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流动性危机 除了回避还能怎样做
来源:兰格钢铁|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上市公司现流动性危机,除了回避还能怎样做? 谈及上市公司流动性危机,我们很容易会联想起上市公司债务逾期、现金流短缺等风险。然而,除了这一种流动性危机外,还存在另一种形式,那就是…
上市公司现流动性危机,除了回避还能怎样做?
谈及上市公司流动性危机,我们很容易会联想起上市公司债务逾期、现金流短缺等风险。然而,除了这一种流动性危机外,还存在另一种形式,那就是上市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流动性严重不足,具体体现在股票交易过程中缺乏买卖成交,且日均成交金额处于极度萎缩的状态之中。
或许,对于一种观点认为,当股价处于极度地量状态时,往往预示着股价将会面临重要性的拐点,而经过此前的漫长调整之后,股价见底回稳的概率会高于下跌中继的概率。但,对于这一种观点,仍不能完全认同。究其原因,则在于当上市公司股票处于成交量能极度萎缩的状态,且远远低于过去一个月乃至过去数月的平均量能水平时,往往预示着上市公司已经陷入至流动性危机的状态。
当一家上市公司深陷流动性危机,那么将会是一种很难把控的状态。这,又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某一家上市公司股票,基本上还是离不开资金的推动影响,而这也恰恰反映出“成也资金,败也资金”的市场写照。但是,当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动性严重不足时,往往容易出现一两笔大额抛单就会导致股价的瞬间跳水,甚至处于持续非理性下跌的局面,而对于这一种现象,往往是不可控的。
对于经历过此前股市非理性风波的投资者,大概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当我们面对千股跌停之际,深陷其中的投资者往往不知所措,甚至连低价抛售的机会也不存在。然而,对于这一种极度恐慌的市场运行状态,一旦形成了连锁效应,叠加当时股权质押平仓盘的因素,往往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非理性行为,而这也是很难控制的局面,更容易产生出系统性的风险。
“防风险,守底线”,这是当下国内金融市场的重要任务。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与15年下半年的情况相比,虽然目前市场资金面持续紧张,但发生流动性危机的股票还是属于少数,而对于这少数发生流动性危机的股票而言,也很难引导市场出现系统性的风险。
但,站在当前市场资金面持续收紧的大环境,仍需警惕股票市场流动性危机现象会产生蔓延扩散的趋势,而防患于未然就显得格外重要。
时下,沪深两市低于1000万元成交金额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超过200家,而低于500万元极度地量的上市公司数量则不少于20家。由此可见,在市场投资环境持续低迷的状态,冷门股的数量也开始加快增长。与此同时,在白马股、大蓝筹主导的市场环境下,大量资金仍然聚集到这类热门股票身上,进而进一步分流一些冷门股的存量资金,由此造成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现象。
对待发生流动性危机的上市公司股票,最直接的策略,莫过于谨慎回避。但,对于不少投资者而言,因之前高位买入,却基本上很难轻松卖出。面对这类发生流动性危机的股票,死守不是办法,不断补仓显然也不是最佳的策略。
站在上市公司一方而言,应该及时关注到上市公司面临的流动性危机风险,尽可能及时采取增持回购等刺激股价的措施,并尽可能扭转股价长期低迷的格局。然而,在实际情况下,上市公司往往采取持续观望的态度,而真正采取真金白银自救的,却寥寥无几。
此外,更有甚者,因大股东牵涉到股权质押强行平仓的风险,且大股东已经无力补充质押物或现金,而对于这种现象,更大可能还是期待着市场出现集体性回暖的机会,而依靠大股东自身的能力也是有心无力。退一步来说,若大股东最终触碰到股权质押强行平仓的风险,那么股价继续非理性下跌的风险仍然不可小觑。
至于投资者一方,处于场外观望者,则尽可能采取谨慎回避的策略,而对于部分触及股权质押平仓风险,乃至强行平仓风险的股票,更应该果断回避。但,深陷其中者,尤其是亏损幅度超过40%的,此时卖出的意义已经不大,但这并不代表可以持续补仓,而在股票发生流动性危机之际,任性补仓还是存在不少的投资风险。或许,在实际情况下,等待实质性的企稳信号,或实质性的放量信号时,再考虑逢低补仓,降低成本。
流动性危机,这对于经历了15年下半年股市非理性风波的投资者而言,还是印象深刻。如今,在“防风险,守底线”的大背景下,虽然股票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但仍需警惕局部性的流动性危机风险。然而,在实际情况下,对于逐渐陷入流动性危机的上市公司而言,不应该听天由命,更需要拿出实际行动来维护股价的稳定性,尽可能提振股票投资信心,而这个时候,上市公司自身的行动更显关键。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