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凡:投资“高收益理财产品”要三思
来源:兰格钢铁|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前期写了一篇《避开投资理财的雷区》,劝导投资人远离“高收益”(目前在10%或以上)的“理财产品”,并告诫大家:世界上一定没有免费的午餐,高收益一定意味着伴随着高风险。 然而,马上收…
前期写了一篇《避开投资理财的雷区》,劝导投资人远离“高收益”(目前在10%或以上)的“理财产品”,并告诫大家:世界上一定没有免费的午餐,高收益一定意味着伴随着高风险。
然而,马上收到了不少反馈:有质疑凭啥不能取得“高收益”的,有展示出自己过去一直投资(如房地产)取得高收益来反驳的……
至于前者很好解析,目前GDP的年增长率是7%不到,作为各行业精英的A股上市公司平均资产收益率只有5%左右。10%以上回报率的投资项目非常难找。投资人要取得10%以上的固定收益,意味着借款人以10%以上的成本获得资金,投资回报率低于资金成本,这显然是无以为继,如果暂时成功也只是短期幸运行为。
至于后者又如何分析?我认为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过去的投资好机会现在难再续了。众所周知,以改革开放为契机,我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30多年,期间GDP年平均增速达10%。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私人财富也得到快速积累。特别是过去10多年间,得益于劳动力成本低、人民币汇率低和加入WTO等有利因素的影响,中国出口经历了年均两位数的超高速增长,而商品房在低住房拥有率和城镇化的推动下销售面积的年增长率也达到两位数。但我们都知道,这两大引擎今后不可能维持原有的高速运转状态了。
实际上,中国经济的GDP增长率已经从10%以上的水平明显下降(目前是7%以下)。因此,过去投资取得较高收益在今后一段时间是难以持续的。
第二,世界上没有一种资产类别是只涨不跌的。不少人认为投资理财真是很简单,那就是买房子。过去十多年来,国内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涨了十倍以上,每年的年化回报率在20%以上。
事实上,笔者因工作关系经常走访一些富裕人士,与他们交流投资理财理念,他们的资产配置也很简单,大部分是房子,加上一部分高收益“理财产品”。而这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也多是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项目。其实,大家是已经几乎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了。
而且,根据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从没有一样投资品是永远只涨不跌的。只是具体的拐点我们无法提前预测,哪一根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无从预知而已。
第三,投资理财是一场马拉松,一次或几次的冲刺并不解决问题。投资理财的最终目标是长期的财富保值增值,而同一资产类别阶段性的超额高回报意味着后一段时间的低回报。任何一类资产的回报率长期而言就是一个均值。简而言之,就是“朝三暮四”的游戏,早上吃多了,晚上就吃少,或是“壬吃卯粮”,前期透支未来,后期就得还债。
例如,2003年到2012年十年间,黄金从每盎司200美元左右涨至1900多美元,年化收益率超过20%,超高的回报率与投资国内房地产相当,然而其后几年金价反复下行至今天的1200美元水平,长期套牢了一大批抄底的“中国大妈”。如果再把时间拉长到三十年,投资黄金的年化回报仅为3.33%,与长期的通胀率无大异。
投资国内股市也是如此,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到2016年初三轮股灾结束为止的25年间,上证指数的涨幅为2750%,年化收益率为16.8%。A股其实也提供了很好的回报,这是以同期GDP的9.8%的年平均增速为背景的。然而,今后的GDP增长难以回到这个增长水平了。况且,如果在高点买入,则结果非常悲催:例如,在1993年的高点买进,那么持有二十多年,年化回报率仅为5.4%,若更不济的在2007年6100多点或是在2015年的5100多点峰值时买入,现在离解套还远着呢。
其实,应该通过适当的资产配置来取得与所承担风险相匹配的合理回报、避免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是常识。然而,实践上似乎真正做到上述两者的并不多。因为大家都有战胜市场的情结,都觉得自己比其他市场参与者要强,但实际上,大家又都仅仅是普通人而已。
因此,如果我们能谦卑下来,承认自己不可战胜市场与规律,做好合理资产配置,那么,我们就是站上通向长期投资理财成功的起跑线上了。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