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玩转新德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8月27日,周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新兴市场危机四伏之际,美国空袭叙利亚、森玛斯出掌美联储,似乎俱只待奥巴马一声令下,环球股市继续弥漫着紧张气氛、新兴货币雪上加霜。新兴市场承压…
8月27日,周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新兴市场危机四伏之际,美国空袭叙利亚、森玛斯出掌美联储,似乎俱只待奥巴马一声令下,环球股市继续弥漫着紧张气氛、新兴货币雪上加霜。
新兴市场承压
印尼、印度这对难兄难弟,股汇再遭抛售,印尼盾兑美元周二挫近4%,录得五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印度卢比再创历史新低,在资金加速撤离下,两国债券双暴跌,孳息升个不停。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海啸后几个闷声发财的东南亚股市,连日来出现洗仓式下跌,其中泰股连挫九天,跟今年5月高位比较跌逾二成,技术上陷入熊市,菲律宾股市更成为周二区内表现最差的市场。8月结束在即,第三季已过了三分之二,以美元计算,印度、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股市本季迄今全皆跌逾12%,由此可见,资金外流不因市场而异,眼见风头火势,三十六着还是走为上策。
在这波撤资潮首当其冲的印度,非但于“金砖四国”中占一席位,且一向被视为足以跟中国并驾齐驱的新兴大国。这些年来,“龙”与“象”发展模式孰优孰劣,一直是经济学家埋头钻研的课题。2003年至2008年,印度经济以年均8%至9%的步伐增长,相比中国不遑多让之余,总理辛格更在五年前扬言,印度已跨进高增长门槛,经济以每年8%至9%的步伐扩张,已属常态。胜利也许真的可以令人冲昏头脑,意犹未尽的辛格还宣称,困扰印度数百年的贫穷、无知和疾病,在该国进入新纪元后逐一消失,指日可待。
印度电影观民生
今天听来,这番2008年发表的宏愿,已成为对印度以至辛格本人最大的讽刺。过去三个月,卢比兑美元汇价大跌13%(过去两年挫逾三成)、印度股市以美元计下滑二成半、借贷成本升至雷曼爆煲祸延全球时的水平、国营银行(行情专区)不良贷款比率逼近12%……为阻止本国人民撤资海外,新德里本月中宣布收紧资本管制。
此举非但无助遏止卢比跌势,还令外资恐慌加剧,纷纷趁措施尚未波及外国投资者,把握机会能走就走。
印度经济过去十年以接近8%的均速增长,但主要拜2003年至2008年景气期所赐,目前增长速度已剧降一半,只有4%至5%,但通胀却高达10%,大型经济体无出其右。国民为了保护储蓄购买力,期间输入大量黄金,为印度经常账赤字恶化埋下伏笔,潜伏多年的收支危机,于近日爆发的撤资潮中表露无遗。
《经济学人》为治理印度开出的药方,离不开大刀阔斧推行改革,具体建议包括容许卢比在自由市场“寻底”、为劳工法规拆墙松绑、引入销售税以强化政府财务,以至迫银行进行压力测试并重建资本等,虽王道正气对症下药,但无一不触动既得利益,知易行难。君不见,新德里去夏力图推行有利外资进军印度的改革,反对派全力阻挠不在话下,连执政国大党亦不看这台戏。改革议案去年胎死腹中,印度众议院本周却通过民粹色彩浓厚的谷物补贴法案,多达三分之二国民将受惠,那自然因为全国大选最迟明年5月便要举行,政客预先派发“免费午餐”。
旨在争取选票、对长远发展不利的民粹措施,于国会过关全无难度;针对印度结构问题对症下药的改革方案,朝野两面皆不讨好,印度焉能不蹉跎岁月浪费光阴?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辛(AmartyaSen),最近回国推广新作AnUncertainGlory(《不确定的繁荣》),期间因批评反对派政客,一方面惹来他偏帮执政国大党的指控,另一方面招致跟他道不同但同样享誉国际的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巴格瓦蒂(JagdishBhagwati)“重火力”抨击。两位著名印裔经济学者,围绕如何灭贫舌剑唇枪。
阿玛蒂亚·辛认为,印度在卫生、教育、福利各方面投资严重不足,乃国民无法享受高增长成果的底因。巴格瓦蒂则认为,政府规划大都浪费资源,社会基建越多由政府主导,人民得益便越少,由私营部门分配资源,效率高上十倍。谁较有道理,足以影响印度和其他穷困国家灭贫的成效。然而,从印度过去十年经济增长不逊中国,但仍有大量营养不良的儿童、国民预期寿命连孟加拉亦不如,可见单靠经济增长本身,并不能改变人民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