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亚洲的麻烦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时隔两月,亚洲金融市场再陷风雨飘摇之中。一个华尔街投机客与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就此展开对决。有“商品大王”之称的吉姆·罗杰斯近日号召沽空印度市场,因为印度债务占GDP比例持续上…

时隔两月,亚洲金融市场再陷风雨飘摇之中。一个华尔街投机客与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就此展开对决。

有“商品大王”之称的吉姆·罗杰斯近日号召沽空印度市场,因为印度债务占GDP比例持续上升,财政赤字也很不堪,在此之前他批评印度政府和央行“不懂经济”,外汇管制、限制黄金进口等措施让形势更坏。

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认为,当前印度卢比大幅贬值并不会导致大的危机,不用为此感到恐慌。

这两位在资本市场均有一定的影响力,此前的预测也多有灵验。那么,这场对决中,谁会胜出呢?

亚洲麻烦第二波

8月19日以来,亚洲股市、债市、汇市遭遇“三杀”。股市大跌迫使一些国家出手维稳;债券上演“大撤离”,国债收益率普遍上涨;货币普遍大幅走弱,美元兑亚洲货币全线走强,升至13个月新高。

最为突出的是印度,印度孟买Sensex指数多日延续跌势;截至8月23日,印度卢比兑美元跌破64.4并触及纪录低点,过去两年中印度卢比已经下跌近30%;印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高至9.48%,创2001年以来的新高。

形势紧迫,印度央行8月20日宣布将在8月23日通过公开市场购买价值800亿卢比(13亿美元)的国债,旨在缓解现金供应紧张,并阻止卢比暴跌。据报道,过去三个月,海外投资者已经抛售了价值116亿美元的印度债券和股票,印度首富在这场大暴跌中损失56亿美元。

其实本周亚洲金融市场的表现,可以视为6月12日、13日暴跌的第二波。

这个时间点很微妙,6月中旬的暴跌是因为5月22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出乎意料地表态退出QE,以及日本央行6月11日“松油门”表态。而本次很大程度上因为8月22日美联储将公布7月会议纪要,如果纪要中提到9月开始退出QE,那么资金势必要提前转移风险。

从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与美元兑新兴市场货币汇率走势来看,基本吻合,美债价格大跌的同时,新兴市场货币也大幅贬值。

跷跷板:新兴市场与欧洲市场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新兴市场成为资金的香馍馍,但事情正在起变化。

从实体经济数据看,欧元区的GDP、PMI数据正在好转。但亚洲就没这么幸运了,其中债务问题迫在眉睫。

据报道,泰国二季度陷入了衰退,该国家庭居民债务/GDP比例从2009年的55%上升至目前的80%,该国目前总债务/GDP的比例为180%;印尼的经常账户赤字也扩大至1996年来最高水平;马来西亚的债务水平也同样上升,明年预计出现贸易赤字。

资金是逐利的,在实体经济趋势的对比之下,过去几个月内大量资金从新兴市场出逃,而2010年以来新兴市场的私人资本净流入连续三年超过1万亿美元。所以近日两者股市表现迥异也就不足为奇了。

危机何处去?

6月中旬亚洲金融市场的暴跌,让我们惊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可能轮回,本报特别策划了一期《亚洲再危机之辩》。虽然当时随着市场短期企稳,大家逐渐淡忘,但短短两月金融市场惨相再现,我们没有理由不重新审视。

笔者比较认同民生证券管清友和朱振鑫两位的研究,他们认为“从逻辑上看,金融危机的演进路径已经非常清晰。第一波是银行(行情专区)业危机,发轫于中心国家(美国)的私人部门。第二波是主权债务危机,发轫于次中心国家(欧猪五国)的公共部门。沿着这个脉络,第三波危机很可能从外围国家(新兴市场)的对外部门爆发,而我们现在很可能正处于危机的酝酿阶段。”

如是看来,外债相对外汇储备的规模、短期外债占比、金融机构外债占比较高,经常账户余额、汇率弹性、资本管制程度较低的国家更容易发生货币危机。

虽然美联储7月会议纪要没有明确9月退出QE,但总结委员们的判断,时间不再是问题——1。对近期经济更为悲观,坚持看好长期;2。失业率依然高企,劳动力参与率和就业者与总人口的比例仍然很低;3。如果经济如预期好转,今年晚些时候放慢购买证券速度,2014年年中左右停止购买项目。

美联储去杠杆既定,亚洲的形势短期内还和两大因素相关。

一是日本的政策走向,日本政府计划增税,但这会否致使经济下滑?同时日本央行黑田东彦的货币政策又将如何随之调整?

二是中国的经济走向,前几周我们讨论中国政府稳增长的基调,随着棚户区改造、铁路投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及小微企业减税等政策措施出炉,未来几个月经济能否稳住?8月汇丰中国PMI制造业初值50.1,重返50枯荣线上方,创4个月内最高水平,这是一个好兆头,但能持续多久呢?

延伸阅读
上一篇:谁在感受美联储QE退出压力?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亚洲 麻烦

宏观经济排行榜