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减量宽显著影响新兴亚洲资产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据投资者报报道,今年5月份以来,市场对美国缩减量宽政策的预期,触发新兴市场下跌。该市场的债券表现开始落后,股市也出现明显下跌。不过,如果新兴市场的对外融资状况稳健,缩减量宽的影响…
据投资者报报道,今年5月份以来,市场对美国缩减量宽政策的预期,触发新兴市场下跌。该市场的债券表现开始落后,股市也出现明显下跌。
不过,如果新兴市场的对外融资状况稳健,缩减量宽的影响不会如此显著。实际上,宏观风险和流动性趋紧成为两大主导因素,加剧了新兴市场的跌势。
短期来看,市场对美国货币政策转变的观望,将新兴市场资产倾向出现下行风险,但长期而言,这些资产类别估值仍具有吸引力。
新兴市场自5月滑落
由于市场在今年5月份开始观望美国缩减量宽的政策,新兴市场自此开始表现落后。
回顾2009年初~2013年5月期间市场表现,新兴市场资产跑赢成熟市场资产,特别是在债券市场上。此前,在2010年底前,即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成熟市场表现赶上来(以美元计总回报),股票的表现也较为突出。
但是,由于市场在今年5月份开始观望美国缩减量宽的政策,新兴市场债券表现开始落后,股市在2009年~2010年期间的升幅尽失。亚洲市场的走势与其他新兴市场大致相同,但5月份以来的跌幅较为温和。
两大主导因素推动
尽管对缩减量宽的忧虑触发市场下跌,但如果新兴市场的对外融资状况稳健,缩减量宽的影响不会如此显著。
事实上,宏观风险和流动性趋紧成为两大主导因素,推动了新兴市场的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那些出现经常账赤字、财政赤字、国内信贷相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强劲及(或)通胀压力挥之不去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其货币及金融资产的价值调整幅度更为显著。
新兴市场(包括亚洲)的对外及内部失衡情况加剧并非新鲜事。但是与历史相反,当各主要央行致力为市场提供无限量资金,或许使相对资产价格变得异常时,宏观风险开始浮现。
市场忧虑美国注资的步伐放缓(缩减量宽并不意味美联储将在短期内抽走资金),加上新兴市场宏观经济失衡的情况加剧,这两项因素分两个不同层面进行,分别是短线和中线两方面。
对于中线而言,结束提供无限量资金的承诺(可以说是较后期的展望)可令市场对宏观风险有更佳的评估,最终促使风险溢价上升。基于成熟市场经济正经历转型和减债,因此这属于一项结构性问题。
大部分亚洲市场以至新兴市场,在金融危机前受惠于贸易盈余增长和全球贸易扩张,因而经济呈现出高增长率。
然而,贸易盈余存在的同时,总有其他地方出现贸易赤字。大部分贸易赤字集中于少数的市场,包括美国、英国、西班牙、法国和希腊,更具体而言是领先经济体。
按定义而言,贸易赤字是指国内需求过多,以及间接来说是负债增加的结果。由于这些市场仍在致力减债(至少在私人机构方面),贸易赤字倾向收窄。出口市场明显备受这个情况困扰。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兴市场的整体外贸结余迅速恶化。随着这些市场的贸易盈余减少,新兴市场的国内负债(信贷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于2008年再度急升。
除了国家风险溢价可能对于中线而言增加,缩减量宽也对市场带来较短期的影响。缩减量宽是一个异常的政策举动,对美国经济复苏和资产价格的影响并不明确。在市况欠缺明朗的情况下,投资者倾向投资于流动性较高的市场和被视为“避险工具”的资产。然而,这是一个自行调整的现象,因为随着价格,最终会在缩减量宽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更趋明朗时,再度吸引投资者入市。
短期仍存下行倾向
目前,新兴市场资产正倾向出现下行风险。
然而,我们认为新兴市场资产近期表现落后,并不反映有关经济体的相关情况恶化,而是短暂性因素(观望美国货币政策转变)造成的结果,以及在投资者态度相对松懈后,对整体宏观风险重新定价。
尽管如此,上述情况无损这些资产类别长线估值的吸引力。虽然情况可能持续,但目前的调整可缔造投资机会。
不过,由于宏观风险继续令人忧虑,投资者仍需保持审慎。在美国经济复苏和欧元区经济反弹时,对比依赖商品出口的市场,一些依靠制造业产品出口而出现经常账盈余的市场可望表现突出。
综观亚洲,韩国和台湾这两个市场稳占受惠于这一情况的优势(预期周期性行业表现突出、对外融资限制有限和通胀温和)。于短线而言,由于印度的对外经济失衡问题持续,加上削减财政赤字的目标难以达到,因此短期预计对印度不利。
注:本文观点仅供参考。本文并非亦无意作为且不应被理解为任何理财或投资建议、意见、招揽买入或售出任何投资、认购或参与任何服务或对任何产品及服务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