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QE退出 警惕全球货币过度投放风险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据金融时报消息,专家认为,国际社会需理性看待美联储启动QE退出。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固然会引发一系列外溢效应,包括全球资本重新定价以及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大举外流风险等,但这毕竟是一…
据金融时报消息,专家认为,国际社会需理性看待美联储启动QE退出。
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固然会引发一系列外溢效应,包括全球资本重新定价以及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大举外流风险等,但这毕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换言之,美联储开启货币政策转向序幕并不会即刻改变全球低利率环境。在关注QE退出的同时,现阶段人们还应对全球货币过度投放所引发的风险保持警惕,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在持续恶化,全球危机并未远去。
记者张环北京时间12月19日凌晨,美联储启动QE退出。一时间,全球市场剧烈波动,与此相关的话题也再次成为热点。在12月25日本报和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共同举办的“新格局、新变化:2014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展望”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该如何对美联储量化宽松(QE)退出力度和节奏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包括我国)货币政策面临怎样的挑战以及QE退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认为,国际社会需理性看待美联储启动QE退出。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固然会引发一系列外溢效应,包括全球资本重新定价以及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大举外流风险等,但这毕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换言之,美联储开启货币政策转向序幕并不会即刻改变全球低利率环境。鉴于此,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表示,在关注QE退出的同时,现阶段人们还应对全球货币过度投放所引发的风险保持警惕,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在持续恶化,全球危机并未远去。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将全球推向了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时代。为提振经济,全球各主要央行纷纷大开印钞机。作为“始作俑者”,美联储已先后进行了三轮QE,致使资产负债表规模在危机后的五年间增长了300%,目前直逼4万亿美元。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美联储终于在本年度最后一次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FOMC)会议上拉开了QE退出的序幕,开启货币政策“转向灯”。
“近期美国经济数据持续向好,美联储开始启动QE收缩计划,但我不认为美联储是在退出QE,从每个月购买850亿美元债券缩减到750亿美元的政策调整来看,它只能叫做‘收缩’。”王永利发言时表示。鉴于全球低利率环境将较长期存在的现状,他认为,人们还是应该将注意力放在QE政策的负效应上。危机爆发之后,各国政府大量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而政府投资所需的大量资金则由央行发债支持,致使主要经济体目前的货币总量基本上是2007年底的3倍到5倍。相比之下,全球经济的增长幅度远不及货币量的急速扩张,换言之,全球经济增长依旧乏力。与非传统货币政策相比,在传统货币政策框架下,各国政府对央行有明确要求,即央行不能通过主动购买政府债、企业债等方式去投放货币,否则货币总量就会失控。而现在的情况是,借助于非传统货币政策实现的全球货币宽松环境已经持续了五年之久。
非传统货币政策在防止危机恶化和帮助经济复苏的同时,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扩大货币投放起到了什么效果?是否隐藏着危机?在王永利看来,主要影响有三方面:刺激投资需求、央行资产负债表急速扩张以及通过降低币值进行二次财富分配。然而,在全球经济因此复苏的同时,新的危机也暗含其中。一般来说,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产能过剩,金融危机的根源是流动性过剩,两个过剩和两个危机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为了抑制危机,各国政府扩大产能投资和货币投放,因此作为危机根源的产能过剩和货币过剩状况并未得到改善,反而会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而更加严重。”王永利表示。不仅如此,货币总量增长带来货币贬值,这也进一步造成了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生活成本上升的同时,其货币性资产的实际购买力也在下降,全球财富越来越多地向少数人聚集。由于投资渠道有限,特别是实体经济回报较低,拥有大量财富的这群人都偏向做资本运作。财富两极化导致全球稳定性越来越低,进而推高社会管理成本。“总而言之,大量投放货币和政府投资虽然带动了短时间的经济复苏,但长期风险并未消除。”王永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