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杨国英:透过居民收入实际涨幅看通胀

来源:新京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数据解读依照国家统计局的换算公式,可以反向推算得出,从1978到2012年,我国CPI大约上涨了6.1倍。尽管明显较发达国家超高,但与其他一些新兴国家比较,尚可称之为“可控”。只是,我国的C…

■数据解读

依照国家统计局的换算公式,可以反向推算得出,从1978到2012年,我国CPI大约上涨了6.1倍。尽管明显较发达国家超高,但与其他一些新兴国家比较,尚可称之为“可控”。只是,我国的CPI指数并不能完全反映现实通胀情况。

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刊文说明,从1978年到2012年,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5倍,年均实际增长7.4%;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8倍,年均实际增长7.5%。

此次国家统计局专门发文,是有针对性的——日前,媒体曾以“城镇居民收入34年增长71倍”为标题,报道1978年-2012年的34年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8倍。

国家统计局及时进行专业的数据解读,以厘清“居民人均收入名义增速”和“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速”之间的差别,是必要的。如此,既可以避免部分人士对“中国增长模式”过于乐观,又可以减少民众真实感受悬殊所带来的不满情绪。

通过国家统计局的解读,我们也可以间接得出34年来我国CPI指数(通胀)的整体情况,依照该文附件的换算公式,可以反向推算得出,从1978到2012年,我国CPI大约上涨了6.1倍。

34年来CPI上涨6.1倍,尽管这一涨幅相比同期欧美等发达国家明显超高,可是,理性看待的话,无论是横向对比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国家的同期CPI涨幅,还是直接对比我国同期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速,我国34年来的CPI增幅,其整体仍可称之为“可控”,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亦可称之为“利大于弊”。

但是,如果对我国历年CPI进行更深层面的辨析,则会发现,我国当前的CPI指数,并不能完全反映现实通胀情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国CPI指数是受压制的,并不能准确反映CPI所涉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价格”。比如,历年来,我国农产品(尤其是主粮)价格一直受到指导性价格控制;甚至相当部分的日化用品,在通胀高企的年份,其生产企业也会频频遭受价格约谈,比如,2010年年底,在全年CPI将冲破3%警戒线的情况下,国家发改委就分别约谈了日化用品、方便面、桶装水、白酒等生产企业。

第二,我国CPI的权重也是值得商榷的。自1978年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用于购买食品的比重已明显降低,可是在2011年对CPI权重调整之后,食品占CPI的权重虽稍有下调,但仍然高达31.39%,而居住占CPI的权重虽有所上调,但仍仅占CPI权重的17.82%,这些与我国居民对当下生活成本的真实感受,具有较大的背离度。

受压制的CPI指数以及值得商榷的CPI权重,这些均表明,我国34年来的CPI真实涨幅,很有可能超过6.1倍。而这也间接表明,1978年-2012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可能远低于10.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亦可能远低于10.8倍。

 

延伸阅读
上一篇:能否突破利益藩篱决定改革成败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杨国英 透过 居民收入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