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四川:多措并举建设优势种子生产基地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今年以来,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各县市按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加快建设优质种子生产基地,取得预期成效。201…

今年以来,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各县市按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加快建设优质种子生产基地,取得预期成效。2012年,四川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面积、种子质量、市场调剂及出口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2013年落实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约44.5万亩,预计产种8000余万公斤,供种量、调剂量和出口量将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四川省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油菜种子生产及供种能力居全国前列,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与利用优势尤为突出,被国家确定为杂交水稻种子主要繁育基地。制种产业带以川西平原为核心,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四市,辐射川中、川南、川东北各地区,涵盖全省14个市州、62个区县,杂交水稻制种已成为四川优势产业之一。

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

近年来,面对制种方式传统,集约化生产低,劳动力短缺,标准化程度低等新问题和新挑战,四川积极探索创新生产模式,加大财政资金引导,通过政府、企业及社会参与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

“十一五”以来,四川积极争取各类良繁基地资金,累积约2亿元用于良繁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参与,积极开展种子基地建设,加大企业投入力度,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利益共享机制。同时,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也离不开专业合作社的参与,要提高专业合作社的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其凝聚作用。

德阳市罗江县根据自身特色,探索了两种生产模式:一是引进“育繁推”一体化种子生产企业川农高科实行土地流转,走“公司+基地”的种植模式;二是建立制种服务专业合作社,走“公司+制种专业合作社+制种大户”的种植模式。

“制种专业合作社是提供服务的组织,是农民与企业间的桥梁。从2004年成立专业合作社以来,从10户发展到310户,户均达到5亩,发展势头良好,作用明显。”罗江县长玉水稻制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能全说,通过专业合作社把制种农户联系起来,协调统一制种农户行为,统筹协调农村劳动力资源,提高制种农户的市场组织化程度。

推进机械化制种

积极与农机部门配合,引进、改良或设计适合种子生产及加工的农业机械,加快研发、推广适宜、易行的机耕、机插、机播、机授、机收等机械化生产技术,提升机械化制种水平,推进制种全程机械化,从而实现基地建设标准化、基地生产集约化。

四川绵阳市梓潼县为了推进机械化制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专门成立了水稻制种机械化授粉科研组,县政府拨付10万元科研经费,帮助解决劳动力因转移而紧缺的问题,提高授粉效率,有助于保障制种丰产性和稳定性。第二,今年进行200亩的全程机械化试点,如果成功将可推广至全县,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记者采访时正值扬花的时节,在一望无际的稻田中,农民们正顶着烈日进行“人工+机械化”的扬花工作。梓潼县卧龙镇丰谷村农民黎德富告诉记者,这些扬花的机械都是由天宇种业公司免费提供的,提高了效率,节约了人力。

安县种植大户贺显斌与人合伙承包了500亩地制种,有工人200余人。“机械化生产非常重要。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留下的都是老人小孩,扬花采用机械化运作后,村里五六十岁的老人也可以干,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村里中老年人的收入。”贺显斌说。

建立风险应对机制

制种业是“靠天吃饭”的产业。因此,探索制种保险,建立风险应对机制非常必要。第一,支持种子生产企业与制种农户或制种专业合作社设立种子生产风险保障金,增强制种自然风险应对能力;第二,通过专业合作社提取公积金等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第三,加强信息服务,引导企业对各种生产经营模式进行综合选择,改进生产营销策略,减少中间环节,稳定企业收益。

2012年在泸县率先开展水稻制种保险试点工作,投保面积2万亩,受灾4000亩,获赔195万元,确保了制种区农村社会稳定。2013年已在泸州市、成都市行政区域内所有杂交种子生产基地推行政策性保险试点,初步建立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风险的应对机制。

在绵阳市安县,国豪种业塔水镇水稻制种生产基地负责人关平告诉记者,老百姓生产所需要的物质投入,由农户报数量,包括种子、农药、肥料等都由公司垫付。生产结束后,根据当年收成情况和种子价格,再与农户们统一结算。这样的做法减轻了农户承担的风险和经济负担。和之前种大田相比,农户们每亩地平均可以增加1000元收入。

延伸阅读
上一篇:江苏铁路打造四纵四横路网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四川 并举 建设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