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刘士余开三张药方治乱象:监管共识在调整中实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目前,市场确实存在分歧。”近日,一位资深证券业高管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交流时表示,市场逻辑和监管逻辑需不断协调,因为政策选择与市场有偏差就会出现副作用。 “但不用急,看清再出…

“目前,市场确实存在分歧。”近日,一位资深证券业高管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交流时表示,市场逻辑和监管逻辑需不断协调,因为政策选择与市场有偏差就会出现副作用。

   “但不用急,看清再出手,才能有好的效果。政策不急于一个连着一个出台或临时修改,有时候要有勇气让子弹飞一会儿,不因市场短期波动而中止既定方向。”上述高管言谈中对于监管定力颇为期待。

   刘士余在2016年2月20日正式上任证监会主席一职,如今已经过去479天,即将满500天。

   而这一期间,刘士余监管核心理念在2017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表述最具有代表性,即“六”稳和“六”进。

   在经历过股市异常波动后市场担忧政策过于保守、一味强调稳定的时刻后,“进”终于重新成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关键词之一;而一系列以稳健发展为基础的改革也由此展开。

   事实上“稳”与“进”两字在当下监管政策论战的时点下也颇具解读意味。

   上述证券业高管认为,市场的深层次问题有待全息扫描,梳理主线,这不仅需要顶层设计还有赖于底层建设。可以说,如今的监管新共识正是在“稳”与“进”之间寻求平衡。

   乱象频发

   我们先将视野拉回至刘士余上任之初。

   上任后一次在国新办参加新闻发布会时的发言,刘士余讲到:“我到证监会工作后,对资本市场花了较长时间了解各种乱象,开了眼界了,也是很受震惊。看到这些乱象,就找比较简单贴切的大家都能懂的词把每个乱象贴上标签。”

   纵观太多问题和乱象,究其核心问题,最终又都落到了IPO提速和并购重组收紧,和减持新规上来。事实上,这也是此次政策论战的三项核心焦点。

   以减持为例,尽管2016年1月初证监会再次修改了减持的政策。但这依旧无法阻挡包括大股东在内重要股东的减持乱象。

   重要股东的巨额减持、快速减持、顶格减持、清仓式减持、变脸减持等现象就在股市交替上演,愈演愈烈。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股东和相关主体利用“高送转”推高股价配合减持,以及利用大宗交易规则空白过桥减持等行为时有发生。在并购重组端,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便数次在发布会上指出目前市场上存在投机“炒壳”的顽疾,以及“忽悠式”、“跟风式”重组的问题。

   而IPO的问题熟悉又具有新环境下的无奈。股市剧烈波动后,根据历史惯例,距离上次暂停重启不足两年的情况下,2015年7月IPO再次被实质性按下暂停键。

   因此,在股市剧烈波动后的数月中,再无新股发行。尽管,此次暂停在当年11月随即重启,但二级市场的风声鹤唳依旧没有消弭,很长一段时间内,IPO发行的速度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正常需要。也正是在这一期间,“炒壳”以及“忽悠式”重组等乱象愈演愈烈。

   对症下药

   从监管层的角度来看,既然市场乱象频出,也要按方拿药,有时候甚至不惜重症用猛药。

   在刘士余上任的479天时间中,证监会在IPO端,减持端以及并购重组端均开出了药方。

   从2016年末开始,证监会力推IPO常态化,对于IPO来讲,最好的解决手段无疑是恢复正常发审节奏,减少行政干预,让A股重新获得造血功能。

   同时,证监会在并购重组端的改革更是坚决而猛烈。2016年9月,证监会修订发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旨在治理并购重组乱象,抑制各种形式的盲目跨界重组,引导上市公司专注主业,防止资金“脱实向虚”。

   新规下对并购重组的影响也显而易见,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6月13日,年内已经有超过100家的上市公司发布公告透露终止此前筹划的并购重组事项。

   至于刚刚推出不久的减持新规,证监会也酝酿已久。并一次性封堵了包括过桥式减持,清仓式减持等诸多减持漏洞。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减持新规发布前,对减持行为的约束有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市场也因此存在很多借机炒作的机会,潜在风险明显。而从新规发布后的这段时间来看,这些漏洞得到了一定填补。”

   寻找监管新共识

   治乱用重典,证监会在并购重组、减持以及IPO打出的组合拳被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挥拳过猛,这也是此次愈演愈烈论战的导火索。

   但从历任证监会一把手交替,稳定到再交替的过程中,从来不缺乏争论的声音。从另一个层次上来讲,监管新环境和市场新情绪之间需要找到新的监管共识。

   从刘士余上任将近500天的时间来看,资本市场是动态变化的,由此监管共识的形成也是动态的。因此,这样的监管共识正在不断根据动态平衡的调整中实现。

   近期IPO发审节奏暂时放缓便是证监会的一次尝试。而证监会日前“面对实践中还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在今后随着实践的发展,再进一步完善减持制度的调整”的表态更是这种调整的体现。

   但最终,监管新共识也需要建立在长期有效机制的前提下,而并非一味得因为舆论的压力妥协从而破环长期的建设思路。

   事实上,长期政策的定力不仅仅体现在此次IPO发审节奏上,包括投资者保护制度,退市制度等一众资本市场制度的建设均需要长效思考的统筹推进。

   刘士余本人又如何理解这一问题?

   他讲到:“风平浪静好行船,资本市场没有稳定的市场环境,任何改革都无法推进。但另一方面,如不改革,资本市场就无活力,稳定就无基础。改革和稳定是相辅相成的。”

上一篇:堵漏未备案:业内称发改委拟出海外债发行新规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