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处置切忌头痛医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正当人们对国家审计署迟迟不公布地方债务摸查情况产生猜测的时候,近日有消息透露银监会下发了一份针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文件,允许省级资产管理公司(AMC)参与本辖区内不良资产批量转…
正当人们对国家审计署迟迟不公布地方债务摸查情况产生猜测的时候,近日有消息透露银监会下发了一份针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文件,允许省级资产管理公司(AMC)参与本辖区内不良资产批量转让。
这一被喻作“坏账银行”的模式,穿透出地方债务风险不容乐观。不过,鉴于目前市场缺乏权威数据量化地方债务的敞口风险,及三中全会《决定》虽要求界定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但中央如何承担地方债务风险责任的细则尚未公布,加之地方财事权进一步上收等,这使基于省级AMC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尚存诸多不确定性。
具体而言,通过设立省级AMC,可把地方国企的不良资产统一到AMC进行集中管理,为地方国企提供一个干净的壳资源,从而聚敛和落实三中全会中强调的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但目前几乎所有地方债是借助地方国企和其他地方关联企业运作,且地方财政一般都承担了相关担保和偿付责任,如今通过省级AMC统一管理可能不良化的地方债,表面上看是一种由分散走向整合的债务管理方式变化,但由于不同的地方债务有着不同的合同契约形式,因而也就牵涉到错综复杂的利益协调问题,使省级AMC整合地方债知易行难。
同时,省级AMC是以何种价格收购银行不良资产也是一大考验。因为就目前的经济金融形势看,地方债投资了大量低效、无效资产,而无法产生充足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已使地方债和国企债务面呈现借新还旧特征,导致了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黑洞,并侵蚀银行的资本金,银行有甩掉部分地方债的意愿。
但若部分可能不良化的地方债务定价过低,那么将预示着银行风险敞口暴露,银行显然不情愿;而若定价过高则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缺乏财力去消化,而反过来继续依赖金融市场的融资,如正在先行先试的浙商资产管理公司相关人士认为,“不排除今后地方AMC通过同业拆借市场融资”;不过,其能否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融到资无疑不容乐观。毕竟,目前坊间传闻的银监会9号文正对同业拆借市场中回购资产和信托资产清理整顿,加之省级AMC融资支持的资产恰是银行等唯恐避之不及的风险资产。
不仅如此,相比四大AMC嫁接中央政府信用,且中央政府相比省级政府拥有铸币税手段,省级AMC显然略显单薄。而且,即便是信达等四大AMC近年来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时都谈不上成功,其资产回收率过低,至今尚无法有效偿付曾经发行的特别债本息,这更使市场担忧省级AMC在处置地方债务风险的可行性。
因此,当前要有效处置地方债务风险,首先需清晰厘清中央与地方在处置地方债务方面的权责,即多大比例的地方债务需中央政府承担,是直接通过发行国债来替换,还是中央政府按比例承担地方债务风险敞口。唯有厘清中央与地方责任,使市场确信省级财力能有效覆盖省级AMC的风险敞口,才能使金融市场相信省级AMC资信,愿意在同业拆借市场等给予支持。其次,在地方债务处置方式上当以实行靓女先嫁的原则,即省级AMC适合收购的资产应是虽有违约偿付风险,但其项目本身能产生有效经营活动现金流,通过市场化的债务重组等能激活的资产。
不管地方债务真实规模有多大,其风险可控程度如何,当前有关部门开始着力处置地方债务风险是积极进取的。当然,在处置存量地方债务的同时,还需遏制增量债务的滋生,避免出现猴子掰玉米的结果,而这就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型,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逐渐促使政府退出建设型功能,实行公共服务化转型,务实经济金融去杠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