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收益上缴比例提至30%:很难进行一刀切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此前较多解读认为,30%应指央企分红比例,但财税学者认为,企业性质不一样,很难进行“一刀切”]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到2020年,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将达到30%。不过,市…
[此前较多解读认为,30%应指央企分红比例,但财税学者认为,企业性质不一样,很难进行“一刀切”]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到2020年,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将达到30%。不过,市场对于30%比例的具体指向仍有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是提高国企分红比例至30%,若按照2012年国有资本经营情况计算,到2020年,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的金额应为3300亿元。但也有观点认为,央企分红“一刀切”不切实际,应是指提高国有资本收益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划转到公共财政预算的比例至30%。
有媒体计算称,从2008年央企恢复分红以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约4678亿元,但实际用于社保等民生类支出部分共约246亿元,仅占总分红金额的约5%。
另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计算,2012年数据显示,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为970亿元,当年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保等民生支出的金额为50亿元,占比约为5%。
不论何种所指,对于未来如何确保这笔钱可以足额上缴公共财政,并保证用途用于民生类支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此前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时表示,“预算透明”是最大的制约。
国有资本收益不等于国企利润
国有资本收益往往被误解为国企利润,两者并不完全对等。根据财政部给出的定义,国有资本收益,是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的国有资本收益。而目前一些大型国企甚至不乏海外股东等,因此国有资本收益仅是利润中归属于母公司的收益。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指出,与国有资本收益相关的比例有两个:一是国企分红比例,二是国有资本收益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划转到公共财政预算的比例。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即央企分红比例)目前有5种:20%(2012年起中国烟草总公司适用)、15%、10%、5%和0(即免交国有资本收益)。
2012年,国资委公布的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净利润16068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148亿元。2012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决算表显示,全国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495.9亿元。照此计算,去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占国企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的13.4%。
据财政部2012年公布的数据,当年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入970亿元,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保等民生支出的金额为50亿元。但财政部和国资委均未公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数据显示,2011央企累计实现净利润9173.3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086.4亿元。
数据显示,2012年,央企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5045.4亿元,净利润为11093.5亿元,但财政部和国资委均未公布央企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根据国资委2011年数据,当年央企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086.4亿元。
相较于中央国有资本每年高企的净利润,上缴财政不足千亿,其中总额不到70亿元投入民生类支出,令各界对全民难享“国家长子”红利感到不满。
国企向公共财政分红数额将大增
近年来不断有专家和学者呼吁,应当尽快提高国有企业上缴财政的比例,尤其是上缴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类支出的比重。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到2020年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提到30%,被视为是对这一呼声的回应。
但是30%的上缴比例到底所指哪一比例,市场观点不一。此前较多解读认为,30%应指央企分红比例,但财税学者认为,企业性质不一样,很难进行“一刀切”。
如果按央企分红比例提高至30%计算,2012年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净利润16068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148亿元计算,到2020年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的金额将达到3300亿元。将超过去年国有资本收益在民生类支出和划入补充社保基金支出两项总和的5倍。
如果按提高国有资本收益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划转到公共财政预算的比例至30%,仅以2012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970亿元计算,到2020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的金额也可达到291亿。
杨志勇认为,这两个比例都应该提高。
然而,重新分蛋糕也意味着需要面对利益阻力,如何能够确保落实到位。杨伟民此前表示,预算要透明,国有企业自身的重大信息都要公开,在钱的问题上,就是最大的制约。
“只要公开了,人人都是监督者。”杨伟民还指出,决定中关于党建的改革内容,同时也为整个改革提供了保障。
此外,杨志勇还指出,国有资本收益划拨给公共财政预算时不能附加任何条件。否则,公共财政预算在整个政府预算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必然受到严重的损害。从某种意义上说,附带条件的划拨,或者不经过公共财政预算直接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划拨资金到某处,都是在肢解财政。其结果只会导致财政活动的“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