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城市显现隐性门槛:中心城区人口超200万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人口聚集是城市发展的本质。随着我国城镇化加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也在不断壮大,而一个城市的大小以及辐射力,主要是跟中心市区的人口、经济规模有关。住建部每年出版的《中国城市建设统计…
人口聚集是城市发展的本质。随着我国城镇化加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也在不断壮大,而一个城市的大小以及辐射力,主要是跟中心市区的人口、经济规模有关。住建部每年出版的《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是对各大城市城区人口的最为详细的统计。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住建部公布的《2015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结合公开资料,统计梳理发现,至2015年,已有36个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超过了200万大关,有85个城市超过了100万大关。
36城人口超200万
统计显示,目前共有36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超过200万。这些城市中,除了临沂和洛阳外,其他城市均为一二线城市,对周围有较大的辐射力。可见中心城区人口达200万是二线城市的重要门槛。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牛凤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城市发展的本质是人口的集聚,集聚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产生外溢。人口集聚的规模大小,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对外辐射能力,以及基于人口规模基础上的其他产业的发展。
从省份分布来看,这36个城市,除了四大直辖市外,广东、江苏、山东各有3个,浙江、福建、辽宁、河南各有2个;湖北、湖南等15个省份各有1个,均为省会。这也是我国目前主要一二线城市的分布格局。
从总体上来看,非省会城市中,人口超过200万大关的城市,主要来自沿海,其中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和深圳这五个属于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苏州、无锡、东莞则是典型的外向型城市,临沂是山东总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整个临沂地区达到了1100多万人,因此城区人口超过200万也在情理之中。来自中西部非省会城市只有洛阳,这座著名古都是人口大省河南的第二大城市。
在最前列,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中心城区人口都超过了1000万大关,这4个城市属于超大城市。在这之后是天津和重庆,城区人口都超过了850万,未来,这两个城市也最有希望进入到超大城市行列。中部的武汉位列第7,城区人口达到了675万。南京的城区人口也超过了600万大关。成都、杭州、郑州和沈阳的城区人口则超过了500万。
也就是说,目前共有12个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超过了500万大关。这12个城市中,除了深圳、杭州和郑州外,其余9个城市均属传统的十大城市行列。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各个大区中心,如西北、华中、东北等中心城市,行政等级较高。目前我国的主要资源如财政、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的配置仍与行政等级密切相关,行政等级越高的城市资源配置越多,因此这些大区中心形成的集聚效应也更大。
百万人口城市江苏广东最多
城市人口超百万是一个重要的标志。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共有85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超过了百万大关。其中,除了前述的36个城区人口超过200万的城市,共有49个城市的人口介于100万到200万之间,这些城市除了佛山和温州,其他城市基本属于三线城市。
分省份来看,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中,江苏最多,共有10个;广东有8个;山东则有7个城市入围;浙江、河北、四川这三大省份各有5个城市人口超过百万,辽宁与人口大省河南各有4个城市超过百万大关。
分区域看,85个城市中,东北地区共有9个城市,中西部地区共有34个,东部地区共有42个。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的大城市远远多于中西部。
尤其是,与东部沿海地区很多普通地级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相比,中西部地区的非省会城市发展相对缓慢,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普遍较小。
这其中,云贵、广西、河南等都是目前城镇化率较低的地区。不过,较低的城镇化率水平,也意味着未来中西部的城市发展空间会更大。尤其是,随着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加快,就近就业和就近城镇化的比例越来越高。
在相对比较高的城镇化率之下,未来东部沿海地区的城镇化特点将体现在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转移,百万人口城市数量倒未必会明显增加。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