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刘步尘:LGD广州OLED项目年底敲定

来源:兰格钢铁|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OLED电视面板企业必须建立开放心态,不要以为把OLED面板牢牢抓在手里就拥有了OLED电视产业主导权,封闭的产业心态有可能重演当年PDP一幕。 LGD广州OLED项目即将最后敲定 近据韩国媒体B…

OLED电视面板企业必须建立开放心态,不要以为把OLED面板牢牢抓在手里就拥有了OLED电视产业主导权,封闭的产业心态有可能重演当年PDP一幕。

   LGD广州OLED项目即将最后敲定

   近据韩国媒体BusinessKorea报道,韩国政府有意批准LGD(LGDisplay的简称)OLED项目海外自由建厂。

   2017年7月,LGD宣布决定在中国广州建设一条8.5代OLED生产线,用于制造OLED电视面板,预计投资额2.6兆韩元(约合23亿美元),LGD持有70%股份,剩余30%股份由中方持有。

   不过,LGD广州OLED投资案还需接受韩国电子工业技术保护委员会的审查。依据惯例,该审查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LGD广州OLED投资案最快将于12月初尘埃落定。

   如果该项目最终成形,将是韩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的第一个OLED项目,而且是OLED电视项目。

   早在2016年10月,LGDOLED事业部社长吕相德即透露:“LGD不排除未来在广州生产OLED之可能。”

   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投资并未启动。

   LGD广州OLED项目迟迟未实质性启动,折射出LGD与韩国政府背后谈判之艰难。

   据说,韩国政府迟迟未批准该投资案,主要担心OLED技术外泄。韩国政府认为,必须确保该技术对中国的领先优势。

   目前,中国境内OLED投资已经不少,京东方、华星光电、维信诺、和辉光电、天马、云谷等等,但均是小尺寸OLED项目。

   虽然京东方已具备OLED电视用面板生产能力,但至今尚未启动实质性生产。

   全球OLED电视只有一个面板供应商,那就是LGD,这种局面和OLED电视阵营迅速扩大形成强烈反差。这是OLED电视面板产业备受诟病的原因之一。不少企业担心,OLED电视发展越快,受上游面板供应商制约越大,直接影响下游整机厂商积极性。

   据LGD方面提供的信息,今年一季度OLED面板供应量是27.2万台,四季度供应量将上升至62.2万台,增幅明显,但OLED电视销量绝对值仍然不高。市场调查机构IHS预测,2017年全球OLED电视销量138万台。须知,全球电视的年销量约为2.2亿台。

   为什么LGD执意在中国投资OLED?

   为什么LGD宁愿顶着韩国政府的压力也要在中国投资OLED电视项目?

   原因很简单: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视消费市场,未来还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OLED电视消费市场。

   另外,在中国投资OLED电视项目,有利于消除中国消费者、媒体乃至官方认为“LGD把中国彩电企业当作OLED面板搬运工”的疑虑。

   中国OLED电视产业要发展,不可能长期扮演“搬运工”角色。LGD在中国布局OLED电视面板工厂,可以赢取公众对LGD的好感。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看重中国市场潜力,唯有在中国市场取得良好表现,才有可能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

   实事求是讲,目前OLED电视的市场表现,尚未达至企业预期。

   据LGD表示,今年10月份,其OLED电视销量首次突破20万台,预计11月份销量将超过21万台。某调查机构给出的预测是:2017年,OLED电视全球出货将达到170万台,这个量放在全球电视产业的大盘子看,还是偏小了。

   一旦LGD在中国布局OLED电视面板工厂,将加速刺激中国OLED电视市场发育,推动OLED电视价格下降,对于巩固LG全球OLED电视老大地位十分有利。

   谁有可能成为LGD广州项目中方合作伙伴?

   OLED代表了电视显示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

   对于中国彩电企业来说,必须逐步向上游产业渗透,不能仅仅停留在整机生产层面。

   LGD广州OLED项目股权占比70%,留下30%给中国合作伙伴,也是考虑到了中方的感受。

   目前看,LGD广州项目的中方合作伙伴很有可能是广州市政府和一家或几家企业。

   我认为,中国OLED电视三大品牌创维、长虹、康佳,均有可能成为中方合作伙伴。但创维可能性最大。

   此前LGD在广州的液晶面板项目,创维是其合作伙伴,参股10%。这次OLED面板项目,很有可能沿承这一投资比例。

   创维是中国推广OLED电视最积极的企业,也是OLED产品线最丰富的企业,当然也是OLED电视销量占比最高的企业。目前,全球仅有两家企业推出Wallpaper墙纸电视,创维是其中一家。

   奥维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1-8月份,在中国OLED电视市场,创维零售量份额为39%,LG23%,康佳14%,索尼13%,长虹8%,飞利浦2%。创维市场份额超过LG,居中国OLED市场首位。

   数据同时显示,2017年中国市场OLED零售量规模将超过1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100%。创维仅一个国庆黄金周,销量即超过1万台,一举拿下整个市场10%的份额。

   创维持续发力OLED电视是一个战略决策,中国以及全球液晶电视格局已经沉淀成型,创维想超越同行做液晶的领导品牌很难,但借助OLED电视蓬勃兴起之机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是有的。当年,CRT电视的二流品牌海信,正是抓住了液晶这个机会,一举跻身中国彩电三强。

   一旦创维参与LGD广州OLED项目,等于曲线进入上游面板产业,拥有中国同行所没有的OLED产业链优势,对于实现价格领先,巩固业已取得的行业领先地位,都将形成支撑。

   预计OLED电视市场的大规模爆发点将出现在2019年,届时,LGD布局的OLED面板工厂将形成实际产能,京东方也将规模化生产OLED电视面板。

   面板供应不足成为制约OLED电视的根本因素

   一直以来,OLED面板产生难度相对较大,上游面板的短缺严重阻碍了OLED电视进一步发展。

   目前,全球OLED电视面板厂家仍然仅有LGD一家,共有两条OLED8.5代线,分别为E3和E4,均坐落于韩国本土。E3生产线主要用于生产FHDOLED电视面板,母玻璃基板产能为8K/M;E4生产线主要生产4KOLED电视面板,母玻璃基板产能为26K/M。2017后半年,E4工厂将再增加26K产能,届时OLED电视面板母玻璃基板总产能达到60K/M。

   2016年,全球OLED电视面板出货量为900K;2017年可实现1750K出货量,预计2018年OLED电视面板产能将进一步增长到2800K。

   OLED面板价格约为同尺寸、同清晰度液晶面板的4-5倍,随着产能的增加,成本的降低,OLED面板价格也在持续下降。

   目前,OLED电视平均单价仍然高出同尺寸液晶电视两倍以上。

   OLED电视价格偏高,归根到底还是由于面板供应局限性较大所致。

   什么造成了OLED电视面板供应持续紧张?

   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1、上游面板制造设备供应持续紧张;2、面板制造材料供应不足。

   蒸镀机是OLED面板制造的核心设备,日本佳能旗下公司CanonTokki为全球最大蒸镀机制造商,虽然拥有超过20年的研发经验,但2016年的设备总产量不足10台,2017年仅规划了7台产能,其中90%的设备早早被三星签约,留给其他面板厂商所剩无几。CanonTokki2018年计划对OLED蒸镀机产能扩产,从今年的7台增加至10台,这一产能已经被预订一空,其中三星5台,LGD2台,京东方2台,剩下的1台有可能交给夏普。

   再就是发光层材料。发光层材料分为三类:小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和稀土类发光材料。小分子发光材料以日系厂商为主,占据市场80%的市场份额;高分子(PLED)材料的开发,以欧美厂商居多,主要有Covion、英国CDT、美国杜邦及住友化学;我国在有机发光材料的合成方面,已掌握部分关键技术并开始小批量生产。

   当前主流的OLED生产工艺为真空蒸镀技术,生产流程复杂,制造精密度要求高,材料消耗大,因此OLED面板造价高、良率低,大尺寸面板生产难度大。

   总而言之,制约OLED电视走向快速普及的两大因素是,面板供应不足及零售价居高不下,而后者和前者有因果关系。

   有人拿OLED产品说事,比如说OLED有“残影”、“寿命短”,其实都没说到点子上,OLED的问题在面板。凡是OLED电视的用户都知道,所谓的“残影”并不存在,至少并不明显存在。相反,“残影”更像液晶电视的专利,无论多么高级的驱动技术,都无法消除液晶电视响应速度慢产生的“拖尾”残影——这是由于液晶分子偏转需要时间所致。液晶分子从接受指令到改变状态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就是我们常说的“响应时间”,因此液晶屏的“残影”是无法根除的,这是与生俱来的硬伤。

   而OLED具有快速响应特性,响应时间为微秒级,是液晶的千分之一,因此,OLED电视特别适合播放动态画面。

   至于“寿命短”,50000小时的使用寿命可以确保正常使用17年,我看不是寿命太短而是寿命太长。国家规定电视的正常使用寿命是8年。

   综合评估下来,OLED的画面表现力显著好于高端液晶,眼见为实,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对比一下。

   不过有信源说,2018年三星有可能推出电致发光QLED电视,OLED阵营可要当心了。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上一篇:马上钧:让调整来得彻底一些吧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