞的一大批行业“单打冠军”企业,正在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倍增。

   专家把脉

   加强专业镇建设

   精细化管理城市

   面对新挑战,东莞经济下一步可以怎么走?15日,南方日报记者对话国内经济专家,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专家认为,东莞GDP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背后,得益于东莞努力实现动能转换、推动“倍增计划”,而今后,专业镇的建设、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将是发展重点。

   大湾区战略提升东莞魅力

   东莞快速迈进“7000亿城市”行列,在东莞市生产力研究中心主任龚家勇看来,这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来,东莞通过动能的转换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升级,淘汰了一大批粗放型发展的企业,同时,重大项目的建设、高新科技的企业进驻,这些都为东莞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双创”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国各地整体经济环境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龚家勇说,东莞未来发展要提速,可从加强科技的创新、人才的培育、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入手,设计发展和转型的路径,推动产业往价值链的高端攀升。

   “东莞转型升级稳扎稳打向前走。”省社科院区域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说,这说明东莞多个镇街发展迎头赶上,其发展可圈可点,“建议东莞未来可以加强专业镇的建设,打造专业镇的区域品牌。”

   东莞为何能吸引众多巨头落户?对此,龚家勇认为,在国家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背景下,东莞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全力推动滨海湾新区的建设,提升了在全球的竞争地位。在这些优势资源的吸引下,加上东莞自身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深厚的产业基础、丰厚的政策优势,一大批诸如紫光、京东这样的产业巨头自然愿意在东莞生根发芽。

   龚家勇说,内资经济在这几年发展的势头明显,有赶超外资经济的势头。一方面,内资企业转型迅速,创新能力非常强,在全球范围的竞争力很强,增长的速度迅猛;另一方面,东莞政府这几年来大力发展内资经济,为其创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城市环境。

   勇为人先布局新兴产业

   大湾区的战略推动了东莞发展,如何发挥良好的区位优势,将是今后东莞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命题。对此,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说,摆在东莞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发挥好区域优势,形成机制体制的创新,对接好内资和外资企业的资源,创造出更好的产业和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产业巨头落户。

   “东莞要稳保如今的好成绩,就要勇为人先。”龚家勇说,首先,东莞要明确自身的产业战略定位,从“跟随式发展”转向“引领式发展”,其次,东莞要积极与全球的创新资源、科技资源积极对接,紧跟全球前沿的科研技术、创新成果,使得东莞制造逐渐转变为全球创新的应用市场;此外,东莞要加速构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二次发展,让东莞成为承接全球科技创新的土壤和载体。

   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斌认为,未来东莞经济要提速,首先要注重城市建设和规划,对城市进行精细化管理,招徕更多优秀人才进驻。其次,东莞的发展要有超前眼光,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战略产业,抢占产业的风口。

   刘斌说,东莞要吸引内资产业巨头落地,可以从制度规划和设计入手,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改善营商环境、产业环境。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红利的充分释放,可以吸引人工智能等高新企业落户,“若东莞抢占先机,率先布局先进制造业和高新制造业,其发展后劲不可限量。”

   网友点评

   无所谓云:所谓的新一线城市,数据表现最直接。希望今年我们的收入能匹配新一线城市。

   六毛:作为一名新莞人,深刻感受到了这几年东莞发展的变化:新旧动能快速转换,大型企业不断增多,经济抗风险能力增强。如今,东莞面临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倡议三重加持,未来前景值得看好。

   红领巾:这几年,东莞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开始充满挑战的二次创业。在外界的质疑声中一次次交出靓丽的经济答卷,实现华丽的“莞式反转”,走向“跃升发展”。作为新莞人,满满的期待!

   何如乐之:东莞GDP突破7000亿,市级收入约590亿元,是深圳市级收入3331.6亿元的1/6,难怪深圳大哥各项创新升级政策出得这么任性。近年来,深圳着力打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四路纵队”,这样的产业结构,为深圳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BOB:经过几年的沉淀,大型上市企业陆续落户东莞。2021年,东莞将迈进GDP万亿行列,成为真正新一线城市!城市化布局已经成形,跟着大东莞一起前行。

上一篇:人民币汇率大涨创两年新高 国际化进程提速铺好路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