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若再连任 德国对欧政策会否有变
来源:上海证券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德国将于本周日举行联邦议院选举,最终结果将决定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能否再度连任。相比竞选对手、反对党社民党候选人史坦布律克,默克尔凭借多年来处理德国以及欧洲事务的优异记录,可以说…
德国将于本周日举行联邦议院选举,最终结果将决定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能否再度连任。相比竞选对手、反对党社民党候选人史坦布律克,默克尔凭借多年来处理德国以及欧洲事务的优异记录,可以说本次竞选早已失去悬念。最新民调数据就显示了默克尔的领先优势,未来的变数可能更多体现在政府的党派组织结构方面,而市场更为关注的则是在默克尔再度连任后的德国将走向何方。
近两年来,欧洲应对债务危机过程中经济增长与财政紧缩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民众对以紧缩为主的应对措施开始失去耐心和信心,多位成员国领导人为此更替。而德国却成功完成了财政整顿,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迅速下降,并在去年实现了财政盈余。与此同时,德国经济实现了相对稳健的复苏,2011年末实际GDP就已明显超出危机前水平,近3年复合增长率达2.6%。
由于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恶化,欧元区经济陷入衰退,不断攀高的青年失业率,令大多数成员国政府束手无策,而德国却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在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的失业率创下12.2%、26.5%和27.6%历史新纪录的同时,德国失业率却从2009年的8%降至5.3%。截至今年7月,德国青年失业率为7.7%,而欧元区的平均水平为24%。
在作为经济增长“火车头”拉动区域复苏的同时,在默克尔掌舵下,德国积极参与针对危机国的救助行动,制定区域政策与实施的话语权不断增强。作为欧元区主要的贸易盈余国家,德国对欧元区贸易往来持续扩大,对其他成员国经济复苏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过去3年,德国从法国、意大利进口贸易金额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7%和9.6%,较同期法意两国出口贸易总额复合增长率分别高出0.2和3.9个百分点。去年末,德国经济总量在欧元区中占比达28.9%,是欧洲经济总体避免深度下滑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欧债危机中的救助行动中,德国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德国的救助主要体现在三条途径上:一是直接救助,包括参与对希腊的贷款、对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担保以及对欧洲稳定机制(ESM)的承诺出资等。在总额约7800亿欧元的EFSF中,德国贡献额度达2110亿欧元,在ESM预缴付800亿欧元资金中,德国占比27%,均为最大出资方。二是通过欧洲央行(ECB)持有对欧元区重债国的国债。据ECB资本份额计算,德国在其持有的2120亿欧元外围国国债中,风险敞口为570亿欧元。三是通过ECB的Target2支付机制对其他成员国央行提供支持。
但在另一封面,虽然财政紧缩对于重债国改善收支状况、重返融资市场具有积极意义,由于经济增长总体乏力,较强的紧缩要求也在一定程度加大了重债国复苏面临的阻力。而当前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特别是近来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对德国经济复苏也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去年7月至今,德国工业生产指数同比持续下滑,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也较此前显著降低。今年5至7月德国出口贸易连续收窄,同比分别下跌2.9%、1.4%、2.5%,7月贸易顺差总额较4月下降了17.1%。作为老牌的工业强国以及出口贸易大国,德国制造业有丧失优势之虞。制造业竞争力下降、贫富差距拉大等都是德国不容回避的问题,未来经济复苏尚面临更艰巨的考验。
事实上,救助措施中对重债国加强财政整顿、实施紧缩措施的要求,建立银行(行情专区)业联盟进程中对金融交易税的提议等背后都或多或少都反映了德国的利益诉求。虽然欧洲经济近期有了转好迹象,但金融危机与债务危机的双重影响尚未完全消除,财政整顿仍将对经济增长形成较强的负面影响。目前市场对默克尔预想中的第三个任期既充满期望,亦心有疑虑:德国国内的经济政策会有什么变化,在欧洲事务中德国下一步政策取向又会如何?
默克尔此前多次强调“选举关乎扩大德国所取得的成果”,可以预见,若再次连任定将延续之前的总体风格。虽然德国财政已扭赤为盈,但主权债务仍在持续增长,财政整顿与预算调整仍将是其未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外需疲软、出口下滑的困境,默克尔将采取更多措施刺激国内需求,推动增长模式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拉动。另外,尽管默克尔曾批驳竞选对手的增税主张,但却不妨碍她将会推行一系列收入再分配措施,以缓解贫富差距拉大引发的社会矛盾。
虽然前两个任期内的表现已证明了默克尔的战略眼光与政治智慧,但欧元区制度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各成员国持续的利益博弈,也使维护欧洲一体化成果的难度越来越高,而面对区域“领头羊”所带来的利益与需承担的义务,德国似乎徘徊不定,尤其在银行业联盟、财政联盟等政策制度的讨论中态度暧昧,德国选民对救助欧元区边缘国家的抵触情绪,更使默克尔在欧洲事务的处理上大受掣肘。这又给德国未来的走向留下了诸多问号。
延伸阅读
- 上一篇: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空间会有多大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