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林毅夫团队回应吉林报告质疑(续)

来源: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9月7日《经济日报》的评论文章认为:“如果说产业政策之争还只是新结构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在争夺理论的正确性,那么《吉林报告》则意味着新结构经济学试图在实践上证明产业政策的正确性…

  9月7日《经济日报》的评论文章认为:“如果说产业政策之争还只是新结构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在争夺理论的正确性,那么《吉林报告》则意味着新结构经济学试图在实践上证明产业政策的正确性。对于国内被新古典经济学'洗脑’的众多经济学家而言,这完全是无法容忍的。于是激愤而责之,群起而攻之,自然难免。因而《吉林报告》所引发的争议也要甚于林毅夫和张维迎的产业政策之争。在这些经济学家眼中,《吉林报告》开出的药方是错误的,发展五大产业集群是不可行的,东北经济破局必须以新古典经济学为指导,从'体制’上找原因,并且变革'体制’。最极端,也最为荒谬的观点是,'东北只有华山一条道,就是老老实实地把国有企业私有化,把土地等生产要素分给老百姓,最好把包括学校、医院在内的事业单位也私有化,并且大幅减公务员、减税,彻底放松管制。’……这种'一私就灵、一放就成’的观点不止陈旧,而且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当年俄罗斯和拉美国家的全面私有化带来了什么?经济下滑,民生艰辛。当年意气风发'芝加哥男孩’不过是打开潘多拉魔盒的熊孩子。”

   基于这种新古典经济学理念攻讦《吉林报告》的,正是以田国强等为代表的一批训练有素的经济学家,他们一提起“产业政策”就一概否定,甚至故意将其歪曲为“政府主导”并扣上“计划经济”的帽子。他们明知道,新结构经济学的基本主张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主张的产业政策是政府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来帮助进入具有潜在比较优势产业的企业家解决自身解决不了的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安排的完善,反对需要政府扭曲市场、提供保护补贴来扶持违反比较优势的目标产业的做法。遗憾的是,一些学界人士依然将“有为政府”曲解为“乱为政府”,甚至污蔑新结构经济学是主张计划经济!一些评论者对此也存在误解,新结构经济学采取的是不同于休克疗法的改革方式,而不是不改革。《财新周刊》第35期社评也指出:“批评者认为,《吉林报告》零星提及'商业环境’'市场竞争’,可惜淹没在鸿篇巨制之中。其实,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可以'无为而治’。以产业结构调整助推体制变革,是一条值得认真探索的路径,二者并非截然对立。”事实上,《吉林报告》正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梳理体制改革的有效措施,并聚焦五大产业集群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并非只是零星提及。

   3.《吉林报告》之争:共识在旧观念与新思维中碰撞

   8月26日“政经策论智库”发表的评论文章总结到:“知识界关于理论的争鸣,在讲究人情、面子的中国,非常罕见。纵观改革开放数十年来,这种知识分子间的大鸣大放大争论,无论是在经济学,还是在社会学、政治学中,都屈指可数。大家都在圈子里给彼此面子,混自己日子。其实,这一点是非常不利于真问题的凝练,真知识的形成。当知识分子都有面子的时候,知识却丢掉了里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此次关于'吉林报告’的争鸣,是知识分子的不幸,却是中国经济学界的大幸…...理论上的争鸣,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慢慢悠悠地进行,然而,实践却是时不我待,需要只争朝夕。对于陷入增长与发展困境的吉林,甚至东北来说,更是如此。故,我们需要暂时悬置理论上的分歧,回归到吉林甚至东北现实问题上来……如果仔细研读报告的话,可以发现,争鸣双方的分歧,要远远少于共识。无论是谁,都认识到了吉林,乃至东北问题的严重性,甚至同样强调市场的重要性,如,'吉林报告’同样主张,要'遵循比较优势’。我们知道,'比较优势’,是典型的自由市场理念。如,'吉林报告’主张,针对央企'一柱擎天’在唱'二人转’,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资和省外投资;要引导各类资本进入符合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及其产业链;要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要素供给,破局体制机制上的制约;……纵观之,其实异议者提出的很多主张,在'吉林报告’里面已经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只要摒弃偏见,坚持理性,争鸣还是有大量的交集,双方存在范围广阔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抛去那些基于个人理念而非现实世界的极端观点,这个“最大公约数”的共识便是:经济发展的本质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以及决定交易费用的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环境不断完善的结构变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只手同时硬,包括吉林在内的东北地区也不例外。

   4.《吉林报告》不完美

   9月7日《经济日报》发表的评论文章这样评价报告:“《吉林报告》充分体现出了经济学的'经世济民’之用。不像新古典经济学者,除了用乏味的术语堆砌无用而苍白的怨言,对于经济发展拿不出有效的办法,也没有足以利用的工具来分析问题。林毅夫的团队至少用'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和’五类产业因势利导’方法,找出了吉林要发展的产业。而那些批评者呢?除了吵架和旧调重提,似乎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政策建议。《吉林报告》本身并不完美,对东北资源禀赋的分析未必都对,给出的产业发展建议也未必都正确。但不要忘记,《吉林报告》本身就是征求意见稿,需要修改完善。对这份报告,可以提修改意见,但不必苛责。至少,《吉林报告》的分析思路、工具方法、政策建议值得肯定的地方颇多,要远比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神学’积极得多、实用得多、高明得多。”

   8月26日“政经策论智库”发表的评论文章也给予了批评:“文本的语言表达,是有问题的。作为堂堂北京大学、国字号智库,包括语言冗长、拖沓、累赘,甚至不客气地说,连基本的语法要求都没有达到。能用短句,就不要用长句,是行文,甚至决策咨询的基本常识,因为长句不仅增加阅读难度,而且容易引起歧义。”另外,张可云教授在评论文章中指出了报告的诸多笔误,很多热心的读者也发来信息指出报告的笔误和改进建议。

   对这些有益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衷心表示感谢,并将在定稿中吸纳,以进一步完善《吉林报告》。同时,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及“唯成乃真知”的哲学观,课题组也将在提交报告以后,时时跟踪吉林的结构转型升级,一方面给吉林省及各地政府适时提出新的建议,一方面从实践中来完善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

   前些天,郭德纲在其自媒体上很应景地隔空发表了一段调侃,我们也不妨将其作为结语调侃一下:“一个徒弟和一位评书观众就有关表演的问题争吵起来。他气哼哼地让我评理。我告诉他,第一,去给人家道歉,要尊重观众。第二,要自责,专业人士和外行掰扯专业问题,这是最大的外行行为。比如,我面对一个研究宇宙飞船的专家。我说飞船的发射需要用火柴点报纸,然后放劈柴再放煤球。这个时候,哪怕对方看我一眼都算他输了……”

上一篇:林毅夫团队回应吉林报告质疑:有些观点不值一提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