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全球宽松货币政策进入尾声了吗?
来源:兰格钢铁|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1、今年的博鳌论坛上,中央银行行长周小川判断说:周小川认为,量化宽松政策已经实施多年,或许我们已经达到宽松周期的尾部。我不同意这个判断,因为我看到的事实并非如此。如果非要做一个…
1、今年的博鳌论坛上,中央银行行长周小川判断说:周小川认为,量化宽松政策已经实施多年,或许我们已经达到宽松周期的尾部。我不同意这个判断,因为我看到的事实并非如此。如果非要做一个明确的判断,那我认为,全球“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力度正在减弱,但它的走向应当是“正常宽松”,而且5年之内看不到“中性”,更看不到“紧缩”。
2、首先,耶伦在提及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时一再明示或暗示市场:加息只是要把货币政策从“极度宽松状态”变为“正常宽松状态”。包括3月份加息之后,耶伦依然强调,加息之后,美联储依然会较长时间保持货币宽松。这就是问题。我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已经在中国不复存在了,尤其在经济管理领域,绝对、僵化、教条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个问题很大,在此提醒注意。
3、经济发展确实是一系列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过于依赖货币政策。因为,货币政策并非万灵药。这个说法非常正确,但我们同时必须提示:“正确的货币政策”不一定能对经济增长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但“错误的货币政策”一定会对经济起到强大的破坏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我们必须确保货币政策的正确性,而这个正确性不仅基于对全球货币政策方向正确的判断,更重要的是,要对“程度”有一个精准的认知。
4、鉴于中国货币政策当局“不太会调试社会心理预期”,所以政策操作上经常出现“只顾方向,不顾程度”的问题,这也是人民币利率、汇率、市盈率总是大起大落的关键原因。希望我们的货币政策操作能够更加纯熟一些。
5、之所以认为全球宽松货币政策还将持续很长时间,绝不能仅仅去美联储货币操作“方向”,更要看到“程度”,比这两点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看到美国的现实经济诉求。美国正在极力扩大实体经济的规模体量,这当然是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政策必须配合,绝不可能实施比“中性”更紧的货币政策。
6、另外,美国不可能允许能源、原材料价格无度上涨,这完全不利于实体经济发育的“初期要求”。所以,美国现在采用的策略是“放弃部分能源利益,但绝不放弃能源价格控制”,这就像美国“可以部分地放弃美元霸权利益,但绝不会放弃美元霸权”一样。所以,大的判断应当是“全球5年之内不会出现能源、原材料价格的暴涨”,而更多的可能性是“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缓缓爬升”。实际上,周小川行长也认为:“从全球的视角看,再通胀也还难有定论”。
7、还有,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发达经济体均未跟随美联储加息,而依然保持着“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原因是,欧洲和日本经济远没有美国经济那样“强健”。原因很简单,德国和日本的实体经济有着相当的“饱和度”,继续扩大需要新的、全球性的增长动力,但全球需求并没有那么强大,所以不可能为其提供更大的市场。但美国不一样,美国过去30多年“金融资本主义”的发育,已经使得实体经济在GDP中的占比很小了,所以增长空间巨大,而稍有增长,美国GDP的增速就会大幅提高。
8、更何况,当全世界没有提供“新市场”的前提下,美国实体经济的上升,很可能意味着其他国家实体经济的下降,所以德国、日本和中国——这几个以实体经济为本的国家,其实体经济都将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而收缩,所以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日本都不会放弃宽松货币政策,而中国是其中唯一的例外,尤其是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严重的“脱实向虚”了。
1、今年的博鳌论坛上,中央银行行长周小川判断说:周小川认为,量化宽松政策已经实施多年,或许我们已经达到宽松周期的尾部。我不同意这个判断,因为我看到的事实并非如此。如果非要做一个明确的判断,那我认为,全球“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力度正在减弱,但它的走向应当是“正常宽松”,而且5年之内看不到“中性”,更看不到“紧缩”。
2、首先,耶伦在提及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时一再明示或暗示市场:加息只是要把货币政策从“极度宽松状态”变为“正常宽松状态”。包括3月份加息之后,耶伦依然强调,加息之后,美联储依然会较长时间保持货币宽松。这就是问题。我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已经在中国不复存在了,尤其在经济管理领域,绝对、僵化、教条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个问题很大,在此提醒注意。
3、经济发展确实是一系列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过于依赖货币政策。因为,货币政策并非万灵药。这个说法非常正确,但我们同时必须提示:“正确的货币政策”不一定能对经济增长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但“错误的货币政策”一定会对经济起到强大的破坏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我们必须确保货币政策的正确性,而这个正确性不仅基于对全球货币政策方向正确的判断,更重要的是,要对“程度”有一个精准的认知。
4、鉴于中国货币政策当局“不太会调试社会心理预期”,所以政策操作上经常出现“只顾方向,不顾程度”的问题,这也是人民币利率、汇率、市盈率总是大起大落的关键原因。希望我们的货币政策操作能够更加纯熟一些。
5、之所以认为全球宽松货币政策还将持续很长时间,绝不能仅仅去美联储货币操作“方向”,更要看到“程度”,比这两点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看到美国的现实经济诉求。美国正在极力扩大实体经济的规模体量,这当然是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政策必须配合,绝不可能实施比“中性”更紧的货币政策。
6、另外,美国不可能允许能源、原材料价格无度上涨,这完全不利于实体经济发育的“初期要求”。所以,美国现在采用的策略是“放弃部分能源利益,但绝不放弃能源价格控制”,这就像美国“可以部分地放弃美元霸权利益,但绝不会放弃美元霸权”一样。所以,大的判断应当是“全球5年之内不会出现能源、原材料价格的暴涨”,而更多的可能性是“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缓缓爬升”。实际上,周小川行长也认为:“从全球的视角看,再通胀也还难有定论”。
7、还有,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发达经济体均未跟随美联储加息,而依然保持着“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原因是,欧洲和日本经济远没有美国经济那样“强健”。原因很简单,德国和日本的实体经济有着相当的“饱和度”,继续扩大需要新的、全球性的增长动力,但全球需求并没有那么强大,所以不可能为其提供更大的市场。但美国不一样,美国过去30多年“金融资本主义”的发育,已经使得实体经济在GDP中的占比很小了,所以增长空间巨大,而稍有增长,美国GDP的增速就会大幅提高。
8、更何况,当全世界没有提供“新市场”的前提下,美国实体经济的上升,很可能意味着其他国家实体经济的下降,所以德国、日本和中国——这几个以实体经济为本的国家,其实体经济都将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而收缩,所以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日本都不会放弃宽松货币政策,而中国是其中唯一的例外,尤其是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严重的“脱实向虚”了。
1、今年的博鳌论坛上,中央银行行长周小川判断说:周小川认为,量化宽松政策已经实施多年,或许我们已经达到宽松周期的尾部。我不同意这个判断,因为我看到的事实并非如此。如果非要做一个明确的判断,那我认为,全球“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力度正在减弱,但它的走向应当是“正常宽松”,而且5年之内看不到“中性”,更看不到“紧缩”。
2、首先,耶伦在提及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时一再明示或暗示市场:加息只是要把货币政策从“极度宽松状态”变为“正常宽松状态”。包括3月份加息之后,耶伦依然强调,加息之后,美联储依然会较长时间保持货币宽松。这就是问题。我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已经在中国不复存在了,尤其在经济管理领域,绝对、僵化、教条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个问题很大,在此提醒注意。
3、经济发展确实是一系列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过于依赖货币政策。因为,货币政策并非万灵药。这个说法非常正确,但我们同时必须提示:“正确的货币政策”不一定能对经济增长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但“错误的货币政策”一定会对经济起到强大的破坏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我们必须确保货币政策的正确性,而这个正确性不仅基于对全球货币政策方向正确的判断,更重要的是,要对“程度”有一个精准的认知。
4、鉴于中国货币政策当局“不太会调试社会心理预期”,所以政策操作上经常出现“只顾方向,不顾程度”的问题,这也是人民币利率、汇率、市盈率总是大起大落的关键原因。希望我们的货币政策操作能够更加纯熟一些。
5、之所以认为全球宽松货币政策还将持续很长时间,绝不能仅仅去美联储货币操作“方向”,更要看到“程度”,比这两点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看到美国的现实经济诉求。美国正在极力扩大实体经济的规模体量,这当然是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政策必须配合,绝不可能实施比“中性”更紧的货币政策。
6、另外,美国不可能允许能源、原材料价格无度上涨,这完全不利于实体经济发育的“初期要求”。所以,美国现在采用的策略是“放弃部分能源利益,但绝不放弃能源价格控制”,这就像美国“可以部分地放弃美元霸权利益,但绝不会放弃美元霸权”一样。所以,大的判断应当是“全球5年之内不会出现能源、原材料价格的暴涨”,而更多的可能性是“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缓缓爬升”。实际上,周小川行长也认为:“从全球的视角看,再通胀也还难有定论”。
7、还有,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发达经济体均未跟随美联储加息,而依然保持着“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原因是,欧洲和日本经济远没有美国经济那样“强健”。原因很简单,德国和日本的实体经济有着相当的“饱和度”,继续扩大需要新的、全球性的增长动力,但全球需求并没有那么强大,所以不可能为其提供更大的市场。但美国不一样,美国过去30多年“金融资本主义”的发育,已经使得实体经济在GDP中的占比很小了,所以增长空间巨大,而稍有增长,美国GDP的增速就会大幅提高。
8、更何况,当全世界没有提供“新市场”的前提下,美国实体经济的上升,很可能意味着其他国家实体经济的下降,所以德国、日本和中国——这几个以实体经济为本的国家,其实体经济都将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而收缩,所以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日本都不会放弃宽松货币政策,而中国是其中唯一的例外,尤其是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严重的“脱实向虚”了。
1、今年的博鳌论坛上,中央银行行长周小川判断说:周小川认为,量化宽松政策已经实施多年,或许我们已经达到宽松周期的尾部。我不同意这个判断,因为我看到的事实并非如此。如果非要做一个明确的判断,那我认为,全球“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力度正在减弱,但它的走向应当是“正常宽松”,而且5年之内看不到“中性”,更看不到“紧缩”。
2、首先,耶伦在提及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时一再明示或暗示市场:加息只是要把货币政策从“极度宽松状态”变为“正常宽松状态”。包括3月份加息之后,耶伦依然强调,加息之后,美联储依然会较长时间保持货币宽松。这就是问题。我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已经在中国不复存在了,尤其在经济管理领域,绝对、僵化、教条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个问题很大,在此提醒注意。
3、经济发展确实是一系列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过于依赖货币政策。因为,货币政策并非万灵药。这个说法非常正确,但我们同时必须提示:“正确的货币政策”不一定能对经济增长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但“错误的货币政策”一定会对经济起到强大的破坏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我们必须确保货币政策的正确性,而这个正确性不仅基于对全球货币政策方向正确的判断,更重要的是,要对“程度”有一个精准的认知。
4、鉴于中国货币政策当局“不太会调试社会心理预期”,所以政策操作上经常出现“只顾方向,不顾程度”的问题,这也是人民币利率、汇率、市盈率总是大起大落的关键原因。希望我们的货币政策操作能够更加纯熟一些。
5、之所以认为全球宽松货币政策还将持续很长时间,绝不能仅仅去美联储货币操作“方向”,更要看到“程度”,比这两点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看到美国的现实经济诉求。美国正在极力扩大实体经济的规模体量,这当然是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政策必须配合,绝不可能实施比“中性”更紧的货币政策。
6、另外,美国不可能允许能源、原材料价格无度上涨,这完全不利于实体经济发育的“初期要求”。所以,美国现在采用的策略是“放弃部分能源利益,但绝不放弃能源价格控制”,这就像美国“可以部分地放弃美元霸权利益,但绝不会放弃美元霸权”一样。所以,大的判断应当是“全球5年之内不会出现能源、原材料价格的暴涨”,而更多的可能性是“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缓缓爬升”。实际上,周小川行长也认为:“从全球的视角看,再通胀也还难有定论”。
7、还有,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发达经济体均未跟随美联储加息,而依然保持着“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原因是,欧洲和日本经济远没有美国经济那样“强健”。原因很简单,德国和日本的实体经济有着相当的“饱和度”,继续扩大需要新的、全球性的增长动力,但全球需求并没有那么强大,所以不可能为其提供更大的市场。但美国不一样,美国过去30多年“金融资本主义”的发育,已经使得实体经济在GDP中的占比很小了,所以增长空间巨大,而稍有增长,美国GDP的增速就会大幅提高。
8、更何况,当全世界没有提供“新市场”的前提下,美国实体经济的上升,很可能意味着其他国家实体经济的下降,所以德国、日本和中国——这几个以实体经济为本的国家,其实体经济都将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而收缩,所以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日本都不会放弃宽松货币政策,而中国是其中唯一的例外,尤其是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严重的“脱实向虚”了。
- 上一篇:皮海洲:贵州茅台为何能长期称王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