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金融工作会带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五个突破
来源:人民日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历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都会为接下来五年的中国金融改革指明方向,而今年会议亮点与新意在于监管方面的改革部署。其创新地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并强化央行在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
历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都会为接下来五年的中国金融改革指明方向,而今年会议亮点与新意在于监管方面的改革部署。其创新地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并强化央行在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同时,对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职责等都有新颖且明确的表述。上述内容是对近年来金融乱象丛生、系统性风险积累的回应,亦是适应混业经营大趋势的表现。在笔者看来,此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落地意义非凡,主要有如下五大看点:
第一、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明确监管决策机构。
近年来对于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讨论一直此起彼伏,早在“十三五发展规划”文件中便明确提及未来五年要“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各界对金融监管框架改革也有诸多讨论,并提出了多种改革的方案,如超级央行模式、一行一会模式、一行两会模式等。此次会议选择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模式,相比于此前早就存在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强化了决策职能,在人事任命上也将高于一行三会,其实强化了监管的地位和执行效力。
第二、强化央行在宏观审慎管理方面的职责。
会议明确提到要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这一提法显然提升了央行在一行三会中的地位,有助于增进现有监管体系的协调性。毕竟以往由于机械性划分,“一行”与“三会”之间、“三会”内部之间往往存在着目标不一致,降低了监管的效率。同时,笔者认为,这一举措也与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改革主要方向相一致,是中国金融改革思路更加开放的表现。
第三,监管信息共享是防范金融风险务实的表现。
会议提到要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在笔者看来,这是对近年来现实金融警报的总结与改进。早在2015年中,中国金融市场爆发股市异常波动,当时证监会为防风险,大力清理配资,但对于银行、信托、保险等其他金融行业究竟有多少资金进入、市场杠杆水平如何并不清楚,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风险。健全风险监测以及切实做到信息共享,在笔者看来,有助于信息透明化,减少预期混乱,以及使得监管力度得当。
第四,加强功能监管与行为监管是适应现代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内容。
会议提到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在笔者看来,有别于以往主要强调机构监管,这一创新是适应互联网金融业态快速发展的需要。实际上,面对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P2P等领域金融风险层出不穷。但由于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是一种平台服务,其在信息、数据、产品、服务、渠道可对接很多金融业务,并非单一机构对应,在此背景下,机构监管思路很难满足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而通过加强功能监管,以及行为监管,将改进以往人为割裂的监管体系漏洞以及交叉领域监管真空。
第五、强化属地风险管理,并严格问责,扩大了金融监管职责范围。
以往金融监管主要是集中在金融监管机构方面,而此次会议强调地方政府要在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金融管理部门要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可以看到,此前云南泛亚事件,山东多家大型民企集体爆发信用风波,都显示了地方金融风险如果不能得到及早的干预,亦有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此次强化地方之责,并严格落实问责机制,是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的表现。
总之,笔者认为,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重在落实监管体制框架改革,符合当前混业经营与“大资管”发展的现实背景,目的在于守住金融安全底线,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避免股市、债市异动的再次出现,具有重要意义,为未来五年金融监管改革指明了方向,而随着未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职能等安排的细化,金融改革的路径会更加明晰。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