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IMF秘书长:中国经济增长需转向效率驱动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2013年世界银行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秋季年会将于本周在华盛顿举行,IMF的份额和治理改革将是一项举世瞩目且影响深远的议题。不久前,IMF秘书长林建海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专…

2013年世界银行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秋季年会将于本周在华盛顿举行,IMF的份额和治理改革将是一项举世瞩目且影响深远的议题。

不久前,IMF秘书长林建海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IMF希望能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2010年决定的份额与治理改革,并在2014年1月完成公式改革讨论,并启动新一轮份额改革的讨论。

在谈到中国经济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和持续动能时,林建海表示,中国经济增长要从过去的投资出口驱动,转向效率驱动。“消费固然是举足轻重的因素,但效率才是经济持续发展的真正源泉。”

年内有望完成2010年份额改革

第一财经日报:由于美国的原因,IMF份额改革一拖再拖,过去一年内有何最新进展?你预计这一轮份额改革何时才能完成?

林建海:2010年通过的改革非常重要。现在美国政府和国会都在努力,一旦通过,2010年决定的改革就到位了,我们希望今年年底之前可以完成,到位后就要进行新一轮改革的讨论,但具体时间尚难确定。

日报:份额公式(Formula)改革也是焦点,若2010年的份额改革无法通过,公式改革是否会受到影响?

林建海: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应该联合起来考虑,因为公式中也涉及到新一轮改革的某些方面。公式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公式改革原定在2013年1月通过,但后来执董会(ExecutiveBoard)征得理事会(BoardofGovernors)同意,将公式讨论与本轮份额改革讨论合为一体,讨论预期在2014年1月完成。

日报:目前份额公式的讨论提出了好几种可能性,其中对GDP权重的改变可能会进一步提升中国的份额?

林建海:公式改革有几大要素。一是GDP,分成以市场汇率或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两种;第二个变量是对外开放度;第三是可变性(variability);最后是外汇储备。目前已经展开了详细而广泛的讨论,包括是否要保留上述变量,是否该缩小某些变量,公式是否该更加简单化。真正的共识要与下一轮改革结合在一起。董事会、国际货币金融委员会(IMFC)就此也讨论多次,逐渐达成了共识,最终的共识要与下一轮改革结合在一起讨论。

日报:目前公式改革的最大争议还是在GDP权重方面?

林建海:各国国情不同,对各变量占公式权重的看法也不同。有的认为按市场汇率计算GDP比较合适,另一些人则认为购买力平价能够更合理反映GDP规模。在对外开放度方面的讨论也颇为激烈,关键是开放度如何衡量。在货币共同区中,国与国的金融交往又如何计算。目前大家对于估算的看法不尽相同。

日报:资本项目开放会影响其中的变量吗?

林建海:如何估算以及所占权重是两大关键。在现有的公式中,开放度占30%,GDP占50%,可变性占15%(若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受可变性影响很大,向IMF借钱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份额意味着信贷额度,也意味着责任和义务,若一国国际收支波动性很大,就需要更大的额度。一些人认为可变性应该保留,也有些人认为可变性无须考虑,因为太过复杂。但也要考虑到,如果放弃可变性这个指标,还需要去定如何将这部分因素配置到其他因素中去。因此,公式讨论相当复杂,国情不同,看法也不同,我认为理解和妥协是达成共识的基础。预计2014年1月底,公式改革的讨论可以结束,之后产生具体方案,之后还须获得成员国国会审批。

效率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真正源泉

日报:中国经济一段时间内持续下滑,最近政策开始支持加大基础投资、棚户区改造,外贸方面也出台了新政策,李克强总理也提出了中国经济增长底线的说法,从而稳住了宏观经济。你如何看待中国中长期的经济前景?

林建海:中国经济还是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经济增长率7.5%的速度与其他国家相比已经非常迅速,但与过去同期相比有所下滑。我认为增长质量高于增长率,要确保持续性,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相挂钩。目前国际经济环境和出口市场前景的确面临压力,中国应该利用此机会,转变产品结构、经营方式,增加出口竞争力。

日报:如果出口竞争力增加,则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会上升,这在IMF看来似乎并不是件好事,如何解释这个矛盾?

林建海:提高经济增长率当然是件好事,也是支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中国经济增长要从过去的投资和出口驱动,转向效率驱动。每个经济增长要素都同等重要。消费固然是举足轻重的因素,但也受经济周期影响的制约,因此有时存在波动性。效率涉及到体制改革、投资环境改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技术不断更新,也涉及管理现代化的方方面面,包括企业经营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从整体经济来看,效率高的经济会更加充满活力,产值也能维持在更高水平。因此,效率是经济持续发展的真正源泉。当然,效率的提高和基础设施也是分不开的。

日报:如果中国的投资占GDP比重上升,但若在投入上升的同时效率也上升,也许并不一定是坏事。

林建海:中国目前投资占GDP比重较高,与发展同期国家相比,投资质量、投资走向是否能为经济持续增长打好基础、为产业兴起提供条件,是至关重要的。投资于基础设施也是为今后的竞争铺平道路,哪怕比重高一些也不一定是坏事。投资比率高低、投资质量和投资方向三者的总和才是关键,但要切忌浪费投资,投资时要充分考虑该投资是否能带动投资效率、加倍产值或为今后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应对危机IMF比过去更有效

日报:在IMF工作的20多年中,你见证了IMF的改革、变迁、起落,以及最近几年全球地位的空前提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你认为IMF有哪些重大的政策态度转变?

林建海:相较于过去,IMF变得更加融合,能够广开言路。此前,IMF等级鲜明,不太善于聆听成员国意见,只相信自己的方法论及分析力。亚洲金融危机后,IMF思路变得更为开阔,也更加灵活。亚洲金融危机为IMF提供了许多经验教训,即政策应对不能采用同样的模式,要考虑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

在应对本次金融危机时,IMF比过去更为有效。比如,危机早期,IMF便提出要扩大财政开支以应对危机,IMF建议放松财政和货币政策,认为财政紧缩可能会加剧危机的负面影响。这一思路的改变是IMF内部主导的,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加上对特定危机的分析。

关于财政乘数也是IMF发展历程中不得不提的变化。当时判断财政紧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的乘数只有0.5倍,因此认为紧缩政策可以降低债务,亦不会过多拖累经济。但通过进一步观察分析发现,财政乘数实际大于1,这远远超出预想范围,随之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当货币政策达到极限时,若无新药,政策便会失效。若再采取财政紧缩,财政乘数甚至会高达1.5倍,也就是说,在危机期间,当货币政策达到极限时,财政乘数会骤然增大,财政紧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便会大大超过一般情况。

日报:你被称为IMF的华人“大管家”,也是目前IMF内部从基层做起职位最高的中国人。对于那些有志于为国际社会作出贡献的年轻人来说,你有何意见?

林建海:若有志于从事国际经济金融领域,IMF是个大学校,工作的同时又能学习。IMF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前线,学术、分析研究、实务面面俱到,意义非凡。我的建议是,年轻人对工作学习都要脚踏实地,事事做好做精,处世为人要为他人着想;要从正面分析问题,看到问题的不足再着力改进;既要一步一个脚印,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只有实干加上远见才是成功的源泉。最后还要摆正自身位置,身处困境时不要失望,坐享荣华时勿忘初衷,不卑不亢,谨记要每天“更上一层楼”。

延伸阅读
上一篇:习近平:APEC应加强宏观政策协调 维护亚太金融稳定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秘书长 中国经济 增长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