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蓄势“最后一跳”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存款保险制度打基础贷款利率管制在2013年年中取消之后,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成为完成利率市场化的最后关键一跳。在对待放开存款利率管制上,央行显得尤为慎重。在央行看来,2003年以来,我国金融…
存款保险制度打基础
贷款利率管制在2013年年中取消之后,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成为完成利率市场化的最后关键一跳。
在对待放开存款利率管制上,央行显得尤为慎重。在央行看来,2003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尚未完全到位,同时存款保险制度、金融市场退出机制等配套机制也正在逐步建立过程中。
其实从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看,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最为关键、风险最大的阶段,需要根据各项基础条件的成熟程度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陡然提速
2013年7月20日,央行全面放开了人民币贷款利率管制,这是2013年以来,在金融领域推出的最为重大的改革举措。在此之前,事实上的利率双轨制已导致了影子银行等诸多问题。
农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双轨制的利率机制严重制约信贷资金的有效分配,管制利率条件下所形成的真实负利率则严重影响居民个人的储蓄投资收益,同时亦扭曲企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真实盈利能力和经营水平,急需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让信贷资金市场供求关系成为决定利率水平的真正力量。
对于贷款利率管制的取消,在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看来,它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容易的部分已经完成,改革正式进入深水区。
而到了2013年的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下称“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LPR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2013年7月,贷款利率管制取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贷款基准利率的重要性。而随着LPR的诞生,管制色彩浓厚的贷款基准利率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利率市场化正呈现陡然提速的现象。
存款最后一跳
利率管制时代,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贷款利率均进行管制,此次放开贷款利率之后,利率市场化就仅剩下最后一步:放开对存款利率的管制。
在解释存款利率为何不放开时,央行称,此次改革没有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主要考虑到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更为深远,所要求的条件也相对更高。
举例而言,存款保险制度方面,在中国可谓“老生常谈”。早在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提出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这一问题。但此后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落地。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同质化比较严重,利率市场化容易导致存款利率增速快于贷款利率增速,造成利差缩小,从而使经营压力比较大的银行更倾向于进入风险高的区域。一旦风险管理不善,将形成破产。若有存款保险制度兜底,将在相当程度上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有一个好的存款保险制度,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市场化、金融体系的制度完善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民生银行(行情股吧买卖点)行长洪崎看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走了17年,最关键的要点是存款上限是否放开,需要做好宏观以及微观的充分准备。洪崎还预测,存款上限放开的时间点在存款保险制度之后,“到2015年就差不多了”。
迂回路径敲定
7月放开贷款利率管制之后,央行针对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在10月再次发生。央行称,下阶段,将会同有关部门着力培育各项基础条件,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强化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从在银行间市场上发行同业存单入手,待条件成熟时发行面向企业及个人的大额存单,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的市场化定价范围,稳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
央行的此种表态实际上表明,下阶段存款利率的放开将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推进,即一方面,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培育基础条件,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另一方面,推出同业存单,扩大银行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的范围。
10月下旬,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会长马德伦在“第十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也透露,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已经基本完成,即将推出。
从全球范围来看,绝大多数金融稳定理事会成员国(地区)都建立了统一的存款保险制度。目前,在金融稳定理事会的24个成员国(地区)中,只有南非、沙特阿拉伯和中国还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方面,其实早在2013年9月24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就已召开。在上述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大会上,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还称,将推进同业存单发行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