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凡:金融工作会议避开“要命”的陷阱
来源:兰格钢铁|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刚刚胜利召开,会议的规格空前,不但最高领导人出席作重要讲话,而且会议通报中也提到中央军委有关部门、武警的负责同志也列席了会议。 习主席在会议中指出,做好…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刚刚胜利召开,会议的规格空前,不但最高领导人出席作重要讲话,而且会议通报中也提到中央军委有关部门、武警的负责同志也列席了会议。
习主席在会议中指出,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以下重要原则:
第一,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第二,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要坚持质量优先,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风险可控。
第三,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
第四,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健全市场规则,强化纪律性。
如果把领导的讲话翻译成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那就是说,金融必须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过去的资金空转,监管套利是不能容忍的了;而且过度的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必须加以控制;监管的协调必须加强;与此同时市场规律必须尊重,形成约束机制。
因此,货币的继续宽松是不能指望了、新股发行的常态化是要继续的、对市场中存在的种种不规范的监管与打击是会不断强化的。
本周末,证监会又核准了9家公司新股发行,这是连续两周恢复每周9家的节奏了。显然,新股发行节奏在经历了几周的放缓后又回归常态。
今年以来,在监管者新股发行“只做不说地走向注册制”、“严厉惩处市场操纵”等举措的推动下,A股的走势分化已经明显分化,蓝筹绩优股票稳步上升,成了“漂亮50”,而同期间的在市场中占多数的高估值“中小创”、次新股、故事股、概念股价格则持续下跌,被称为“要命3000”。
股市投资者们都在热议在现阶段“漂亮50”与“要命3000”究竟哪一个更值得参与,有不少专家说“中小创已跌出价值”、“蓝筹股泡沫很大”云云……我认为判断起来很简单:如果这些以中小创为代表的所谓成长股真的很有投资价值,最了解价值的一定是控股股东、董事、高管,那他们应该会如何?一定是拼命买、借钱也要买……直至像房子一样被限购。而我们看到的恰恰相反,他们一直想方设法卖,卖到被限售。聪明的读者你们觉得应该如何选择?
实际上,从以下天时地利人和各个理性角度来分析,高估值的股票都会继续面临价格下调的压力:
1,货币政策的“维持中性“让股市的泡沫难以为继。去杠杆为主基调的货币政策不可能持续宽松,央行的“麻辣粉MLF“、“酸辣粉SLF”等流动性的临时释放大部分是用于对冲到期的相关安排,新增有限。流动性不再泛滥之际,估值偏高的股市难以吸进新资金来承托。
2,股票二级市场依然总体贵价带来价值重估压力。虽然上证指数成分股得益于权重的银行、保险股的低估值而算得平均市盈率在20倍以下,但整个市场市盈率上百倍、甚至几百倍的股票依然比比皆是。中泰证券研究所的数据认为A股市盈率的中位数为70,也就是,一笔投资需要70年才回本,理性的选项显然就是“不参与”了。又有专家提出:“泡沫算不什么,可以以实充虚,股价可以稳定了”。所谓以实充虚,就是股价虚高的上市公司通过不断购并提升盈利能力,从而把泡沫充实。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伟大的发明,上世纪末互联网高科技泡沫高涨时期,许多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就用过这一招。实际上,以并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从而充实泡沫的做法是不靠谱的,在泡沫期买入资产多为价贵而质劣。当年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曾大量采用并购的方式来壮大,泡沫期天价买回的资产却最终难逃折价甩卖的命运。回到国内,过去两年间以“乐视网”为代表的高价公司就不断以疯狂的并购来打造各种“生态圈”,结果就是买来了一大堆无以为继的烂摊子……
3,高价的次新股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乏力支撑不起股价的空中楼阁。在新股发行严格管制下,很多公司对上市趋之若鹜,财务数据在上市审核前往往都是如皮筋般“用力向上拉伸”的,上市后,皮筋就只能弹回原型了。因此,次新股业绩在上市后不升反降是一点不稀奇的。在目前的发行上市机制下,上市新股是稀缺资源,万分之几的中签率,加上上市后被热炒至被超级高估值的位置,下跌基本上是顺理成章的。
4,“题材股”、“概念股”中陷阱满布。高估值的股票多在前期通过各种各样的“故事”、“概念”、中被推至高位,期间很大部分有各种“定增”、“质押”、“配资”等令人眼花缭乱的“结构”构成各种深不可测的陷阱。投资人一旦不慎陷入则不可自拔。
有些投资人觉得,尽管这些“要命3000“的股价总体免不了下跌,但自己的”操作水平“高,能驾驭市场而获利。遗憾的是,现实中的能“驾驭市场”的股神是不存在的,可以验证的、全靠在二级市场操作而发家致富的人一个也没有。曾经在传说中的股神徐翔,最终被揭露靠的是内幕交易和与大股东勾结操作市场而炼成;还有股神冯小树,有把300万炒到2.5亿的惊世财技,靠的是利用发行审核权获得在一级市场入股的机会,然后把低价获取的股份在估值超高的二级市场抛售……
不久前,A股第四次闯关终于成功被明晟公司(MSCI)接受。公告显示,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加入的中国A股共222只大盘股,基于5%的纳入因子,这些A股约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0.73%的权重。
从长远而言,这不失为中国股市对外开放之路上的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长远而言对A股的影响非常正面,极为有利于A股的运作形态与投资模式与世界接轨。A股作为新兴市场的股票指数的一部分,会促进市场化、法制化的改革。
尽管加入MSCI指数最终带来的增量资金有限。A股在MSCI中国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权重分别为1.7%和0.5%,意味着境外资金在A股的配置规模约为600-700亿元人民币,相对于A股40万亿元的流通市值份额而言实在是无足轻重。
而且被纳入MSCI并不马上改变A股的供求。MSCI计划分两步实施这个初始纳入计划,以缓冲沪股通和深股通当前尚存的每日额度限制。第一步预定在2018年5月半年度指数评审时实施,第二步则在2018年8月季度指数评审时实施。
然而,首批纳入的222只股票均为大盘股票。这些大盘股票从来就不是国内A股普通投资人的最爱,A股投资人有炒小、炒新、炒概念、炒题材等光荣传统,以致被晾在估值高高在上的“中小创”、“各种概念股”的价格巅峰站岗。而海外投资人以机构为主,理性投资、长期投资是基本风格。根本就不会把这些高估值的“中小创”以及“概念股”纳入。
因此,预期A股走势将继续分化,在资金抱团取暖的簇拥下“漂亮50”会依然“漂亮”,而在上述分析的各方面的因素驱动下的贵价股票的价值回归征程应该是成“开弓就没有回头箭”的态势了,“要命3000”是会继续“要命”的。作为普通投资人,如果到股市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送钱的话,是时候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式,远离“要命的陷阱了”。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