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银监会4个月发470份罚单 信贷业务成违规"重灾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如果说从3月底以来,银监会一个月连发8份监管文件,从出文速度、密度、力度都属空前绝后,那么,从1月~4月累计发出的470份罚单不难看出,银监会正在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确保规章制度落到实…

如果说从3月底以来,银监会一个月连发8份监管文件,从出文速度、密度、力度都属空前绝后,那么,从1月~4月累计发出的470份罚单不难看出,银监会正在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确保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银监会网站显示,2017年以来银监会加大监管处罚力度,今年一季度,银监会系统作出行政处罚485件,罚没金额合计1.9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97名,其中,取消19人的高管任职资格,禁止11人从事银行业工作。

另据大连银行金融市场风险管理部凤宇骄《今年银监部门470份罚单统计分析》(下称《分析》)指出,从2017年初截至4月底,银监会系统披露的、属于本年度开具的罚单共计470张,已经占到去年披露总量的八成左右,罚款金额达到1.39亿元。

“敢于亮剑、敢于碰硬,勇于‘揭盖子’、‘打板子’,坚持严罚重处,始终保持整治金融乱象高压态势,重拳出击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案件。”早在4月7日,银监会在通报今年监管处罚工作开展情况时便指出。

监管下文与处罚同步

“银监会作出处罚是在3月底,跟密集下发监管文件基本是同时动作。”凤宇骄指出,罚单虽然数量不多,但处罚的金额合计达到了4310万元(包括对4名高管人员的罚款20万元)。

3月底同步下发的银监会办公厅45号文、46号文,以及4月6日下发的53号文,是对“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的专项治理。根据前述《分析》,3月份银监会开具罚单139份,高于2月份的127份。

4月7日、10日,银监会又分别下发《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6号文)与《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7号文)。《分析》显示,虽然4月份罚单仅有27份,不过据了解,罚单的公布具有滞后性,部分4月份作出的处罚尚未公开。

从1~4月银监会开具罚单的类型分布看,信贷业务违规、票据业务违规以及其他类违规排名前三,分别为229、73与54件。此外,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以52件暂居第四。

“由于信贷业务是银行的传统业务,在各类业务中占比最大。一般而言,基数越大,出现违规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也越容易吃罚单。票据违规行为作为近几年监管处罚的重点,罚单数量仅次于信贷违规。”凤宇骄指出。

从处罚银行类型看,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农村商业银行涉及最多,信用社与全国性股份商业银行位列第二、三名。

穿透式监管,兜底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银监局“新鲜出炉”的一张罚单(沪银监罚决字〔2017〕16号),针对招商银行“以投资资产管理计划—发放信托贷款为通道,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放款,部分资金用于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进行了处罚,而且开出了高达420万元的处罚金额。凤宇骄认为,这是监管对拿地资金进行“穿透式处理”的典型体现。

最近银监会下发的“八道金牌”中,再次要求各机构对信贷资金是否参与房地产炒作进行自查,并列举了违规炒作的各种表现形式。从统计的罚单中的案由来看,对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的处罚就达到了18例,基本都是对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的处罚。

此外,《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5号文)中提及的各类“市场乱象”,也许可以被视为监管目前给“违反审慎经营”添加的一个详细脚注。

如前文所述,从1~4月银监会开具罚单的类型分布看,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以52件暂居第四。不过,《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五款将“审慎经营”定义为“规则”。凡是过于冒进、不够严谨的业务模式、操作模式、内控管理都会被纳入这个范畴。

凤宇骄指出,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审慎经营”实际是一个兜底性的处罚,在没有违反具体规则的情况下,何种程度会被认定为“不审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监管的自由裁量。而在目前强监管的背景下,可能有更多的冒进行为会被纳入这个处罚事由。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下午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维护金融安全提出6项任务,其中之一是“加强金融监管,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确保金融系统良性运转,确保管理部门把住重点环节,确保风险防控耳聪目明,形成金融发展和监管强大合力,补齐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空白”。

此外,要“采取措施处置风险点,着力控制增量,积极处置存量,打击逃废债行为,控制好杠杆率,加大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重点针对金融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开展全面摸排和查处”。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指出,上述表态意味着金融监管当局未来将全面对原有存量业务的清理规范,是未来比较明确的方向。包括存量的处置、对增量的控制都会处于相对紧的状态。


上一篇:上交所积极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行熊猫债券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