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改热潮中的冷思考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金融改革,如大潮一般,从沿海涌向内地。去年3月、6月、12月,温州、珠三角、泉州金改相继获批,沿海地区率先扛起了金融改革实验的大旗。一年来,尽管三地的金改实验尚未见到明显成效,但金改…
金融改革,如大潮一般,从沿海涌向内地。
去年3月、6月、12月,温州、珠三角、泉州金改相继获批,沿海地区率先扛起了金融改革实验的大旗。一年来,尽管三地的金改实验尚未见到明显成效,但金改的狂潮席卷而至。7月,中国(上海)自贸区获批;8月底,义乌金改正式获批。正在翘首而待的还有长株潭、武汉甚至还有新疆、陕甘宁等中西部地区。
金融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各地“一哄而上”,需理性思考。
要试点,还是要放开?
各金改地区都被冠上了“试验区”或“试点”的名号。如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等,不一而足。
既然是金融试验(点),那么有必要如今连成片的出现么?会不会造成金改试验区的泛滥,而最终形同虚设,跟全盘放开没两样?这些疑问,不少人存有困惑。
记者经梳理发现,目前国务院批复的金改方案中,各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且各具当地特色。
“规范发展民间融资。”温州金改细则的第一条,凸显了温州金改的重点任务是整顿、治理和规范民间借贷,引导民间资本合理有序的投资;珠三角金改的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促进自主创新;泉州金改的矛头则指向小微企业融资难,“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上海自贸区则倾向于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下的改革;义乌金改核心在于贸易金融。
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归纳了目前金融改革的两个关键方面:一是所有制方面,即推动民营资本加速渗透到被国有资源垄断的金融领域;二是价格层面,即推动价格机制的形成,实现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资金的价格,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金融改革的目标是,更好地与实体经济结合,服务于实体经济。
从地区属性看,上海代表着国家对外开放的高度,珠三角是省级或区域的概念,温州、泉州属于地级市,义乌则是县级,金改试验区已将各主要行政级别尽数囊括。
要改革,还是要政策?
“是要改革还是要政策?”对于金融改革而言,这个问题就等同于“是要自下而上的改革,还是要顶层设计”。
当下,不少业内人士仍在质疑金改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宏皓就坦言,温州当前金融状况的好转并非是源自金改的结果,而是在经济泡沫减少情况下投机性的下降,而非温州金融改革的绩效。如果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来看,并没有新的金融工具产生。与其说这是金融改革,不如说是对金融问题的化解。
一位广东的官员称,温州金改难有实质性进展,其原因是作为金融风险暴露的地方,国家不太可能给予更多的松绑政策。
再翻开各地的金改条文,对照其金改进度,也难言让人满意,尤其是外界最为关注的重点方面。如珠三角金改涉及的方面颇多,要兼顾和协调的因素太多,有专家质疑其能获得实质性推动。
就在金改地区政策“落地难”的同时,多地却忙着向国家要金改政策。这一背离的现象,值得思考。
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搅局”,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快速反应。陆磊称,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倒逼金融机构及金融体系自身的改革,成效或可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